前言
數十年來,臺灣問題都是我國自上而下重點關系的對象。
前些日子,張召忠參加節目中,被問到怎么看待臺灣問題。
張召忠沉思了一會兒,然后嘆了口氣說道:“曾經我國有機會收復臺灣的,可惜錯過了機會?!?/p>
在臺灣回歸遷延日久的現狀下,兩岸許多學者都陷入了一個思維定式:要么和平統一,要么武統。
可事實上并非只有兩個選項。張召忠提出了一個想法:斷絕臺灣與外界的聯系,制造一個孤立的環境,增加臺灣對大陸的依賴,迫使臺灣回歸。
這個想法非常新穎,是否會是一個新的方向?他所說的“錯過的機會”又究竟是指什么呢?
“臺灣的西安事變”
由于延緩了我軍收復臺灣的腳步,徹底扭轉了兩岸關系的走向,有些學者也把抗美援朝戰爭稱為“臺灣的西安事變”。
1949年3月,在毛“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指示下,我軍即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準備起兵收復臺灣。
可惜就在我們眼看著就能將寶島迎回祖國懷抱的時候,美國于1950年6月悍然發動了朝鮮戰爭。
由于戰火已經燃燒到了我鴨綠江畔,朝鮮李氏政權搖搖欲墜,危在旦夕。唇亡齒寒之際,我國不得不派出志愿軍參戰。
這一打就是三年,期間我國幾大野戰軍的精銳盡數投放到了朝鮮戰場上,前后總計派出290萬戰士。
以至于雖然當時我國已經在東南沿海組建海軍,做好了收復臺灣的準備,卻由于國力全被牽扯到東北亞戰場上,而無力南顧登島。
即便如此,美帝國主義仍然不滿足。
早在朝鮮戰爭開始以前,杜魯門就在發言中公開表示臺灣的歸屬權暫時擱置,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這無疑是罔顧事實。在老蔣逃竄臺灣之后,他不過就是流寇罷了,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合法的能夠代表中國的政權。
不僅如此,杜魯門還在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7日,派遣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罔顧我國聲明美軍無權進入我國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