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隋唐英雄“單雄信”。
單雄信,名通,字雄信,綽號“赤發(fā)靈官”。曹州濟陰人,山西二賢莊莊主,九省五路綠林好漢總瓢把子,江湖上人盡皆知、無人不曉。
單雄信之所以能成為江湖上人盡尊重的“帶頭大哥”,皆因一個義字。他對待朋友真心實意,肝膽相照。
1、當(dāng)年秦瓊在山西落難,只能當(dāng)锏賣馬還債,單雄信出手相助;后秦瓊?cè)巧瞎偎?,又是單雄信幫忙上下打點,同時還照顧秦瓊老母親,自此人稱他“義薄云天小關(guān)羽”。
2、當(dāng)年徐茂公被敵人圍困,情況十分危急,單雄信得知消息后,不顧別人勸阻,帶著部下親自前去營救。激戰(zhàn)中,他身先士卒,與敵人殊死搏殺之后,成功救出了徐茂公。
然而即便如此,公元621年,單雄信投靠的王世充投降唐軍,單雄信被抓落難。生命攸關(guān)之際,為何當(dāng)年在瓦崗寨與他同生共死的兄弟,都不肯出手搭救?
單雄信之死
關(guān)于單雄信之死,在《隋唐演義》里,王世充投降唐軍,作為王世充的大將軍單雄信也被唐軍所俘。
李世民眼見單雄信,這個令其又愛又恨的老相識,讓他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在徐茂公、秦瓊的勸說下,李世民冰釋前嫌勸降單雄信。
只奈單雄信與李世民有殺兄之仇,單雄信與唐王不共戴天,最后拒絕投降唐軍,英勇赴死。
以上是演義中的故事情節(jié),與正史《舊唐書》中的記載反差很大。
《舊唐書·單雄信傳》中記載:
“初平王世充,獲其故人單雄信,依例處死,勣表稱其武藝絕倫,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為國家盡命,請以官爵贖之。高祖不許,臨將就戮,勣對之號慟,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訣,此肉同歸于土矣?!允震B(yǎng)其子”。
意思是說,當(dāng)時單雄信被俘后,按例當(dāng)處死。這時候徐茂公向李世民求情說,單雄信武藝超群,若能收服,肯定能為國家出力。甚至徐茂公還懇求以他的官爵換單雄信一命。
即便如此,李世民還是沒有答應(yīng)。當(dāng)單雄信問斬時,徐茂公到場痛哭不已。最后還割下他大腿上一塊肉說,“你我兄弟生死永別了,就讓我的這塊肉與你一塊入土吧”。
與演義中的情節(jié)相比,文史君更信服《舊唐書》中的記載。演義中的情節(jié)旨在美化李世民的英明,和單雄信對王世充的忠義,這都是人們對美好的一種寄托。
其實,歷史遠比想象要殘酷的多。
李世民為何不放過單雄信
依照《舊唐書》中記載,李世民一開始就沒想著放過單雄信。甚至對于徐茂公的求情,他也不為所動。他執(zhí)意斬殺單雄信,究其根本有兩個原因。
1、李世民懷恨在心
單雄信有兩次差點殺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