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7年春,北京仍寒風瑟瑟,國共內戰剛剛落幕不久。這一天,中南海懷仁堂內卻溫暖如春——陳賡部長正在接見一位久未謀面的故人。
“老唐,怎么想起來看我了?”陳賡摘下眼鏡,認出了來人的面孔,喜形于色。來人頭發斑白,身材略顯臃腫,但仍然惺惺作態,舉手投足頗具風度。
“部長,你認錯人了。我是唐生明。”來人也笑了,他正是國民黨起義中將唐生明。30年不見,他已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小伙子,但笑容中透出的瀟灑與不羈,依舊令陳賡熟悉無比。
兩個人相視大笑,隨即熱烈地擁抱在一起。“老弟啊,好久不見,你怎么想起來看我了?還記得我們在黃埔的日子嗎?”陳賡激動萬分,一面與唐生明寒暄,一面將他往里面帶,“來來來,你一定要見見咱們的主席......”
三人相談甚歡,話題從當年黃埔同窗時代聊到現在。陳賡詳細描繪著他與唐生明在黃埔軍校的種種逸事,唐生明也積極跟著勾勒往事,兩人說笑不止。
他們剛走到里間,就看見毛主席站在那里,微笑地打量著他們:“賡弟,這是你的什么人啊?”
“主席,這是我的兄弟!”陳賡驕傲地說。他們當年在黃埔時就情同手足,唐生明那輕浮不羈的性格與自己截然不同,但兩人卻意外投緣,成為了一生的知己。
“哦?那你可知道,他是我的什么人啊?”毛主席笑瞇瞇地反問道。
一個反問,讓陳賡和唐生明都愣住了。他們相識40年,彼此熟稔如一,卻從未聽說過唐生明竟還與毛主席有過交集!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唐生明,這個鮮為人知的國軍中將
唐生明出生于湖南一個望族家庭,其父為湘軍師長,家世顯赫。據說他一出生時就毫不示弱地放聲大哭,護士都說這是個不同凡響的孩子。
果然,唐生明從小就機靈過人,無論爬行、說話都比常人早熟許多。村里的老人都議論紛紛:“唐家少爺定會大器晚成,將來必定青云直上!”
然而性格高傲不群的唐生明,對學習和讀書卻毫無興趣,整日沉浸在游戲和搞怪中不能自拔,把父母和家庭教師氣得夠嗆。
“生明,給我好好寫字不要再畫畫了!”
“唐生明!今兒個又跟小朋友去山里抓鳥嗎,把手洗干凈!”
母親和老師總要數落他一通,但唐生明也總是不以為然。村里孩子都要喚他一聲“大哥”,無論去哪里,他總是聚眾的中心。
“唐老爺,生明天資聰穎,但學習興趣不大。不如送他出門求學,或許能收放歸束之效。”
面對兒子一蹶不振的學業,唐生明的父親也很擔心。終于,在私塾老師的建議下,13歲的唐生明被送到了湖南第一師范附屬小學學習。
“生明,去新學校要聽話知錯改,別再調皮了!”
母親攥緊兒子的手叮囑道。車輪緩緩啟動,村民們紛紛揮手告別,說著“唐少爺一定會回來接手家業”這樣的話。而唐生明的心思已經飛到老遠,他滿心期待著新的環境和玩伴。
這一年,湖南第一師范迎來了一位特殊的主事教師——年僅27歲的毛澤東。
帶著一腔熱血,毛澤東來到這所師范學校,準備從教育青少年開始,實現他的理想主義抱負。他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要想辦法管教眼前這個叫唐生明的調皮小子。
湖南第一師范附小規模不大,消息傳開極快。新來的毛主事還沒上任,關于他的種種傳聞就已經在學生群體中流傳開來。
“聽說新來的老師長得高高大大的,頭發烏黑,眼神很兇!”
“我哥哥說那老師脾氣不好,會經常罰人站!”
“切,有什么了不起的,不還是要聽我的!”唐生明不屑一顧,在同學中仍然稱王稱霸。
頭一天上課,毛澤東果然一本正經、穩重威嚴。唐生明故意在后排小聲嘲笑,企圖引起毛澤東的注意,卻被一個嚴厲的眼神制止了。
“唐生明!上課不許走神,書本都已爛掉一半了,這就是你學習的態度嗎?”
“唐生明!今天的題目又都沒做完就想溜走是不是?”
面對新來的這個一本正經的“毛主事”,唐生明起初是不屑一顧的。他仗著家世背景,第一時間就在同學里樹立了“頭目”地位,把毛主事的許多要求當作了耳旁風。
2、獨睡難閑,毛主事只好拉攏生明
“生明,我看你是太喜歡玩了。從今天起,你的床睡到我這邊來,我好好看著你!”
終于有一天,毛澤東決定要治治這個不服管教的小祖宗。他把唐生明的床鋪挪到了自己的床邊,這樣每天晚上都可以監督他寫作業、睡覺。
“什么?要和老師擠一張床睡?”唐生明瞪大了眼睛,他向來最討厭別人干涉自己的空間。
“沒錯,這樣我可以時刻看住你,免得你再偷懶敷衍!”毛澤東的語氣不容拒絕。
當天晚上,唐生明心情極其壓抑。以往每晚和母親說上幾句悄悄話是他的必修課,現在卻對著個古板教師無話可說;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這個“毛主事”竟然在睡覺時還要戴著眼鏡,唐生明老覺得自己的胳膊碰到那冰冷的鏡框,怪難受的。
“喂,你就不能摘下眼鏡再睡嗎?那玩意兒硌著我了!”唐生明小聲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