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解放戰爭正式打響,可打響后不到半年時間里,山東野戰軍和國民黨軍隊交戰6次,卻打輸了5次,不僅根據地淮陰和淮安接連丟失,還造成大量解放軍陣亡。
在軍分區的聯名會議上,七名高級指揮官對山東野戰軍最高指揮官當面批評:“你到底會不會打仗?”多位軍官還聯名向延安中央軍委發電報表達對總指揮官的不滿,中央軍委經過商討,最終決定換掉這位山東野戰軍的總指揮,可毛主席經過20多天的深思熟慮后,否決了中央軍委這個決定。
這位被下屬狠批“不會打仗”的總指揮是誰?為何在戰斗中屢打敗仗?毛主席又為何否決換掉他的決定?今天冷哥就帶大家深入了解這位人盡皆知的開國元帥——陳毅。
推辭赴任,主席力勸
陳毅是十大開國元帥中唯一一個文科出身的高級將領,1901年出生于四川樂至的他,15歲就進入成都甲種工業學校就讀,18歲前往法國學習,后來由于在國外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被強制押送回國。回到家鄉后,在同學蔡和森的影響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22歲在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期間,結識了顏昌頤和肖振聲,后來又在這二人的推薦下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后的陳毅先后參加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等多起革命運動。抗戰以來更是戰功赫赫,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在陳毅的戎馬生涯中,也有一段不被認可的經歷。
在解放戰爭爆發之前,中央軍委對各個戰區的指揮長官進行重新劃分,而當陳毅得知自己將被派往山東后卻向上級提出請求,希望可以派自己去東北主持工作,而理由就是擔心自己和時任山東軍區政委的饒漱石搞不好關系,畢竟兩人的矛盾由來已久。
早在1943年,陳毅就曾和饒漱石一起共事,陳毅擔任新四軍代軍長,而饒漱石擔任政治部主任,陳毅坦率灑脫,而饒漱石嚴肅謹慎,本以為兩人的性格能夠互補,可沒想到,饒漱石卻對陳毅的生活作風有很大的意見,而且還經常對旁人說:“陳毅經常吟詩作詞,資產階級的作風不改,遲早要跌跟頭的”。
由于性格差異過大,導致兩人在開展工作時經常產生分歧,時間一長,兩人的關系也就越來越緊張。為了化解二人矛盾,毛主席更是曾親自從中調解。而這一次當陳毅得知要再次跟饒漱石做搭檔后,自然會有不同的意見,可當時中央軍委早已經完成了所有人員的安排,臨時更換很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麻煩。最終由毛主席親自出面勸說,陳毅才同意前赴山東。可令陳毅想不到的是,剛到山東野戰軍部隊,就嘗到了出師不利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