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燾的前半生堪稱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上天垂青了他整個青年時代,但他一再錯誤的選擇,讓所有的輝煌最終變成了荒唐。
張國燾1897年生與官紳家庭,1916年考入北大,正是在北大求學期間,結識了李大釗和陳獨秀,在校期間星光璀璨。才華橫溢,是學校里最閃耀的星光,那時他指點江山,縱橫捭闔,意氣風發,擁戴者眾多。
他家世豪奢,又是長子,小時候便眾星捧月,父親非常開明,對他呵護備至。
李大釗愛他才華,對他多方照顧,更是作為最信任最親密的弟子培養,因李大釗的關系,陳獨秀對他也是欣賞、喜愛,作為主要人才來培養。他口才好,富有人格魅力,在早前是優秀青年代表,積極投身學生運動,四處演講。
他的人生春風得意馬蹄疾,占據一切優秀的資源,1921建黨的時候就已經是核心領導,一大中央成員,二大中央委員,而那個時候,他不過24、5歲的年紀,風華正茂,花濃月瘦,人生平坦青云直上,前途更是光燦耀眼。
然而,革命是需要考驗的,是有流血犧牲的,是有沉淪起伏的,而這一切,他都沒有面對過,考驗一個人,不是看他順境中的慷慨陳詞,指點山河,只需看他落魄時的姿態,很可惜俺,磨難來臨的時候,張國燾沒有任何優異的表現,甚至所作所為讓我們看到了他很多小人面目。
意氣風發的日子沒過幾年,1924年因叛徒楊德甫被捕,叛變投敵,供述了張國燾,不久,張國燾被捕,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軍警還沒有怎么嚴刑拷打,他就徹底叛變投敵,與原來整日喊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他完全不一樣,那時他是談為中華謀幸福,如果必須有人留學犧牲的話,那就從我輩開始。
口號震天動地,然后他叛變投敵更是震天動地。叛的很徹底,因為他身居高位,知道黨的很多秘密,于是和盤托出希望換自己的性命。
這是他的第一次叛變,也開啟了他魔幻的多次叛變人生。
李大釗和他情同父子,他交代李大釗是北方首領。
陳獨秀對他恩情深重,他交代陳獨秀是南方首領。
無恥,無恥至極。
對李大釗都能交代,恩師,恩公全部被他出賣,還有什么秘密值得他隱瞞,于是南北方黨員瞬時全部暴露在敵人視野之下,危亡就在旦夕之間。
而那個時候的李大釗,正在外面呼走奔號,用盡自己所有的力量來挽救他人生最得意的學生,殊不知學生已經把恩師徹底的出賣。
歷史詭異的是,在關鍵的時刻,北京風云突變,軍閥混戰,馮玉祥入主北京,在這混亂關頭,李大釗利用敵人的矛盾,把張國燾和其他的黨員營救出獄。因為當時張國燾吐露機密程度之高,只有不多的幾個敵人高層知道,陰差陽錯之間,別人不知道他叛變投敵的事實。
而營救出來的張國燾,繪聲繪色描繪自己在監獄里面是如何慷慨激昂、威武不屈,堅貞勇敢的,他高超的演講才能,優秀的表演能力,讓他更是贏得了很多人的贊嘆和頌揚。毫無懸念,他又回到黨的最核心的領導崗位上來。
而他延續自己輝煌前程的同時,李大釗因他當時舉報,不到兩年就被秘密逮捕殺害。
李大釗:你對得起我?
后來他的地位更是扶搖直上,六大后被外派莫斯科,成為中共中央國際代表,妖怪走夜路多了,除了會遇到獵人,也可能會遇到更大的妖怪,在莫斯科,他就遇到了一生夢魘,王明。
王明當時比他段位更高,張國燾靠恩師李大釗、蔡元培等,而王明靠米夫,米夫就是莫斯科中山大學校長,后來成為共產國際委員,東方部部長,而王明開始僅僅是湖北派送的學生,在米夫的扶持下,先當學生主席,再幫他進黨支部,甚至后來幫助他背書,成為黨的高級領導人。
而王明周邊更是聚攏了一大批得力的助手,如赫赫有名的博古、張聞天、王稼祥等,就是后來所說的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那個時候張國燾在王明面前全面被碾壓,孤獨無助,地位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