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隴南了,本來應該更新“尋信者”,寫點兒和旅行相關的文字,但是中途在服務區收到一個讀者的微信,他說他是剛關注我不到一周的新粉絲,他發現我有很多看起來比較“親美”的文字,根據他以往的了解,美國是這地球上最壞的國家,但是他看我的文章,很多論述都比較有依據,所講道理和現實中的中美關系,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的競合也比較相符,所以他覺得我又不像純牌的“美狗漢奸”,就加了我的微友,想向我求證一下美國對中國,到底是幫助大還是傷害大?以及我們該怎樣看待中美關系?
我先糾正了這位讀者一個說法,我告訴他,我沒有粉絲,只有讀者和讀友,我平時也反對“粉絲”這個詞語,因為粉絲這個群體在我看來是比較狂熱的,這就意味著缺乏理智和邏輯,對自己的偶像會無條件忠誠,無原則信任,而且我做過對比,覺得咱們幾十年前的某些全民性質的做法,很符合“粉絲”和“粉主”的特征,就連“粉”這個顏色都很貼切(fan的復數和中文含義如此貼切,始料未及)。
我還想說明的一點是,這位讀者顯然是個不錯的人,沒有上來就罵,而是努力想要聽點兒能說服他的不同觀點,這一點比那些見到我說實話就想堵住我的嘴的讀者強太多了。
中美之間的話題太多了,全世界大概沒有哪兩個國家的關系能像中美之間這樣能影響世界,并引人注意。
從美國誕生到鴉片戰爭之前,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幾乎沒什么發言權,那時的大哥是英國,美國反對向中國輸入鴉片,也反對使用武力,美國認為中國是個大市場,總有中國人喜歡的東西,為什么非要輸入鴉片引起朝廷不滿?引發了戰爭、大清一氣之下閉關鎖國,豈不是大家都沒得生意做?中國人喜歡毛皮,他們就開辟航線,去南極獵殺海豹,把皮毛運到廣州,中國人喜歡香料,他們就從夏威夷砍檀香樹制造檀香賣給中國人,為了賣給中國人海參,不惜和土著發生械斗,中國人喜歡進補,他們就栽培西洋參,直至今天,西洋參仍然是國人補品名單的重頭產品……
而美國這個國家的誕生,也和中國茶葉有著很直接的聯系——“波士頓傾茶事件”引發獨立戰爭,然后有了美國,再然后,美國人擺脫了東印度公司和中國做生意。 埃里克·多林(Eric·Dolin)在《美國和中國最初的相遇》中說過兩句在我看來是肺腑之言的話: “美國在經過了一場革命(獨立戰爭)之后,才真正打開與中國直接貿易的通道”,“對華貿易本身也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催化劑的作用”,這個觀點和《茶葉戰爭》的“沒有中國茶,美國不可能完成原始積累”有相通之處。
如果說近代史上有哪兩個國家能如此相互影響,相互改變,甚至一定程度上決定彼此的國運,那一定是中美兩國。
美國是最早幫助中國阻擊“二十一條”,避免中國淪為日本殖民地的國家。
被愛國學生罵為大漢奸的曹汝霖,看完“二十一條”內容后勃然作色說:這和讓我們亡國有什么區別?!一向有妥協傾向的曹汝霖“激憤之情溢于言表”、“情緒頗為激動”(見《日置駐華公使致加藤外務大臣電·1915年5月5日》載《北洋軍閥,1912~1918》,卷二第809頁),可見21條對中國的危害有多大。
在以袁世凱為核心的北洋政府領導班子的努力下,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的干涉下,該條約最終落實了其中12條,并去掉了最嚴重的第五條,總稱《中日民約四條》。一戰結束后的華盛頓會議,在美國斡旋下,《中日民四條約》部份內容也被廢除。
美國幫中國當然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但客觀上確實對中國起到了很大幫助,保障了中國不被列強瓜分。
關于庚子賠款。
美國加入過八國聯軍,也獲得了庚子賠款,美國分兩次把這錢退了一半兒多(自1909至1946年,美國總計共退還3493萬美元,約占其所獲賠款總額的63%).
美國人用庚子賠款建了清華,接受留學生到美國學習,國內最常聽到的“愛國者”的說法是美國這樣做為了在中國培養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文化漢奸和科技漢奸。
這種心里長個錘子看誰都是釘子的人傻逼0.5沒辦法跟他談話——考取庚子賠款留美的中國學生,在后來的幾十年間成了中國學術界最閃亮的明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回到了中國,為中國的教育和科技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清華校長梅貽琦、人才伯樂胡適、語言學家趙元任、建筑學家梁思成、邏輯學家金岳霖、中國現代物理奠基人葉企孫、再到葉老的弟子錢學森、楊振寧、鄧稼先……這些人都是庚子賠款留學生。這些人怎么就成了美國利益的代言人了呢?美國的代言人不該為美國的利益著想嗎?怎么還幫助中國研制核武器對抗美國呢?所以說,五毛這個群體是中國人的恥辱。
美國退錢給中國,你說有啥陰謀?我也想不通,我只知道在美國的帶領下其他國家也開始逐漸退款(因為美國壓低利息到4%,低于日本政府借款利息,導致日本是唯一一個虧本的戰勝國,所以日本拒絕退款),事到如今,我們只罵美國,不罵其他國家,尤其虛報戰爭費用、后來又搶占我們國土的俄族,反而成了很多精神俄族的大恩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關于抗戰援助。抗戰時期不只是美國,很多國家都援助了我們,他們的援助都極為重要。最先援助我國的是德國,再是蘇聯,然后是美、英等國,但后來蘇聯拆光了東北20億美元的工業設施、掠奪30億美元的黃金以及其他的大量財富。
戰爭前期美國賣給日本戰略物資,發戰爭財是事實,但整個抗戰期間,美國援華物資總計約8.46億美元,是外援中最多的(常見的飛虎隊等事跡就不說了),也是事實。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堅決反對蘇聯對我國實施核打擊的事情基本上都知道,就不展開說了,此后的最惠國待遇、加入世貿……一攬子事情不再贅言,可以說是美國幫助中國成為最有實力跟美國競爭的國家。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和博弈當然是以利益為重,但也并非完全沒有道義可言,不然沒辦法解釋多次軍事沖突中美國往往是站在弱勢一方,也無法解釋我國對多個國家的人道主義援助,這其中往往是利益和道義混雜在一起。
總體而言,從歷史上看,美國對中國是一個利大于弊的國家,跟美國處理好關系,不僅對我們自己有幫助,也有益于全球的穩定,雖然目前中美關系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緊密,但是大國間的新型競合之路,依然值得期待,因為那關系到千千萬萬的人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