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一天,剛剛參加完會議準備回家的郭桃仁面前突然出現數名公安人員。
還未等郭桃仁說話,公安同志率先說道:“同志您好,你是郭桃仁嗎?請跟我們回局里配合一樁案件的調查”。
公安的話音落下,郭桃仁脊背一涼,心想自己一直老實本分,兢兢業(yè)業(yè)工作沒犯什么錯誤啊,雖然心有懷疑,但郭桃仁還是跟隨公安同志到了公安局。
在公安局里,郭桃仁坐立不安,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錯誤。
一陣開門聲傳來,只見公安局局長坐在郭桃仁面前,對郭桃仁說道:“有同志向我們舉報,懷疑你做了殘害革命戰(zhàn)士的事情,作案證據在你的日記本上”。
摸不著頭腦的郭桃仁老實地將日記本遞交給局長,等待著事情的進一步發(fā)展。
只見公安局局長翻了翻日記本,隨后指著本子上的一個印章印記,問道:“你枚印章從何而來,現在在何處?”
郭桃仁一看是這枚印章,頓時松了一口氣。臉上有了笑容說道:“這是我弟弟在山上伐樹的時候撿到的,我倆大字不識一個,也不知道這是干什么用的”。
公安局局長一臉正氣呵斥道:“嚴肅點,老實交代關于這枚印章的一切事情,要是有隱瞞,小心掉腦袋”。
郭桃仁有點發(fā)怵,把撿到這枚印章的原委,一字不差地交代清楚,但公安人員還是有點不相信,對他說:“你先在公安局呆一晚吧,明天一早帶我們進山”。
第二天一早,郭桃仁帶著公安局人員進山。在公安局等待公安人員準備時,郭桃仁看到三輛大卡車的兵力,著實嚇了一跳。
這個時候郭桃仁才真正地意識到這枚印章的重要性。
郭桃仁先是帶著公安同志回到家里,從一個老舊的箱子里面找出那枚印章。
這枚印章是銀質的,郭桃仁兄弟倆沒上過學,從來沒想過撿到這種東西需要上交政府,只覺得這是銀的,肯定是可以賣錢的,兄弟倆計劃將印章賣掉呢。
結果公安就找上門了。郭桃仁的兄弟郭興仁看到家里來了那么多的公安,趕忙問哥哥發(fā)生了什么事。郭桃仁把事情經過告訴了郭興仁。
郭興仁了解了公安來家里的原委后,心里也是很害怕。還好兩兄弟并沒有把印章賣掉,如果賣掉,那后果可不是自己能承擔得了的。
這枚印章是當時弟弟郭興仁撿到的,所以郭桃仁申請得帶著弟弟去山上。
從郭桃仁家中出發(fā)后,公安人員一路上進行地毯式搜索,一直到發(fā)現印章的地方。公安人員這樣做是想看看還有沒有其他遺落的東西,結果一路上一無所獲。
這時公安局長走到兄弟倆面前,讓他們再還原一下當時撿到印章的經過。
郭桃仁年輕時到伐木場報名做伐木工人,工作期間兢兢業(yè)業(yè),很快就升到了隊長的職位,想到家里還有一個弟弟,在家無事可做,于是把他也弄到伐木場里來了。
那一年的秋天,郭桃仁像往常一樣帶弟弟到山上工作,這是一片未開發(fā)過的密林,樹木高大蔥郁。
突然弟弟郭興仁感到一陣肚子疼,對哥哥說道:“我肚子太疼了,我得去方便一下”,話音剛落,郭興仁就跑到一邊了。
郭桃仁覺得弟弟一直都不太認真工作,嘴里嘟囔著“懶人屎尿多,再這樣偷懶我就扣你工資”。郭興仁蹲了好一會后,無意中發(fā)現前面地上有一個尖銳的東西。
郭興仁將周邊的樹葉和土都清理了一下,清楚地看見一只黑色的皮箱。
“在這深山老林里,怎么會有人把皮箱放在這里呢?”郭興仁想,然后他看了看四周,也沒有什么人,郭興仁就拿起旁邊的石頭,一下就把皮箱砸開了。
年份已久的皮箱頓時破碎成幾塊。皮箱打開后,郭興仁看到里面有一些發(fā)了霉爛掉的紙,還有一個黑色的金屬物體。
還沒待他看清楚這個金屬物體長什么樣呢,就聽見一陣喊聲。
這邊郭桃仁看弟弟去了好一會了,便喊了他幾聲。郭興仁聽到動靜,把金屬順手放到了口袋里。又用周邊的土和樹葉把破碎的箱子掩蓋上。
晚上他們回到家里,郭興仁先是把白天撿到的金屬物體拿出來,擦拭了幾遍,不知道是不是年份太久,并沒有擦掉上面的泥土。
郭興仁緊接著拿著它放到水里清洗了幾遍,這回看得出這塊金屬物體原來是枚印章。郭興仁一時也分辨不清,便把大哥郭桃仁叫了過來。
郭桃仁看著這枚印章,也看不出來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便拿出印泥 ,在紙上蓋了幾個章,依稀能看出這枚印章上面刻著一把鐮刀還有幾個字。
但郭桃仁兩兄弟大字不識,所以不知道這印章上寫的什么。只覺得這枚印章是銀制的,肯定還是值幾個錢的,有機會拿出賣賣看看。兩兄弟這樣商量著。
這枚印章其實大有來頭。
它是土地革命時期的湘鄂贛省政府的公章,上面鑄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贛省蘇維埃執(zhí)行委員會”20個大字,同時中間還有鐮刀和錘子的圖案,是政府權力的象征。
印章
那么這枚歷史悠久的印章為何會出現在深山老林呢?這一切經過公安人員的調查后得知了這其中的歷史秘密。
1927年,毛主席率領發(fā)動了“秋收起義”,在大家的商討下,決定先從井岡山開始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短短四年的時間里,就建立起了十多個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自此開展。
隨著革命的開展,開始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為突出的便是在敵人的封鎖下,各個根據地之間沒有聯系,各自為政,黨內發(fā)布的政策無法統一實行。
更何況敵人不僅在軍事上對我們進行打擊,更多的是政治斗爭,所以急需一個政治實體來表達自己的主張,傳遞自己的聲音。
后來隨著反“圍剿”的勝利,贛南和閩西兩塊根據地連在了一起,當時這一片地區(qū)約5萬多平方公里,縣城多達21座,人口更是達到250萬的容量。
毛主席以及其他領導人一致認為這里的群眾基礎深厚,地理位置易守能攻,是可以建立政權的最佳地方。
1931年11月,在經過大家的精心安排下,在瑞金葉坪召開了第一次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會上除了有各個根據地、軍隊和工會的代表,更有越南和朝鮮的代表出席。
自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大會上宣布成立,并選舉產生了63人組成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
在此后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被選為人民委員會的主席,自此毛澤東被稱為“毛主席”。
1932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對日通電宣戰(zhàn),警告日本如果再繼續(xù)侵略我國人民,我黨戰(zhàn)士絕對會對戰(zhàn)到底,誓死將日本軍趕出中國。
隨著中央政權的建立,地方政權也要隨之建立。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當之無愧地成為第一個地方政權建立地,革命地戰(zhàn)士驍勇奮戰(zhàn),最終該地的20多個縣建立組織,黨員發(fā)展擴充到4萬多人。
此后中共湘鄂贛省委、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相繼成立。當時為了適應革命的需求,省委和政府相繼遷到江西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萬載縣小源鄉(xiāng),為了讓上傳下達更加正規(guī),決定啟用政府公章。
于是便有了郭桃仁他們撿到的這枚印章的誕生。
這枚印章是用白銀鑄造而成,中間鑄有鐮刀、錘子的圖案以代表黨的領導,四周以稻穗和麥穗環(huán)繞,象征著人民的擁護;
直徑約10厘米的印章,在最外圈有20個隸書漢字,以兩顆五角星間隔。
印章的制作非常精美,顯露著政府的威嚴和公正。
其實白銀并不適合制作印章,因為白銀的質地柔軟,非常容易磨損,而且在熔鑄時,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就會形成不同的缺陷,但也正是這個缺點,毛主席認為這樣制作的印章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唯一性,是沒有辦法復制出來的,這樣也就可以避免敵人偽造假冒。相對來說,白銀是最好的選擇。
在小源期間,我軍極力發(fā)展當地的工業(yè),不僅創(chuàng)辦了《紅旗》等報社,還建造了一批兵工廠、服裝廠,修建了醫(yī)院等設施,當地群眾的革命熱情高漲,極度擁護我黨。
小源一度成為湘鄂贛蘇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當時傳遞的每一份公文上都蓋下了省蘇維埃印章,一份份的公文傳遞著黨的思想方針,公文上鮮紅的公章印記像一把火把,照亮了群眾前進的道路。
我黨在人民群眾的擁護下快速壯大,發(fā)展的程度讓敵人一度害怕,在1933年,蔣介石制定了“鐵桶計劃”,集結了100多萬兵力,對紅軍進行第五次“圍剿”,試圖一舉殲滅紅軍主要力量。
當時在我軍左傾錯誤的領導下,紅軍損失慘重,黨中央領導決定戰(zhàn)略性轉移,紅軍被迫開始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
湘鄂贛省委、政府駐扎的小源鄉(xiāng)也遭到敵人瘋狂進攻。1934年1月28日拂曉,敵人調集3個旅向小源進攻。敵眾我寡,形勢危險,省委及政府被迫向向銅鼓梓莊一帶轉移。
陣地轉移的同時要不僅要帶走黨的絕密文件,黨的印章同樣也需要轉移。所以在轉移之前,我黨主要領導人就布置了周密的安排。
選擇了組織上保衛(wèi)局的張春吉、省互濟會邱思炎、省工會易榮、省蘇維埃王群(女)、劉伯芳(女)等五位同志保護文件及印章,同時進行轉移。
張春吉五人接到任務后,準備了一只黑色皮箱,用于裝部分特別重要的文件和黨的印章。
在隨著部隊轉移的過程中,張春吉五人遇到了敵人埋伏,在戰(zhàn)斗中,他們五人與部隊被分散開來,為保護文件和印章,五人決定先帶著皮箱躲進樹林,待敵人走后再繼續(xù)找尋部隊與之會和。
此時樹林中四面八方都是敵人,到處都是槍炮聲,這只黑色皮箱顯得尤為突出。
敵人看到黑色皮箱,猜想里面必定有重要的東西,對張春吉五人窮追不舍,在與敵人對戰(zhàn)的過程中,三名男同志為了掩護女同志和文件相繼犧牲,只有王群和劉伯芳兩人了。
如果在平時,她們一定會和敵人血拼到底,可現在她們的身上有重要的任務-保護轉移文件和印章,所以無論如何今天她們也要完成任務。
王群對劉伯芳說道:“今天我們倆個人肯定是不可能突圍出去了,但這些文件和印章不能落在敵人的手上,我們要趕快想辦法,要么銷毀要么找地方藏起來”。
話音剛落,劉伯芳還沒來得及思考,眼看敵人馬上就追上她們了,她靈機一動,將皮箱藏在了一棵參天大樹下,用周圍腐爛的樹葉厚厚的掩蓋上,然后繼續(xù)跑開,吸引敵人視線。
最終她們兩人把敵人引到了樹林更深處,為了保護皮箱不落在敵人的手中,王群兩人最終也犧牲了。
如果不是郭桃仁兄弟倆偶然發(fā)現這個皮箱,那么這段歷史將會永久地被塵封。
好在10年后的今天,由當年五位革命戰(zhàn)士用生命守護的印章重見天日,這段歷史也得以被世人所知。
因為公安局長是一位參加過紅軍的老革命者,他迫切地想知道這枚印章發(fā)現的地方還有沒有其他物品,所以申請了三卡車的兵力,一路上地毯式的搜索,希望還能找到五位革命烈士的尸骨殘骸。
然而100多人在林區(qū)搜索了一整天,一無所獲,最終只得帶著那枚印章回去。
公安局長心里明白,在這座深林深處,肯定有當年紅軍的尸骨,雖然沒能把他們找到,但或許他們的遺骨早已入土為安,看著祖國如今的繁榮富強,他們應該也會感到欣慰的。
印章送回公安局后,引起黨中央領導的重視?,F如今這枚印章被保存在湘鄂贛革命紀念館中,是國家一級文物。
這枚印章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它見證了中國革命艱辛而又曲折的過程,是一段極具教育意義的紅色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