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這部書,無數名人推崇,宋代以后更是歷代皇帝的教科書,近代一偉人更是前后讀了17遍。
為什么我們要讀《資治通鑒》?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把古人的經驗用在今天。
《資治通鑒》一共有294卷,300多萬字,這部書是司馬光及其團隊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整理而成,其中所記錄的歷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16個朝代,共1362年,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民族關系、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
目的就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治國理政的描述,來為皇帝提供治國的借鑒,對我們思考歷史,分析人物成敗、王朝興衰也非常有幫助,更是一部蘊含領導智慧、管理思維、成事方法的教科書。
常讀《資治通鑒》的人,往往有高遠的見識,在接人待物方面,有更高的段位。
分享《資治通鑒》7句經典語錄,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01
【原文】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譯文】
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會變得明白,偏聽偏信就像身處黑暗之中,變得狹隘。
【解讀】
唐太宗李世民的朝堂上,有很多名臣,比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績、李靖、馬周等,個個都有其出色之處,而唐太宗可以聽取他們各個角度的建議來處理問題了,由此開創了貞觀之治。
不是老板英明,不是領導睿智,而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所以,對任何組織、團體、企業、家族來說,集思廣益才能得道多助,才能永葆活力,長盛不衰。
02
【原文】
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
【譯文】
只有講守信才能帶動民眾,只有民眾才能守衛國家。
【解讀】
贏得他人的信任,是管理的基礎,是領導的起點,無信不立,無信不久,無信不存。
對領導來說,守信才能贏得他人的支持,失信于人,沒有人支持,你又能做成什么事呢?
03
【原文】
幣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譯文】
給你送來大禮,說盡甜言蜜語,這樣的人,就是古人提醒我們需要警惕的。
【解讀】
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突然有一天,有人向你頻頻獻殷勤,你一定要想一想,這家伙到底想圖你什么,借錢、做保、割韭菜、嘎腰子?
04
【原文】
得財失行,吾所不取。
【譯文】
得到了財富,但是沒有了德行,這樣的事情,我是不會做的。
【解讀】
君子不獲不義之財,做事一定要做到正大光明,只要你不沾染因果,你就能經得起考驗,腳下的路才是堅實的,才能走上更高的臺階。
05
【原文】
凡人之情,窮則思變。
【譯文】
人的性情,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就會發生改變。
【解讀】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一通百通,靈活變通,無往不利。
有句話說得好,不逼自己一把,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與其等到身處困境的時候再思變,被動求變,不如主動逼自己一把,讓自己及早做好應變的準備,未雨綢繆。
那些主動求變的人,更善于應對變化的世界,在任何時期,往往混得都很不錯。
06
【原文】
沒齒而無怨言,圣人以為難。
【譯文】
就算到老也毫無怨言,連圣人都以為這是一件很難的事。
【解讀】
遇事抱怨,不順抱怨,不滿抱怨,抱怨是人之常情,是人之天性,但是,抱怨卻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與其抱怨,不如正視問題,把抱怨的心力用來行動,我們也就超凡脫俗,無限接近“圣人”了。
07
【原文】
汝知稼檣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
【譯文】
如果你能了解耕種收獲的艱辛,也就常能有一碗飯吃了。
【解讀】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當下。
不知道賺錢有多難的人,難免會有囊中羞澀的時候;只有離開平臺,離開公司,自己親自賺上一筆錢,才會明白賺錢的門道,才能一直有錢賺。
不管你工作是不是穩定,一定要培養自己賺錢的能力,不依靠公司、平臺賺錢的能力,讓自己掌握賺錢的門道。
《資治通鑒》深度解讀內容,歡迎訂閱我的主頁相關專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