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醫療領域專項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工作要求,潛江市中心醫院黨委全面梳理了近幾年院內外各類投訴事件,專題研究患者就醫堵點、難點,持續推出多項便民措施,致力于為患者提供流程更科學、服務更方便、辦事更高效的醫療服務。
潛江市中心醫院為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方便那些行動不便的患者就醫,特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該項目依托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為主要模式,將護理服務從醫院延伸到家庭,切實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一、老人少奔波,護理送到家
75歲的徐爺爺在省醫院做完泌尿系手術后,需要長期留置導尿管,由于年邁體弱且長期臥床,每到更換尿管時都需要家人帶著他從周磯茭芭村前往市中心醫院,往返奔波的不便讓家屬苦惱至極。自從中心醫院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以來,徐爺爺的孫子便通過“潛江市中心醫院微信公眾號”平臺預約了“居家護理服務”。
護理部接到訂單后,選派了臨床經驗豐富的泌尿外科護士黃樂群和周夢夏備齊用物前往徐爺爺家中。在對老人進行專業的評估并了解具體情況后,迅速為其更換了留置導尿管。在更換過程中,兩位護士敏銳察覺到尿管有血塊堵管的問題,隨即仔細為徐爺爺處理血塊,并進行持續膀胱沖洗。待尿液清亮后,護士耐心地向家屬講解尿管日常護理注意事項,并提供飲食、康復及皮膚、尿液觀察等方面的建議。為了預防導尿管脫管,她們還細心地為老人裝上了導管固定器。家屬對此次上門服務十分滿意,并對兩位護士的專業指導表達了誠摯地感謝。
護理
二、無懼風和雨,護士解困擾
家住仙桃毛嘴鎮的73歲的周大爺,兩年前因車禍導致腦出血后一直臥床,必須通過鼻飼管維持營養。每月往返醫院更換胃管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家人為此疲憊不堪。聽說了潛江市中心醫院的“互聯網+護理服務”后,周大爺的女兒通過網上預約了居家護理服務。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神經外科臨床經驗豐富的宋魏瑩護士無懼風雨,備齊用物前往患者家中。在護理過程中,宋護士發現周大爺因為長期臥床翻身不到位,導致背部有一塊2cm×3cm的皮膚破潰,并在與家屬溝通過程中發現其每天的飲食量不足。宋護士熟練快速地為周大爺更換胃管后,耐心地向家屬講解鼻飼管日常護理要點;針對背部的壓瘡,指導家屬更換氣墊床,增加翻身的頻次,協助使用水膠體敷料等。經過幾次跟蹤護理,周大爺背后的壓瘡基本痊愈。
三、以專業服務,亮希望之光
居住在潛江市社會福利院的86歲的劉奶奶,因偏癱長期臥床,導致其右側小腿內側發生壓力性損傷。福利院的護理員試過各種辦法仍不能治愈,老人的兒媳焦急地將其用輪椅送到了潛江市中心醫院傷口造口門診就診。專科護士孫爽評估患者情況后進行了初步清創。由于傷口需要長期的護理,了解到老人家里的情況和往返醫院的困難,孫護士向其兒媳介紹了“互聯網+護理服務”,老人和家屬都十分欣喜,立即預約了下次上門換藥的時間。
第二次換藥時,孫護士按照預約時間攜帶護理工具和材料來到福利院,為劉奶奶徹底清創后進行覆蓋包扎。為了促進傷口快速愈合,護士對福利院護理員進行了預防壓力性損傷的知識講解和減壓動作示范。經過全面的護理,老人的傷口在第七次換藥后結痂。老人的兒媳感激地說:“中心醫院的互聯網+服務,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
目前,潛江市中心醫院開展的“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涵蓋六大類共18個項目,包括管道護理、傷口護理、基礎護理、專項護理及安寧療護等。醫院始終堅持積極探索智慧醫療新模式,努力為患者提供全流程、無縫隙、專業便捷的護理服務,讓廣大市民享受到足不出戶,只需手機一點,就有專業護士上門服務的便捷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