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9年5月西北戰局逐漸清晰,一野大軍徹底擊敗了胡宗南集團,彭總即將向大西北進軍。
此時作為西北解放大后勤總管的賀龍也因此解放了出來,中央開始考慮讓賀龍與劉鄧搭配共同解放大西南。
中央做出部署:
一野準備兵分兩路:一路由彭德懷率領....開始經營新疆;一路由賀龍率領經營川北。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與賀龍專門進行了對話,詢問賀龍打算帶領哪支部隊入川。
面對主席的詢問,賀龍卻點名要十八兵團。
這令毛主席都大為驚訝,當即稱贊賀龍高風亮節,有大將風度。
為什么賀老總點名要十八兵團,而主席卻要稱贊賀老總呢?這就不得不提到賀龍和一野之間的關系。
02
我們都知道西北野戰軍的前身是保衛陜甘寧的120師,而120師的前身又是原來的紅二方面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正是賀龍賀老總帶領紅二方面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而后改編為120師歷經了抗日戰爭,同樣是在賀老總的帶領下。
可以說一野自己的一二兵團是賀老總的嫡系部隊,是賀老總從湘西大山中拉出來的子弟兵。
在一般人看來既然要指揮作戰,肯定是自己的嫡系部隊最合適,也最順手。
結果賀老總卻選擇了十八兵團,十八兵團卻和賀龍沒有任何關系。
這支部隊最早隸屬于劉鄧創建的晉冀魯豫根據地,也就是后來的晉冀魯豫軍區。
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后帶走了主力一縱、二縱、三縱、六縱,陳謝兵團帶走了四縱、九縱。
直到徐向前來到晉冀魯豫軍區后,才重新組建了晉冀魯豫的野戰部隊,組建了八縱、十三縱和十四縱,而這也就是十八兵團的前身。
后來晉冀魯豫軍區劃歸華北軍區管轄,八縱、十三縱和十四縱統一編制為華北軍區第一兵團,由徐向前統領。
平津戰役后,華北軍區的三個兵團分別改為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團,十八兵團被調派前往大西北在彭總手下聽令指揮。
十八兵團前后隸屬過晉冀魯豫、華北軍區、第一野戰軍,但是和賀老總自己沒有任何關系。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賀老總才選擇了十八兵團。
03
賀老總選擇十八兵團后,主席就曾問他為什么不帶自己的老部隊。
結果賀老總十分嚴肅的表態,軍隊都是黨的,不是賀龍自己的,自己也是聽從黨的指揮。
當時一二兵團正在彭總帶領下解放大西北,而十八兵團卻部署在天水一帶距離四川很近。
因此選擇十八兵團是最符合實際情況的,這也是為什么主席稱贊賀龍有大將風度的原因。
不過十八兵團雖然不是賀老總的老部隊,但是十八兵團的司令員卻是賀龍的老熟人。
十八兵團當時的兵團司令正是同樣參加過南昌起義的周士第。
周士第的資歷很老,南昌起義時就是賀龍手下的師長,只是后來脫離了組織。
紅軍時期周士第先在中央紅軍,后來調任紅二方面軍參謀長和賀龍做搭檔,抗戰時期也是120師參謀長,賀龍的老搭檔。
雖然不是熟悉的部隊,但是有個熟悉的老下屬也方便指揮,這也是賀龍選擇十八兵團的原因。
10月18日黨中央軍委正式發布由陜入川作戰命令,賀龍帶著十八兵團和二野配合作戰。
十一月份,賀龍帶領第十八兵團成功進入四川地區,12月28日解放了成都,擊破了國民黨在大陸最后的據點。
之后十八兵團正式被劃入二野,再次回到了晉冀魯豫野戰部隊的屬下,算是終于歸建了。
04
在我軍元帥中賀龍元帥或許不是戰功最卓越的,但一定是黨性最強的一位。
早在南昌起義失敗后,賀龍獨自返回老家在湘西拉起了一支部隊。
這支部隊可以說是賀龍獨立拉起來的部隊,其中大部分都是賀龍老家的親朋。
但賀龍卻從未想過當什么軍閥,而是果斷將這支部隊交給了中央交給了黨。
紅軍長征結束后,一、四方面軍都損失慘重,只有賀龍的紅二方面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損失野最小。
但是賀龍依舊毫無保留的選擇將部隊的指揮權全部上交給黨中央,讓中央來指揮部隊。
抗戰結束后同樣,賀龍的120師團被改成西北野戰軍后再次換成了彭總指揮,賀龍依舊毫無怨言的選擇做后勤工作默默支持。
可以說賀老總對中央的認可和支持力度是無與倫比的,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老部下嫡系的概念,但是賀老總沒有,所有部隊都是屬于黨,黨什么時候愿意拿走就拿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