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深秋,一輛普通的轎車緩緩駛入中南海。車上坐著的是已經"賦閑"六年的彭德懷元帥。這位昔日戰功赫赫的大將軍,此時正懷著忐忑的心情前往西花廳。此前,他曾多次打電話求見周總理,卻總是未能如愿。而今天,周總理終于親自派車將他接來。當兩位老戰友重逢時,周總理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故事?為何彭德懷會在這個時候執意要見周總理?他們之間又經歷了什么?
一、彭德懷重返工作崗位
1965年10月的一個清晨,彭德懷正在吳家花園例行晨練。這是他六年來養成的習慣,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在院子里散步,偶爾也會修剪花草。就在這天早晨散步回來后,一個意外的電話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
電話是從中南海打來的,接線員說:"彭總,毛主席要和您通話。"片刻之后,電話那頭傳來了熟悉的湖南口音。這通電話來得突然,卻讓彭德懷等待已久。通話中,毛主席直接談到了三線建設的事情,并詢問彭德懷是否愿意參與這項工作。
得知毛主席一夜未眠,彭德懷本想建議改日再見,但毛主席堅持要在當天見面。不到一個小時,彭德懷就趕到了中南海。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已經在頤年堂門口等候。這是六年來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會面在毛主席的書房進行。房間里煙霧繚繞,兩人一邊抽煙一邊交談。當談到彭德懷重新開始抽煙的事情時,毛主席借此話題提起了廬山會議后的一些事。他略帶責備地說彭德懷性格太過固執,當時不該用寫信的方式,而應該直接打電話溝通,這才導致了雙方的誤解。
談話的重點很快轉向了三線建設。毛主席明確表示支持彭德懷參與這項工作,并特別強調要"振作起來"。他說:"共事幾十年,不要分手分到底,要為后代想想。"這番話讓彭德懷深受觸動。
第二天,彭德懷便馬不停蹄地開始處理身邊工作人員的安排問題。這些年來,有不少工作人員一直忠實地跟隨在他身邊。面對即將開始的新工作,彭德懷考慮到這些人的前程,主動建議他們另謀發展。然而,工作人員們紛紛表示要繼續跟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彭德懷專程去找了中辦主任楊尚昆商量。此事很快驚動了鄧小平,鄧小平的態度很明確:"在家里的全跟著去。"這個決定讓吳家花園一下子忙碌起來,大家開始為前往西南三線做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