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0年,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帶著左手拿著資料右手拉著兒子,來到部隊門口。解釋著說自己要“找人,找以前的關系。”又打開手里的資料說:“我是里面的烈士。”這可把衛兵同志嚇了一跳,敢情現在走后門的都光明正大嗎?怎么都“烈士”了,還能站在他面前走后門,這可真是“活見鬼”了。
那這是真的在光明正大走后門還是另有隱情呢?這位老人究竟“是人是鬼”?我們還要從老人拿的這本資料說起。
最可愛的人
老人手里拿的這本資料是魏巍同志的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這本書是魏巍作為在抗美援朝前線的參與者書寫的一本通訊記,這是一本經典的紅色筆記,其中清楚地記載了當時朝鮮戰局的具體情況和抗美援朝的每一場戰役中參與戰役的英勇志愿軍同志。
據老人所說,他本人就是這本書里其中的一個戰士,書中寫著他是一場名叫“松骨峰戰役”中的烈士,可事實他人就站在這里并沒有犧牲。這場戰役的慘烈不亞于長津湖和上甘嶺一戰。這場戰役長達十二個小時,先后是美軍的配有強悍裝備的人海戰術和空中轟炸機,志愿軍卻以一個連的兵力抵抗了敵人一個上萬的師,剿滅敵人六百余人,犧牲也是相當慘烈只存活下了七個戰友,這是一場美軍都承認和我國志愿軍在交戰以來失敗最慘烈的一次。
根據魏巍在書中記載,老人名叫李玉安,出生在東北十分困苦的一個家庭。加入共產黨后隨軍參加過多場戰役,取得數次榮譽勛章,三次取得一等功。當時參加這場戰役時候作為副班長的他帶頭和戰友一起沖鋒,在他拿著手榴彈投向敵人時不幸一顆子彈將他擊穿,隨后倒地便失去了知覺最后在戰后的大清理中被確認了死亡。
老人則嘆氣說到,其實真相不然,在當時的戰役里他確實被子彈擊穿了自己的身體不假,隨后他便陷入了無盡的昏迷。再次醒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周邊的環境也不是他所熟悉的戰場,自己是在死人堆里!他掙扎著挪動自己身體的時候發現胸口還在淌血,原來大難不死都是因為趴在他身上犧牲的戰士剛好壓住了他的傷口,意外的給他起到了止血的作用,這才讓他存活了下來。
看著身邊都的戰友都已經離開人世,他冷靜片刻掙扎著爬出了死人堆,求生的欲望讓他不斷地尋找生的光芒,最后被山上的朝鮮鄉民帶回家。清理好傷口休整后鄉民便把他送回了中國的部隊里由醫院替他治療,然而他的傷勢過重,前前后后經歷了多次的轉院和手術,期間他還因為身體素質原因昏迷了大半個月,等到醫生告知他可以出院時,抗美援朝也已經結束了,這一下讓李玉安很抓瞎。
隱姓埋名默默付出
這讓他心里十分愧疚,自己犧牲的好兄弟好戰友們,自己卻活了下來。想著戰爭結束了組織不需要他了,自己也沒有臉面去領什么功勞,他也沒有再向上級打報告回到部隊里。轉而拿著醫院批的的殘疾證就回到了老家做起了一個普通的工人,作為一個工人,李玉安卻堅信自己一點也不普通時刻牢記著自己是跟過毛主席的一名老黨員,去哪都不能丟了黨的面子背棄黨的誓言。在老家做工人的時候他也是一直對別人施以援手,克己奉公不計較得失,還取得了廠里“勞動模范”的稱號。
這種平靜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他退休,期間這本書發表后也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一絲漣漪,有一次鄰居家的孩子放學回來后,拿著課本來到他家,好奇的詢問這課本里抗美援朝犧牲的烈士李玉安是不是他本人。在兒女質疑的目光下他直接否認,閃爍其詞的解釋著也許是同名同姓。
李玉安回憶道:他不想再給黨和國家添麻煩,也不在乎課本上一個名字或者是國家再追封給他的榮譽,“能做點實事就行了,事情都過去這么久了計較這些干什么?”他輕描淡寫的說道。
其實這只是李玉安自己的想法,他的兒女都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老共產黨,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要知道戰爭勝利后那些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不管是政治待遇還是經濟補償都是相當不錯的。孩子們看著同樣也是參加過抗美援朝老兵的待遇優渥,再看看自己的家里不僅家徒四壁,況且一家人人口眾多,每天都要為能夠吃飽這件事情發愁,所以光是經濟上的補償對于李玉安的八口之家來說就十分有必要。
真相解開,讓人傷懷
一直到今天的現在李玉安都把這個秘密埋藏在心里,直到自己的兒子和他抱怨著,自己連續申請了三年參軍名額都沒有申請到,李玉安將會把這個秘密帶到墳墓里。想著兒子申請三年是真的想要一心從軍,未來也能好好的報效國家,他便找到部隊后提到自己的訴求,便是能夠幫忙聯系一下以前的戰友詢問一下兒子沒有申請到名額的原因,別的便再無要求。
事情發生后經過黨組織核查,魏巍的書里確實有李玉安這個人,而且他本人的事跡和這位老人口中所描述的也全都相似。魏巍知道也是非常不好意思,無形的造成了李玉安的“死亡”,寫信慰問后幫忙聯系了當地的政府。隨后部隊對李玉安的兒子政審后確定符合當時入伍的條件,便順了老人家的心意讓兒子順利入伍了。
被朝鮮領導尋回的志愿軍
像李玉安這樣的無私的革命老前輩比比皆是,但同樣經歷了“重生”的柴云振,他和李玉安二人可是有著十分相同的心情。
在一篇報紙上刊登著尋人啟事,正是在尋找柴云振,報紙講述他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負傷,直到戰爭勝利也一直與部隊失聯。當柴云振的兒子看到后拿著報紙找到父親小心翼翼的詢問,卻換來了父親不耐煩的怒斥:“什么英雄!你爹我就是普通老農民!”
憤怒并沒有讓心中疑慮重重的孩子善罷甘休,雖然名字是同音不同字,但是看著報紙上的描述怎么都跟自己父親的影子十分重疊。多方打聽后聯系到了刊登尋人啟事的地點,跟對方就這柴云振這個人和自己的父親對起了“口供”。經過這一對比,被尋找的英雄還真的是自己的父親,知道真相后部隊并沒有去質問柴云振為何立功后卻遲遲不歸,現在也不愿意承認。
而在兒子回到家后不斷地詢問下當年的真相才浮出水面。在當時戰場上,柴云振帶領著幾位戰士一同前往山頭圍剿最后的敵人,在彈藥全部打光后便和敵人近身肉搏,不料狡猾的敵人卻趁其不備偷襲,咬斷了他的手指攻擊多處要害使其受傷,柴云振不堪傷痛暈厥過去,負傷后他就被送往就醫。當時戰局混亂,很快他就和原部隊失去了聯系,由于自己身負重傷不宜在上戰場就回到了家鄉,也沒有再尋找部隊組織,踏踏實實的做起了農民,沒有提過當年戰場的事情。
戰爭的殘酷有的時候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多少曾經參與戰爭的軍人都留下了可怕的心理創傷。也許對于柴云振來說,隱瞞并非是刻意的,袒露之下人們才得知,與他而言戰爭給他帶來的心里創傷便是被咬掉的那兩根手指。
“作為一個軍人,缺少了最重要的食指還怎么扣動扳機還怎么去殺敵!”他只是單純的想著抗美援朝勝利了,自己的任務也就結束了,自己沒有了上陣殺敵的“條件”,國家也不需要他去上戰場。至于榮譽和功勞他并不在意,如果真的在意這些他也不會來參與這場當年被譽為有去無回的戰爭了。
柴云振和組織相認以后,去往朝鮮,組織煞有介事神秘的告訴他,有個事兒誰都不能干,就得你自己親自親手來。到了朝鮮的軍事博物館柴云振才明白,組織叢林沒有忘記過他,以為他離世后就為他立了衣冠冢,還在博物館掛著他的遺像來紀念他。柴云振滿眼淚水的摘下了他的“遺照”,連同這段“重生回憶”珍藏了起來。
結語
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背后,卻是李玉安和柴振云幾十年的默默無聞和屬于他自己作為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如果有人說他是貪功冒進那簡直是在胡言亂語!參與過多次戰爭的他在建國后便可以守著自己所擁有的功勛安享盛世,而得知我國要奪回三八線抗美援朝的時候亦是奮不顧身,抱著必死的決心沖上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的他們便可以回到組織的懷抱,帶著自己的榮譽頤養天年。而是這份黨帶給他們的責任感他們默默無聞,讓他們這幾十年里無論過得多不易也不愿提起自己的身份,也從未向國家伸手討要過任何軍功和待遇。讓我們懷著崇敬之心去追隨先輩的美好品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