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陶勇擅自炮擊英國軍艦,毛主席卻笑著說:將來讓他干海軍。1949年,中國人民從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漫漫征程中走來,歷經艱難終獲解放。然而,新中國的大門剛一打開,來自列強的威脅便不期而至。在江蘇渡江戰役關鍵時刻,英國艦隊竟對我軍開火,這一事件著實讓人怒火中燒。
不料,就在這危急關頭,一位傳奇人物橫空出世,他就是陶勇將軍。誰也想不到,這位后來被毛主席欽點出任海軍司令的陶勇,居然當機立斷,擅自下令還擊英艦!毛主席聞訊后不但沒有責罰,反而對這位敢打敢拼的將軍贊賞有加,難怪后來陶勇就此開啟了精彩的海軍生涯。可就憑這一件事,毛主席為何如此另眼相待?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崢嶸歲月,見證一代兵王的崛起!
1953年2月24日,毛主席在南京下關碼頭視察海軍時,第一次與陶勇見面。當時陶勇已是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而幾年前的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決定,卻改寫了這位將軍的命運。
還要從1949年江蘇渡江戰役說起。作為東線先鋒的第23軍正蓄勢待發,誰知英國艦隊竟然借口保護在華僑民來為國民黨助威,向我軍陣地猛烈開火。鄧若波等40多名官兵犧牲,當時的23軍軍長陶勇大怒,當機立斷下令反擊,結果英艦慌不擇路狼狽逃竄。
消息傳到中共中央后,丘吉爾氣急敗壞當即要求武力報復。面對嚴重事態,毛主席一開始也是滿懷憂慮。不過當得知報復對象竟是那位主動向英艦開火的陶勇時,毛澤東突然大笑,豪氣萬千地說:"這個陶勇我不認識,但他那樣喜歡打兵艦,我看將來就讓他干海軍吧!"
果真名不虛傳,陶勇后來調入海軍后全力進修,短期內就成為了海戰高手。
1954年是中國海軍創紀錄的一年。當時臺灣趁朝鮮戰爭余威未去,屢次騷擾海空域。為揚我軍威震懾對方,毛主席電令陶勇"務安排近期對蔣艦實施打擊,力求擊沉中型軍艦一至二艘"。
陶勇接令后犯了愁,我軍主力當時僅有幾艘魚雷快艇,如何對付實力遠超的國軍?好在副司令彭德清提出設伏擊的妙計,陶勇靈機一動,決定采取"出奇制勝"的戰術。
就這樣,歷時14天的"守株待兔",終于在一個凌晨時分,4艘魚雷快艇同時發射8枚魚雷,將臺軍主力艦"太平"號重創,最終令其當場沉沒。消息傳出,驚呆了美國人,"小艇打大艦"的戰例一時傳為佳話。
這一勝利無疑鼓舞了全軍,同時也增加了陶勇的信心。1958年,解放軍進行"炮擊金門"行動時,陶勇預判美軍可能插手,因此下令"如果美艦膽敢向我開火,那就蔣艦、美艦一齊打"。
就在這一決心下,當我快艇出擊時,護航的美艦當即拔腿就跑,丟下臺軍任其自生自滅。我軍順利擊沉兩艘臺軍大型運輸艦,一并狠狠打臉了美國佬。
事后陶勇按毛主席號召"將軍下連當兵",親自登上"井岡山"號實習一個月,向水兵們學習航海知識,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一代兵王的風范。
毛主席對陶勇器重有加,是看到了他這位開國將領對待帝國主義的氣魄與決心,無愧于新中國開國元勛的稱號。細想當年那一幕,一位原本只是一名普通軍長的陶勇,面對列強威脅竟然臨危不亂、迎難而上,實在令人佩服。而這一氣節,恰恰體現了新中國脫胎于艱難卓絕中國人民反抗外敵的頑強意志,堪稱主席器重他的原因所在。
大浪淘沙,方見英雄本色。陶勇從小人物一步步成為海軍主帥,關鍵就在于他那份民族自豪感與敢于直面強權的勇氣。他不僅打響了新中國海戰第一槍,更為后人樹立了"永不妥協"的精神典范,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
有人說陶勇是"海上將軍"的締造者,有人更尊稱他為中國版的"納爾遜"。但對于陶勇自己來說,這一切或許只是他報效祖國的常規之舉。因為對于這個曾在1949年那個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人來說,捍衛國家尊嚴、懲戒外敵,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追求和責任所在。
那個年代波云詭譎,新中國初建家園卻已遭遇重重內外交困。而就在這危難關頭,敢作敢當、視死如歸的陶勇靠著一股子英勇無畏,用他人生的一役役戰例,書寫了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的壯闊篇章。他的傳奇人生如同一面鏡子,照亮了新中國人民反抗外敵、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執著追求,永遠銘記在華夏兒女的心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