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偶然一次路過安徽,他就想著探望一下自己多年的老友曾希圣,可毛主席卻意外得知曾希圣已經失業許久。
聽到這一消息后,毛主席感到十分憤怒,并表示要替曾希圣討回公道。
那么,這個曾希圣究竟是什么來頭,竟然能讓毛主席如此在意?
臨危受命
建國之后,新中國面臨著百廢待興的處境,基層建設的任務也迫在眉睫,為此毛主席派了很多有才干的中央官員下到地方去進行基層工作建設。
但等到處理安徽基層工作建設的時候,毛主席卻犯了難,安徽的情況較為特殊,安徽不僅是我國產糧大省,其交通位置也十分的重要,但安徽的淮河水患問題卻一直都沒有解決。
所以前往安徽基層工作的人選必須能夠治理好淮河水患的問題,對于這個人選,可真是讓毛主席犯了難,一時間也不知道派誰去才是最好。
正在毛主席為難之際,周總理卻突然提議不如就讓曾希圣去,此人對待工作、人民一直都是認認真真的態度,相信他一定能夠完成這個工作。
聽了周總理的一番話之后,毛主席也認為曾希圣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選,此人在戰爭年代做出了很多的貢獻,新中國建立之后,曾希圣也是兢兢業業的守在工作崗位上。
隨即,毛主席就聯系了曾希圣,并且表明了自己的來意,曾希圣與毛主席就安徽淮河水患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最后曾希圣還向毛主席保證自己一定不會辜負國家的期待。
于是曾希圣懷揣著一顆熱血沸騰的心就前往了安徽,在抵達安徽之后,曾希圣就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工作,很快也展開了他的治理淮河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曾希圣一段時間的治理后,淮河再也沒有隨時泛濫的跡象,安徽地區的糧食產量也大幅度提升,可以說曾希圣完美的解決了黨組織交給他的任務。
曾希圣為何能將淮河問題處理得如此妥當,他早年間都經歷了什么?
為革命做出貢獻
曾希圣曾經為我黨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情報信息,當時他主要負責情報的收集以及戰前偵查工作。
在戰爭爆發之際,憑借著曾希圣的偵查,黨中央很快就明白了敵方的戰略計劃,并且很快就做出戰略部署,這讓我黨多次在戰斗中獲得勝利。
曾希圣的出色表現也讓中央注意到他,于是曾希圣被派到了領導人身邊工作。
來到領導人身邊工作的曾希圣沒有變得浮躁,反而更加用心,于曾希圣而言,能到領導人身邊工作是他莫大的榮幸,他必須更加用心的工作才能無愧于黨組織的信任。
在1933年,曾希圣再次破譯了國民黨的情報,這讓我方軍隊及時調整了作戰計劃,面對國軍時也是輕松獲勝,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曾希圣的功勞。
毛主席曾經毫不吝嗇的向眾人夸贊曾希圣,但曾希圣卻非常謙虛的稱自己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紅軍長征的路途上,曾希圣也是憑借著自己的能力,破譯了不少敵軍的電報,在一定程度上為紅軍長征降低了很多難度。
在抗日戰場上,曾希圣更是多次破解敵人的密碼,獲得了更多的情報信息,幫助黨中央軍隊在戰爭中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后,曾希圣也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當他收到毛主席下發的命令之后,立馬前往安徽對淮河水患進行了處理,安徽在曾希圣的帶領之下變得越來越好,糧食產量大幅度提升。
可曾希圣的命運卻發生了轉折,他在安徽竟然慘遭下崗。
意外下崗
曾希圣將安徽治理的井井有條,毛主席聽說了這一消息后也是十分的高興,他多年的老友曾希圣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一次,毛主席要去杭州開會,在中途剛好路過安徽,毛主席準備必須到安徽去見一見自己的老朋友曾希圣。
當毛主席抵達安徽的時候,很多官員都前去迎接毛主席,可毛主席在人群當中卻遲遲沒有看到曾希圣的身影。
毛主席心想可能是曾希圣的工作太忙了,還沒抽出時間來看自己,想到這里,毛主席還不忘打趣:曾希圣怎么沒有來接我啊,是不是把我這個老朋友給忘了。
毛主席原本只是打趣,可沒想到官員們聽到曾希圣這個名字時突然變了臉色,說話也變得支支吾吾起來。
毛主席很快就察覺到了不對勁,便開始追問,在追問之下才得知,原來曾希圣在前不久下了崗。
毛主席聽說這個消息后十分的憤怒,直接怒斥這些官員:你們知不知道他為了革命做出了多少貢獻!做人怎么能如此忘本!
隨即,毛主席就找到了曾希圣,表示自己一定會為他討回公道,讓曾希圣不要擔心。
曾希圣沒有想到毛主席會前來,在毛主席和他說了這番話之后,曾希圣非常的感動,但同時他對毛主席說道,他只希望能夠為祖國、為人民做貢獻,其他別無他求。
曾希圣的這番話讓毛主席很感動,也讓那些官員們羞愧不堪,最后毛主席決定將曾希圣派遣到西南地區繼續工作。
為革命事業繼續奮斗
來到西南工作的曾希圣也和往常一樣兢兢業業,他深入基層去調查,凡事幾乎都親力親為,從沒有一絲懈怠。
曾希圣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讓這里的老百姓很是敬佩,西南地區在曾希圣的帶領之下也變得越來越好。
可就在一切都朝好的方向發展時,曾希圣的身體卻出了問題,這些年奔走在基層,導致曾希圣的身體出了很多的毛病,再加上曾希圣總是拖延治病,讓這身病越拖越重。
曾希圣的身體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必須馬上接受治療,毛主席知道這一情況之后,要求曾希圣必須馬上住院接受治療。
可曾希圣的身體已經一日不如一日,即使接受治療之后,他的病情也一直在惡化,曾希圣也明白自己已經時日無多。
1968年7月的一天,曾希圣的病情突然惡化,醫生立即展開搶救,可不幸的是這次搶救失敗,沒能夠將曾希圣從死亡的邊緣救回來。
這樣一位優秀的革命前輩與世長辭,但曾希圣身上的精神依舊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曾希圣去世后,他的子女們按照他的遺愿將他的骨灰撒在了淮河岸邊,撒在了曾希圣曾經努力奮斗的大地上,相信曾希圣會以另一種特殊的方式守護著淮河百姓。
我們應當向曾希圣去學習,他一生為人民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牢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