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戰役結束后,關于下一步軍事行動問題,中央軍委于1948年10月17日電示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你們下一下行動,我們認為宜打錦葫,并且不宜太遲,宜在休整十五天左右以后即行作戰,先打錦西,后打葫蘆島,爭取十一月完成奪取錦葫任務”。
之所以計劃攻打錦西葫蘆島之敵,中央軍委的主要考慮是“在打錦葫期間,沈敵可能被迫增援。因錦葫守軍是國民黨嫡系,和錦州守軍多為雜牌不同。我克錦州,衛立煌實際上坐視不救,必為許多人所不滿。故我攻錦葫時,沈敵可能增援”。因此,中央軍委認為,只要“沈敵遠離沈陽,走打虎山、大凌河增援錦葫,便于大局有利”。中央軍委所稱的“便于大局有利”,其題外之意是利于我在運動中加以尋殲。
戰爭的博弈是人類最高形式的博弈。此時,各方面的敵情還在發展變化中。中央軍委要求林、羅、劉攻打錦葫,只是一種意向,并不是最終的命令。
處于一線的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對戰場形勢也作了認真的分析,他們認為:“如果攻錦西,須準備海岸邊與敵12個師作戰,地區狹隘,我兵力用不上。敵則扼原有強固工事抵抗,戰斗不能很快解決。新立屯、彰武地區之敵,則乘虛進占錦州,使我既打不下錦西,又未能殲滅向錦州前進的敵人,則對我不利”。
基于這樣的綜合分析判斷,林、羅、劉于10月19日給中央軍委發電建議:“如沈陽之敵仍繼續向錦州前進時,則等敵在前進一步后,再向敵進攻。但有若干征候敵不在前進,或有向沈陽撤退轉向營口撤退的象征時,則我軍立即迅速包圍彰武、新立屯兩處敵人,以各個擊破方法,將新一、新三、新六、七十一、四十九軍全部殲滅,使之不能返回新民、沈陽和退至營口”。
林、羅、劉的電報是明確的,那就是分析判斷打錦西的方案不理想后,主張改打廖耀湘兵團,并且是想以各個擊破的戰法,將廖耀湘的5個軍全部殲滅。
收到林、羅、劉的電報后,中央軍委經認真分析,認為林、羅、劉改打廖耀湘兵團,完全符合戰場實際情況,完全符合中央軍委“打前所未有的大決戰”的作戰指導。于是復電給林、羅、劉:“不打錦葫而打廖耀湘,我們完全同意你們建議,如廖兵團繼進,則等敵再進一步再進攻之,一經發覺敵不再進,或有退沈陽退營口的象征時,則立即包圍彰武、新立屯兩處敵人,以各個擊破的方法,以全殲廖兵團為目的”。
這封電報表明,中央軍委完全同意林、羅、劉的建議。透過這封電報,我們看到中央軍委是多么的民主,是多么的善于傾聽下面的建議。這么重大的一個戰略決策,這么重大的一個軍事行動,這么重大的一個殲敵目標,在統帥部與戰區之間很快就達成高度一致,殊為難得,實為佳話,令人贊嘆!
事實證明,不打錦西葫蘆島,改打廖耀湘兵團是完全正確的。要知道,廖耀湘兵團含有國民黨軍新一軍、新六軍兩大主力,可以說是國民黨軍最強大的機動兵團。打掉它則意味著國民黨軍在東北的賴以支撐不復存在。最終結果是,遼西會戰,我東北野戰軍摧枯拉朽、以亂制亂、酣暢淋漓,整個作戰打得奇、打得精、打得妙,僅三天即將廖耀湘兵團團滅。
遼西殲滅廖耀湘兵團的會戰,是繼錦州戰役后,東北野戰軍接續譜寫的又一個經典戰例。這些經典戰例將永這載入我軍光輝的史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