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接替彭德懷任國防部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后,曾多次找粟裕談話。早在紅軍時期,兩人就曾合作過,粟裕曾給林彪當過短時間的參謀長。因此,兩個人是比較熟悉的。盡管兩人性格上都屬于喜歡“靜”的人,不喜歡高談闊論,但“他們二人在一塊時彼此很聊得來”。林彪了解粟裕是個長于戰略思考、富有戰略眼光、善提戰略建議的人。出于對粟裕的了解,作為軍委日常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林彪希望更多聽一聽粟裕的有關意見和建議。
有一次林彪在和粟裕談話時,特別說到粟裕“缺少黨內斗爭經驗”。《粟裕年譜》這樣記載道:
“1958年后,林彪找他談話時,講他缺少黨內斗爭經驗。粟裕說他不僅缺少,而且沒有黨內斗爭的經驗。自從1932年離開一軍團后,在贛東北、福建、浙江工作,對中央蘇區情況不了解。抗日戰爭中在蘇中、浙江工作,對延安情況不了解。在總參工作中確實有錯誤,最大的錯誤是任總參謀長時,主席找他談話,要他經常去匯報,十天半月一次,也可隨時去談,以后由于彭德懷說他驕傲自滿,自己患得患失,便只向彭匯報,不敢向主席匯報了。當總參謀長是毛主席堅持才確定的,主席當時還講,牡丹雖好還要綠葉扶持,是要大家扶持我的工作,主席對我是非常愛護的”。(《粟裕年譜》第一版,第653頁)
粟裕雖然對自己“缺乏黨內斗爭經驗”進行了自我剖析,也盡管1958年受到錯誤批判后,他“被限制接觸部隊”,但他總是以一個革命家、老軍人的高度使命感責任感,時刻關心部隊的作戰和戰備工作,而對自己的事則閉口不談。
1959年廬山會議時,有位老戰友建議粟裕把1958年受錯誤批判的事乘機會提一提,粟裕坦蕩地表示,不愿在彭德懷受批判的時候提自己的問題,他這樣說道:“我絕不利用黨內政治風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足夠說明自己!”(《粟裕傳》第一版,第948頁)
粟裕的話擲地有聲,強烈地“表現了他特有的光明磊落風格和對自己的高度自信,也表現了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后來,也有一些老戰友老部下不斷地對粟裕說:1958年你受冤枉的事你不好講,我們替你向上面講。粟裕說:“這不關你們的事,你們不要管”。(《粟裕傳》第一版,第948頁)
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將與世長辭。在他的訃告里有這樣的一段話:“粟裕同志對黨對革命無限忠誠。他堅持真理,堅持實事求是,顧全大局,一切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他具有堅強的黨性,堅持原則,嚴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粟裕傳》第一版,第951頁)
這段話,無疑是粟裕人格高尚、品德高尚、情操高尚的最好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