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陳永貴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當人們詢問誰能領導大寨村的建設與發展時,陳永貴指了指身邊一名二十多歲的女子,她叫郭鳳蓮,是大寨村黨委副書記,被人們稱為“鐵姑娘”,這位年紀輕輕的女子,為何會得到陳永貴的青睞呢?
其實,郭鳳蓮并不是大寨村人,老家是山西省昔陽縣武家坪村,在她只有三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家里兄弟姐妹眾多,再加上父親不太會帶孩子,非常吃力,就把她送到了大寨村的外婆家里,就這樣,郭鳳蓮陰差陽錯,來到了大寨村。
大寨村,怎么說呢?
并不是一個好地方,窮山惡水,七溝八渠一面坡,經常發生自然災害,所以這個地方的農民收入非常稀薄,不過,這個地方的人們卻有兩個特性,一是樸實,二是能干。
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下,郭鳳蓮從小就養成了堅毅的性格,能夠幫外婆分擔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獨立性。
當時,大寨村在書記陳永貴的帶領下,鼓足干勁,經濟得到充足的發展,但沒想到的是,1963年的夏天,卻讓郭鳳蓮銘記于心,這一年,山洪暴發,席卷了整個大寨村,即將豐收的糧食被洪水淹沒,村里修筑的堤壩全部都被沖毀,甚至有些村民的窯洞都塌陷了。
在這種情況下,陳永貴并沒有氣餒,因為他知道,什么都可以失去,但就是不能失去信心,只要有信心,就有希望,于是,陳永貴決定帶領大家,重整旗鼓,重塑大寨村的輝煌。
此時,一支由二十多個女孩組成的突擊隊引起了陳永貴的注意,這支突擊隊的隊長,就是年僅16歲的郭鳳蓮,大家都叫她“鐵姑娘”。
在陳永貴的號召下,郭鳳蓮帶領女子突擊隊投入到大寨村的恢復與建設當中,慢慢地,大寨村恢復了往日的生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郭鳳蓮成了陳永貴的得力助手,陳永貴也打算將郭鳳蓮培養為接班對象。
郭鳳蓮不僅成了大寨村的名人,在大寨模式風靡全國之際,她被國人所熟知,就連周恩來總理都曾三次接見這個女子,郭鳳蓮充分詮釋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真諦。
在陳永貴被調入中央后,郭鳳蓮也獲得晉升,她被任命為山西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相當于現在的山西省委副書記,職位相當高了。
不過,當時政治形勢也發生了變化,再加上大寨模式已經不再被認為是一種引領潮流的模式,全國都將目光投到了安徽鳳陽縣的小崗村。
1980年,郭鳳蓮被免去了大寨村黨委書記的職務,當然她也不再是山西革委會副主任,轉眼間,成了晉中果樹研究所副所長,她當年的上司陳永貴也辭去了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
不過,郭鳳蓮并沒有被時代所拋棄,再加上她本人也懂得順應時代潮流,1991年,郭鳳蓮再次回到大寨,擔任黨委書記,在她的努力下,大寨村再次出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正是應了那句話,是金子,什么時候都會發光,郭鳳蓮也因此當選為第七屆中國十大女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