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七干校勞動時的那段經(jīng)歷,對于工人子弟徐寧來說格外不尋常。
這個忠厚老實的小伙子,在五七干校遇到了一個令自己怦然心動的姑娘。
但這個姑娘身份不一般,她是毛主席的女兒李訥。
兩個年輕人克服了很多困難,才終于走到一起。
然而他們這段并沒有被所有人祝福的婚姻,最終還是以失敗而收場。
曾經(jīng)感情深厚的他們?yōu)槭裁磿x婚?離婚之后,徐寧又會何去何從?
毛主席給自己的兩個寶貝女兒取名李敏和李訥,希望她們能“訥于言而敏于行”,不說漂亮話,但是能夠做出漂亮的事情。
大概名字真的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吧,被取名為李訥的毛主席小幺女,從小就是個沉默寡言的性格。
哪怕她比哥哥姐姐們幸運,能夠在父親的身邊長大,但她也沒有一般同齡人身上常見的那種嬌氣,反而和小大人一樣早早懂事。
李訥不喜歡把心事對著別人傾訴,相比起對外的交流,她的內(nèi)心世界顯然更加豐富。
后來上學(xué),參加工作,李訥的個性還是沒有怎么改變。
她的父母一度為她擔(dān)心,害怕她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以后內(nèi)心壓力會越來越大。
1970年左右,李訥在江西的五七干校勞動鍛煉時,毛主席還經(jīng)常寫信去關(guān)心她,讓她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在這里,李訥的確沒有太多的朋友。除了工作之外,她更愿意把有限的時間花在讀書和寫字上。
沒有人懷疑,她是一個文靜的姑娘。
然而如同一朵靜靜綻放的鮮花一樣的姑娘,在五七干校,也遇到了一個能夠讓她開懷大笑的男孩兒,這個男孩兒就是徐寧。
徐寧當(dāng)時只是一個招待所的服務(wù)員,文化程度并不高,和李訥以往接觸過的很多異性都不一樣。
他對于讀書寫字這樣修煉自己的事情倒是沒什么興趣,相反他非常活潑,非常開朗,經(jīng)常拉著李訥談天說地。
有空的時候也會帶著李訥一起外出散步和打球。
如果把李訥過去30年的人生比作古井無波的水面,那么徐寧的出現(xiàn)就像一塊巨大的石子投進了湖心。
他的身上帶著很多李訥憧憬的新鮮感,這份新鮮感,也常常讓李訥覺得好奇,忍不住想要靠近。
漸漸地,兩個越走越近的年輕人正式確立了戀愛關(guān)系,李訥距離解決自己的人生大事也就只剩下一步之遙。
她是個乖乖女,所以第一時間向父母坦誠了自己戀愛的事情。
對于這段年輕人的感情,毛主席的意見是支持,而李訥母親的意見就是反對。
毛主席了解到,徐寧出身工人階級家庭,父親就是個普通的鐵道工人,成長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都非常簡單。
他的女兒如果能夠嫁到這樣的家庭當(dāng)中,以后的生活也會很單純,他也不必再多為女兒操心。
眾所周知,毛主席對于工人階級一向抱著莫大的親近與好感。
像徐寧這樣以工人階級身份為傲的年輕人,更是讓毛主席十分欣賞。
不過,李訥母親的想法卻又有不同。
她倒不是嫌棄普通工人家庭經(jīng)濟條件差,而是擔(dān)心女兒和未來的女婿思想境界差距過大,沒有共同話題,如果以后生活在一起,矛盾肯定會越來越多。
兩個精神層次不同的人在一起組建家庭,層次更高的人勢必需要向下兼容,只有這樣才能達成和諧。
但向下兼容是很累的,而且對于其中一方來說也并不公平。
打個比方,夫妻倆一起過日子,其中一個人想要和另一半探討一下風(fēng)花雪月,或者人生哲學(xué)。
這個時候,另一半給這個人的回應(yīng)如果只是“昨天打了場牌,今天玩了會兒球”,久而久之,兩個人沒有共同話題,一定會漸行漸遠(yuǎn)。
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也證明,李訥母親的擔(dān)心不是沒有道理。
只可惜,陷入戀愛當(dāng)中的年輕人沒法兒把這些現(xiàn)實的考量聽進去,他們只知道,我愛著對方,那我就要和對方攜手走下去。
浪漫是非常美好的東西,但浪漫和現(xiàn)實,肯定有差距。
1971年,李訥和徐寧正式舉行了一場非常簡單的婚禮。
毛主席沒法兒趕來參加,還特意托人給女兒女婿送來禮物,希望兩個年輕人日后能夠共同進步。
新人得到了很多的祝福,有來自父親的,有來自其他長輩的,還有來自親朋好友的。
但是李訥的母親,始終沒有停止為女兒的擔(dān)憂。
結(jié)婚之后,兩個人就要共處一個屋檐下。那些從來沒有顯現(xiàn)出來的問題,在共同生活之后,就全部跑出來了。
李訥還是像從前一樣內(nèi)向,休息時間喜歡待在家里。
但徐寧卻不同,他更愿意出去走走,隨便騎騎車,跑跑步,也好過在家里憋著。
遇到分歧,李訥喜歡兩個人先冷靜下來,各自思考,各自消化情緒,等到恢復(fù)理智之后再互相溝通。
但徐寧的性格卻比較直接,喜歡有話直說,和李訥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他們?nèi)绱瞬煌灾劣诙说膶υ捒偸歉簧蠈Ψ降墓?jié)奏。
完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環(huán)境,的的確確正在影響著兩個人之前以為不起眼的生活細(xì)節(jié)。
他們在一起,開心越來越少,委屈越來越多。
兒子的降生并沒有給兩個人的關(guān)系帶來緩和,反而激化了很多矛盾,所以最后為了大家好,他們只能選擇分道揚鑣。
在上個世紀(jì),離婚其實并不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因此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對于當(dāng)事人來說并不容易。
離婚之后,李訥的生活愈發(fā)低調(diào),她獨自一人撫養(yǎng)孩子,吃過很多苦。
所幸后來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她認(rèn)識了王景清,終于成就了一段美滿的姻緣。
至于徐寧,他最為大眾所熟知的身份就是毛主席的女婿。
而選擇和李訥離婚之后,徐寧失去了這個身份,變得平凡而普通。
不過,他本來也認(rèn)為自己是個普通人,因此默默回歸以前的生活節(jié)奏,流傳出來的消息比從前更少。
根據(jù)一些知情人士透露出來的情況來看,徐寧似乎回到了家鄉(xiāng),仍舊選擇在基層工作,當(dāng)了一名為人民服務(wù)的基層干部,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
雖然如今的徐寧和李訥都已經(jīng)變成了老人,幾乎沒有再出現(xiàn)在公眾領(lǐng)域,但所有知道他們故事的人,都會選擇以誠摯的心祝福他們各自安好。
他們這段婚姻的失敗,不是誰的問題,也不是某一方獨自的過錯。
從一開始,他們雙方都沒有正視差距,因此婚姻中才會迎來更大的挑戰(zhàn),以至于最后遺憾收場。
古人在婚姻中講究門當(dāng)戶對,這不是沒有根據(jù)的。
門當(dāng)戶對并不一定是說雙方的家庭經(jīng)濟實力和社會地位相當(dāng),更多的其實是指兩個當(dāng)事人能否做到靈魂契合,思想契合。
最平等最有效的溝通,并不是某一方不間斷的向下兼容,也不是誰去無止境的包容另一個人。
只有彼此都能在對方身上找到認(rèn)同,找到共鳴的時候,一段親密關(guān)系才能以更健康的形式持續(xù)下去。
就像后來的李訥和王景清,他們可以在一起練字,可以一同養(yǎng)花,可以共同分享一本名著的讀后感,也可以攜手出席具有公益性質(zhì)的社會活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景清才是最適合李訥的那個人。
這才是一段婚姻良好正向的狀態(tài),而這樣的婚姻帶給當(dāng)事人的,也更多的是幸福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