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初,孔從洲給親家毛主席寫了一封信,盡管當時毛主席正處于病痛中,但在第3天就作了回應,一邊讓葉劍英、鄧小平和楊成武等中央領導人轉閱,另一邊讓蘭州軍區的領導到北京去作匯報。
孔從洲寫了什么,毛主席才回應得如此迅速?
據統計,在和毛主席成為親家后,孔從洲只給毛主席寫過兩次信,一次是在60年代為原38軍地下黨員蒙定軍訴說冤情,第二次是建議解放軍跟上時代發展,建立起一支電子對抗部隊,以應對現代化戰爭。
這封信是他在深思熟慮后寫的,不知內心已糾結了多久。
建國后,孔從洲長期分管炮兵裝備,后來又管理導彈部隊的裝備,對全球裝備和新戰術的變化相當敏感。
進入70年代后,他深刻地意識到,我軍只擁有原子彈、氫彈等威力巨大的核武器還不夠,在電子對抗方面依然相當薄弱,必須要發展了,否則永遠落后于歐美和蘇聯,受到他們的限制和威脅。
在信里,孔從洲仔細分析了美國和蘇聯的電子偵察技術,得出“電子對抗斗爭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任務”的結論,最后說:“事關我軍安危……請主席考慮!”
信送出去不久,毛主席就作出了回應,其迅速之程度,讓人感到意外。
葉劍英、鄧小平等看了那封信后,也相當重視,馬上就找到孔從洲當面談,此外,還依照毛主席的指示,讓蘭州軍區的領導來北京開會,共同商討那封信。
不久,中央成立“電子對抗部隊”領導小組,在蘭州軍區試水,后又推廣到全軍。
80年代初,在對外的反擊戰中,解放軍的電子對抗部隊首次在戰場上亮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某一位軍長說:“你們的東西還真的好用,居然讓敵人的大炮沒發言,啞火了,你們只出動一個營,就能頂敵人的幾個炮兵團……”
時至今日,解放軍的電子對抗早已達到了領先世界的水平。比如幾個月前的中印沖突中,印軍就懷疑,我軍使用了某種高科技武器,使他們的身體感到不適,但又沒有造成什么傷害。
可見,孔從洲以其先見之明,讓解放軍早些年就適應了現代化戰爭,不至于落后世界,令人佩服。
有人說,他給毛主席寫了那封信后,毛主席之所以那么快就作出回應,是因為他們是親戚關系。
實則不然,毛主席是很關心國防問題的。在晚年,為了避免國家陷于被動,他老人家提出了著名的“三線建設”。
如今,盡管這個規劃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當年的布局卻沒有被撤銷,影響力還在,既為改革開放創造了條件,也為將來再次爆發戰爭留下了一個靠譜的方案。
所以,孔從洲有先見之明,毛主席也未嘗不是這樣。如果毛主席像某些人說的,“糊涂”了,那他是肯定不會采納孔從洲的意見的,更不會提出“三線建設”。
他老人家始終看得比一般人長遠,他的規劃也無人能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