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后,李訥就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據說一直居住在北京一個民巷里,靠著微薄的工資度日,一直到80年代在李銀橋的幫助下,李訥才和王景清結婚。
晚年李訥很少出來,只有在紀念毛主席的活動上,李訥才會現身,李訥曾說,她有一次問過毛主席和誰的關系最好,毛主席脫口而出三個名字:周恩來,柳亞子,魯迅。
周恩來關系好,已經不是秘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周恩來擔任國務院總理兼任外交部長,可謂干的相當出色,有人為,為什么周恩來甘愿要當二把手的角色,其實這就是他們成為摯友的關鍵因素。
因為周恩來相信,只有毛主席帶領革命才能勝利。在周恩來心里,毛主席身上至少有兩點在他之上,第一是讀書才能,第二就是軍事才能。
周總理在報告中說過:“毛澤東青年時期,也是讀過古書的,正是因為他讀了大量的古典書籍,豐富了他的文化。”毛主席自己也說過,如果他的壽命有90歲,那他就要閱讀到最后一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另外在軍事才能上,周恩來也認為毛主席是有超高的軍事天賦的,所以1930年周恩來到達蘇區后,就已經敏銳地發現了毛主席的天賦,之后便毫不猶豫地抓住遵義會議的機會,把毛主席推到最高位置。
斗轉星移,幾十年過去了,周恩來始終堅定不移地相信毛主席,跟隨著毛主席,他確實非常了解毛主席,他也當然知道,只有跟著毛主席才能取得革命勝利,只有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人民才會幸福。
毛主席為什么說和柳亞子也感情很深呢?其實主要是由于毛主席和柳亞子是革命老友,也是詩詞上的詩友。
柳亞子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革命詩人,同時也是與毛澤東詩詞和唱最多的詩人之一。二人在詩詞與國事的交流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1926年5月,柳亞子以國民黨監察委員身份,從上海前往廣州出席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則以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和國民黨中央代理宣傳部部長的身份參會。在廣州,二人初次相逢,相談甚歡。他們一同品茶,交流對國事的看法,柳亞子對毛澤東堅定的革命信仰以及對中國社會深刻透徹的分析欽佩不已。
此后,詩詞與局勢成為他們頻繁交流的話題,彼此的情誼也在一次次的交談中逐漸加深。在柳亞子心中,毛澤東是農村革命的開拓者與引領者,引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希望之光,而毛澤東也將柳亞子視為知心好友,珍視這份難得的情誼。
1945年,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將舊作《沁園春?雪》贈與柳亞子。柳亞子對這首詞評價極高,認為其文筆超越宋代的蘇東坡和辛棄疾。后來,柳亞子將這首詞發表,《沁園春?雪》在重慶引起巨大轟動,其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令無數人為之贊嘆。
毛主席和周恩來,以及和柳亞子的情誼都比較好理解,為什么毛主席說和魯迅的關系也不錯呢?尤其是他們都沒有見過面。
毛澤東最初知曉魯迅,源于《新青年》。魯迅頻繁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其獨特的思想和犀利的筆觸深深吸引了湖南一師的學子們。毛澤東對魯迅滿懷敬佩之情,魯迅在社會上產生的巨大影響,尤其是他的《狂人日記》,感染了眾多人,毛澤東便是其中之一。
從1927年到1930年,毛澤東在井岡山開展革命活動,魯迅雖身為作家,卻對毛澤東和朱德的動態格外關注。魯迅在上海時,每天都讓夫人許廣平取來最新的報紙,報紙上常刊登紅軍的近況,魯迅看到后曾感慨,紅軍真的讓蔣介石心生畏懼。
1936年2月,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拜訪魯迅,當時史沫特萊計劃前往延安采訪學習,他告知魯迅,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已經勝利結束長征。魯迅得知后,立刻提筆給毛澤東寫信,并期望史沫特萊能將信帶給毛澤東。毛澤東收到魯迅的信十分欣喜,在作家馮雪峰回上海時,他囑托馮雪峰給魯迅帶去春天的祝福。
盡管毛澤東與魯迅從未謀面,但他們情誼深厚。毛澤東曾表示,他和魯迅的心是相通的。1936年,魯迅病逝,毛澤東得知消息后,馬上委托馮雪峰主持魯迅的治喪工作,悼念魯迅的活動也成為又一次大規模的群眾運動。
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在他的臥室里,床邊、桌子上、書架上,依然擺放著魯迅的作品。床上的幾本,有的翻開著,有的在某一頁折了角,還有的地方畫著圈,足見毛主席對魯迅作品的喜愛與反復研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