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抗美援朝,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說是當時毛主席打算讓林彪掛帥,但是林彪卻一直稱病,拒絕出戰,最后呢就選擇了由彭德懷掛帥,也有說法是原本想讓粟裕掛帥,為此毛主席還致問候粟裕,只是粟裕最終還是以養病為由拒絕了,最后彭老總臨危受命掛帥出征。可不管是哪種說法,事實上都是大戰在即,最后彭老總臨危受命,那么,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呢?為何最終選擇了彭老總呢?
抗美援朝由誰掛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他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出國作戰,此次作戰關乎到我國安全問題以及國際地位問題,所以此次作戰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然而雙方實力差距實在懸殊,所以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場大兵團作戰,然而擅長指揮大兵團協同作戰的將帥本身也就那么幾個: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徐向前、陳賡,下面就來詳細來分析一下。
彭德懷
前面提到過,有人說毛主席最開始意屬林彪,然而林彪因為害怕最后說自己怕光怕風怕聲音,所以沒有辦法去,加上當時粟裕在養病,所以最后選擇讓彭老總去,也有人說當時在開會的時候,其實林彪和不少人都是比較反對出戰。
粟裕
在會議上,林彪還提出了出而不戰的方針,結果遭到了周恩來總理的嚴肅批評。關于這些說法,其實我們可以從多方面分析。首先,毛主席最開始選擇的是不是林彪呢?關于這個其實很好回答。
因為最開始毛主席想要選的一直是粟裕而不是林彪。在朝鮮戰爭爆發后不久,得知美國出兵進行干預,毛主席等領導人就想要組建東北邊防軍,并且呢,這事兒已經跟蘇聯方面通報了,在決定正式組建東北邊防軍后,國家確定讓粟裕擔任邊防軍司令。
粟裕
1950年7月6號的時候,毛主席給粟裕發了電報,讓他把手里的工作處理完畢后,于18號前來北京領受任務,到了10號的時候,毛主席再次給粟裕發了電報,說他已經知曉粟裕生病休養,只是說可以緩來,還是希望他能在8月份的時候來京領受任務,如果那時候身體還是不好,那就繼續休養。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毛主席是想選粟裕掛帥的。
還有,在1950年7月2號國防大會上,領導班子決定讓四野第13兵團出征,因為朝鮮的地理氣候和東北相近,而這個部隊里東北人比較多,還在東北打過仗,相比較其他部隊,他們入朝作戰也能很快適應。
確定好之后就開始了布防搭建,所以也不那么急著讓粟裕來京領任務,也許會有人納悶,這跟林彪有什么關系呢?怎么這就意味著毛主席最開始選擇的不是林彪呢?因為四野部隊主要領導人是林彪,按理說林彪對四野更熟悉,結果卻讓粟裕領導,所以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毛主席壓根就沒把林彪考慮進去。
其次就是,當時林彪的身體狀況到底怎樣?他真的無法上戰場嗎?當時他的身體還真不好,根據林彪當時的司機和秘書的回憶錄來看,林彪很早就有神經衰弱和失眠的癥狀,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的病情加重,更是嚴重頭疼失眠。
之前作戰時就是,仗還沒打完就因病不得不離開戰場治療,據說,林彪因為怕光,于是家里的窗簾都得拉上三層,因為怕風,就連女兒跳舞都得隔著個玻璃窗戶看,并且他的病在當時國內還沒法兒治療。
周恩來
1950年10月2日,毛主席還跟蘇聯大使談過關于周總理和林彪一起到蘇聯跟斯大林討論關于出兵朝鮮的問題,實際上,林彪就是跟著總理去打醬油的,他真正的目的還是到蘇聯養病,然而這里有一個問題。
周總理和林彪都是國家高級領導人,他們想要出國都是需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手續的,尤其是到蘇聯養病,還得經過斯大林批準,而這不是說批準就批準的,所以林彪到蘇聯養病一定是事先經過毛主席批準的,然后經過安排,最后才到蘇聯的。
毛主席非常關心林彪的病情,每次在送林彪離開的時候,他都會親自起身送,對于林彪早就定好的,到蘇聯養病的計劃他也一定知曉,并且最終還同意了,所以讓林彪作戰也就不在毛主席的考慮范圍內。
最后就是,林彪對于抗美援朝的態度到底是怎樣的?這里我們要知道一點,林彪的作戰風格是謹慎、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再加上林彪提出的“出而不戰”的方針以及多人的回憶錄,我們不難看出,林彪很有可能是反對出站的,所以毛主席也不會選他作戰。
那么毛主席中意粟裕,為何最后粟裕也沒有去呢?難道他是因為害怕才拒絕的嗎?前面提到過,在毛主席給粟裕來信的時候我們就不難看出,粟裕的身體狀況也不算很好,實際上也確實如此,1950年7月中旬,粟裕復發高血壓、美尼爾氏綜合癥,最后不得不到青島治療。
羅瑞卿
到了8月份的時候,他的病情有所好轉,但也僅僅只是好轉,還是需要繼續休養的,8月1號的時候,羅瑞卿給毛主席帶來了粟裕的寫的信,信上說他的病情還是不容樂觀,所以還是想向中央請個長假來休養,到了10月份,他的病情還沒好轉,此時入朝作戰已經迫在眉睫,所以毛主席只能另尋他人。
其次,我們前面也說了,四野主要領導人是林彪,粟裕主要指揮的是三野,讓他去指揮四野,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阻礙,在1950年1月的時候,粟裕被負責攻臺作戰,在做準備工作時他就發現,指揮四野部隊時就已經遇見了這種情況,為此還向中央軍委反應了這種情況。
徐向前
下面就來說說徐向前,當時他也是疾病纏身,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就出現過因為病情而耽誤了作戰指揮的情況,此次作戰是出國指揮作戰,對于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所以他很快就被排除在外。
劉伯承
下面就是劉伯承和陳賡,他倆被排除的原因很簡單:二人都身負重要任務。1950年,倆人都得到了解放大西南的任務,當時,大西南地區的土匪和特務加起來多達四五十萬人,他們分散各地進行襲擊,給該地區的穩定造成了極大威脅,所以從1950年2月份,他們就開始了剿匪任務,直到1953年才基本完成剿匪工作。
陳賡
當然還不止這個原因,當時劉伯承基本已經內定了要組建陸軍大學,所以沒辦法領兵出國作戰。而陳賡則是在1950年7月份的時候就被任命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越南幫胡志明打仗去了,所以他自然也無法前往朝鮮。排除之后,剩下的只有彭德懷了,其實選擇彭德懷也不是偶然,而是出于種種考慮,最后選擇了他。
彭德懷
首先,彭德懷能夠指揮大兵團作戰這就不必說了,從他的行軍生涯來看,他好像就是一個救火隊長,哪里有困難,他就去哪里,比如說,在解放戰爭時期時,大部分精兵都挺近東北,這導致了陜北兵力空虛,陜北兵力空虛意味著黨中央和延安會有危險。
當時彭德懷毛遂自薦,然后成為了西北野戰軍的司令員,帶著2.8萬余人迎擊國民黨軍對陜甘寧地區的進攻,補充一下,當時國民黨軍有25萬余人,在這樣敵我懸殊且我方在糧食、彈藥緊缺的情況下完成了任務并初步穩定了西北戰局!
其次,從協調部隊方面來講,彭老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更加合適,前面提到過,粟裕在指揮四野的時候遇到了一定的阻礙,這放在其他人身上也是一樣的情況,但對于彭老總來說問題不大。
早在抗戰時期,他就主持了百團大戰并取得勝利,在解放戰爭時期,還任西北野戰軍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雖說彭老總沒有接觸過四野,但是當時他是中央軍委副主席,所以他在軍中威望很高。
最后,彭德懷久經沙場,而且目前身體狀況還不錯,雖然年齡有點大了,但是他的精氣神還不錯,比之粟裕、徐向前和林彪,他的身體相當不錯了,讓他奔赴朝鮮作戰,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中途更換主帥的風險。
事實證明,選擇彭德懷沒有錯,他用行動和結果證明了自己的能力,1950年10月19日,他帶領著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最終,在他的指揮下以及在志愿軍們英勇作戰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意不可戰勝的神話。
同時也維護了國家穩定,提高了中國在世界的國際地位,也為我國之后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
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