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利縣,從前有位雙目失明的婆婆,膝下有兩位兒媳。周圍的人都夸贊這兩位妯娌容貌秀麗,只是無人知曉她們心地究竟如何。要說兒媳怎樣,婆婆心里最是清楚,只是默不作聲,將想法藏在心底。兒子們是母親的心頭肉,即便母子間從未提及此事,兩個兒子心里也跟明鏡似的。
婆婆生日那天,妯娌倆暗自較勁,都想表達孝心。大兒媳心中尋思:婆婆一生撫兒育女,歷經無數艱辛,如今年邁眼盲,理應安享清福。可無奈大兒子身患痼疾,無力勞作,家中實在湊不出豐盛菜肴孝敬老人,于是精心揉制了一碗糠皮碎米湯圓,端給婆婆慶生。
而小兒媳卻暗自盤算:這瞎眼老太婆,光吃飯不做事,留著何用。可又一轉念,老太婆手頭還有些物件,一副石碓、一個方柜,外加一個吹火筒和一個舊燈籠殼。雖說這些舊物值不了幾個錢,但憑什么便宜了老大。小兒媳眼珠一轉,心生一計,迅速盛上一碗餿臭的剩飯,上面蒙上幾根肉骨頭,再澆上半碗剩肉湯,乍一聞還真有股香味。
隨后,妯娌倆將婆婆扶到桌前,各自說了些家中艱難的話,便請婆婆趁熱用餐。婆婆摸到肉湯飯時,小兒媳急忙說道:“白飯泡肉湯,香得很吶,還有肉骨頭啃呢。”婆婆端起飯碗聞了聞,便擱在一旁沒再理會;她的手又摸到湯圓碗,大兒媳見狀,滿心愧疚,有話難以言說,只能在一旁默默抹淚。誰料瞎眼婆婆二話不說,端起湯圓就吃。小兒媳見狀急得不行,趕忙提及分東西的事。婆婆揚起頭,翻了翻瞎眼,連氣都不喘一口,只顧大口吃著湯圓,對那碗肉湯飯再也不聞不問。這下輪到小兒媳流淚了,她端著肉湯飯,哭哭啼啼地去找自己丈夫。小兒子氣鼓鼓地說道:“咱娘瞎眼翻了幾下就是在表態,瞎子吃湯圓——心里有數!”小兒子趕忙跑去給瞎眼母親賠不是。可瞎眼母親依舊一聲不吭,只是給大兒子分了一個大方柜,給小兒子分了一個吹火筒。小兒媳氣得直跺腳,她丈夫卻悄悄對她說:“你快別出聲了,娘這分東西是在罵咱們小里小氣,夸贊大哥大嫂大大方方呢!”
冬天來了,鵝毛大雪紛紛揚揚飄落。瞎眼婆婆被褥單薄,年紀又大,睡在床上凍得瑟瑟發抖。大兒媳想給婆婆添置一床新棉絮,卻力不從心,于是她先鉆進婆婆被褥里,等身子暖和后再讓婆婆睡進去。小兒媳也想表表孝心,她讓婆婆把床鋪搬到火坑屋的狗窩旁邊,還說:“您看那一對小狗崽睡得可香了。”瞎眼婆婆沒有多言,這次她給大兒媳分了一副石碓,給小兒媳分了個舊燈籠殼。小兒媳心里明知分得不公道,想起上次分東西被暗罵,這次也就不好意思再提。她把燈籠殼拿回家,竟發現里面有三枚舊銅錢。她丈夫無奈嘆氣:“咱娘又在夸大嫂石碓舂米實實在在,讓你花這仨小錢買根蠟燭點燈籠,心里可得明白點!”
轉年,枇杷上市,藥鋪門庭若市。瞎眼婆婆卻一病不起,許久都無法進食。大兒媳關切地對婆婆說:“娘,您想吃點啥盡管說,想吃東西就是好兆頭,我就是想盡辦法也得給您弄來。”婆婆半晌才說出想喝雞湯。可大兒媳的雞剛孵出不久,這可如何是好?她突然想起娘家有只大烏骨雞,烏雞湯營養又美味,于是急忙趕回娘家,好說歹說勸父母殺了烏骨雞,拿了半邊雞肉便匆匆往回趕。心急腳下亂,不慎被石頭絆倒,雞肉飛出老遠,恰好掉進路邊的糞坑。大兒媳又急又哭,好不容易弄來的雞肉,竟變得臭氣熏天。她趕忙撈起雞肉,淚水沖去了不少糞臭。過河過溝,見水就洗,終于洗凈雞肉上的糞臭味。回到家馬上熬制雞湯,自己先嘗了嘗,確定沒有異味才送到婆婆手中。她問婆婆雞湯臭不臭,婆婆搖搖頭,喝得津津有味,還直說:“好心自有好報!”此時,天空烏云翻滾,電閃雷鳴。大兒媳想起雞肉掉進糞坑的事兒,擔心自己有罪,趕忙搬來一口水缸,跪在禾場坪里祈求上天饒恕,想用天雨水洗凈自己的過錯。等缸里水滿,雨過天晴,缸中金光閃爍,竟是滿滿一缸瓜子金。大兒媳把這些瓜子金分給了周圍的窮人,自己只留下一份。說來也怪,婆婆的眼睛竟也明亮了幾分。
小兒媳見大嫂把到手的財寶分給他人,暗地里罵她傻。隔天,她也回娘家要了半邊雞肉,走到糞坑邊,故意將雞肉丟進去,撈起來隨便洗了洗便回家。回到家后匆忙煮成雞湯,自己連聞都不敢聞,就端到婆婆跟前,問婆婆香不香。婆婆喝了一口說道:“好心才有好報!”這時,天上同樣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小兒媳趕忙搬來大水缸,撲通一聲跪地,兩眼直勾勾盯著缸里,只見缸里白花花一片,心想這莫不是銀子?她急忙伸手去捧,卻發現滿是糞蛆,頓時全身發麻。從那以后,小兒媳總感覺身上麻癢難耐,受盡了皮肉之苦。直到瞎眼婆婆離世,她為婆婆守孝七七四十九天,這份折磨才漸漸消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