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8日凌晨,貝爾格萊德的夜空被5枚美軍JDAM精確制導炸彈撕裂。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在爆炸中轟然坍塌,新華社記者邵云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朱穎當場犧牲,20余人重傷。
被炸后的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這場蓄意轟炸不僅是對中國主權的踐踏,更是對一個民族尊嚴的挑釁。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以冷靜的頭腦與堅定的意志,在憤怒與悲痛的浪潮中,帶領中國走出了一場外交與戰略的生死考驗。
轟炸事件發生后不久,江澤民就收到了緊急報告,他看完報告后反復向工作人員確認:“確定是我們的使館?美國人干的?”在得到肯定答復后,江澤民沉默數秒,隨即下令召開政治局緊急會議。
會議室內,空氣凝固,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張萬年拍案而起:“這是宣戰!必須讓美國付出代價!”
江澤民卻目光如炬,緩緩地說:“北約轟炸的是中國領土,這是對主權的踐踏!但越到這種時候,越要冷靜。我們要讓世界看到,中國既有怒火,也有智慧。”
江澤民
隨后江澤民當場定下5條對策:向國際社會發表最強硬聲明、召見美國駐華大使抗議、推動聯合國緊急會議、全力救治傷員并接回同胞、引導群眾理性抗議。不久以后,中國外交部向美方提出4項嚴正要求:公開道歉、徹底調查、公布結果、嚴懲兇手。
5月9日,美國總統克林頓的道歉信送至中南海,信中稱轟炸事件為“誤炸”,江澤民拍案而起:“3枚導彈精準命中同一目標,這是‘誤炸’能解釋的嗎?”
當晚,江澤民撥通白宮專線,全程用英語質問克林頓:“總統先生,如果今天被炸的是美國駐華使館,你們會接受‘誤炸’嗎?”電話那頭沉默數秒后,克林頓承諾追加調查。
報紙報道轟炸事件
江澤民掛斷電話后,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嘆道:“弱國無外交啊……這口氣,我們得自己爭!”
5月10日,北京的許多大學生高舉“血債血償”的橫幅,涌向美國駐華使館。江澤民在監控畫面上看到這一幕后,立即指示公安部長:“保護學生安全,但絕不允許打砸搶!愛國不是暴力的借口!”
當天晚上,中央政治局再次召開會議,江澤民在會上含淚提起犧牲的記者:“許杏虎和朱穎才結婚兩年,他們的父母還在等孫子啊……”話音未落,全場寂靜,江澤民猛然起身,把拳頭砸向桌面:“我們要臥薪嘗膽!把經濟搞上去,把國防搞上去,這口氣一定要爭!”
憤怒的學生進行游行
面對北約“誤炸”的荒謬辯解,江澤民親自部署反擊策略:
輿論戰:指示央視滾動播放使館廢墟畫面,讓全球看到北約的暴行;
法律戰: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連續召開3次緊急會議,將美國逼入道德死角;
盟友戰:聯合俄羅斯等30余國發表聯合聲明,瓦解北約內部統一陣線。
在國際壓力下,美國最終支付450萬美元遇難者賠償與2800萬美元館舍損失,并公開道歉,但“誤炸”的荒謬借口始終未被中方接受。后來江澤民在3名烈士的悼念儀式上含淚說道:“烈士的血不會白流,我們要臥薪嘗膽,讓這樣的悲劇永不再現!”
克林頓寫下道歉書
事件平息后,江澤民力排眾議,堅持“發展優先”戰略:暫停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以對美施壓,同時加速國防現代化與經濟建設。面對部分民眾提出“軟弱”的質疑,江澤民親自向大家解釋:“若此時開戰,中國改革開放20年的成果將毀于一旦。今天的忍耐,是為明天的強大!”
這番肺腑之言,通過電視傳遍全國,激發出全民“科技報國”“強軍興邦”的浪潮。兩年后,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20年后,中國的北斗衛星覆蓋全球、航母艦隊巡弋深藍——這一切,正是當年“臥薪嘗膽”的果實。
2002年,貝爾格萊德使館廢墟上建起“中國文化中心”,江澤民題寫的“和平鼎”矗立其中,曾被炸彈撕裂的土地,如今成為中歐文化交流的象征。曾親歷轟炸的潘占林大使回憶:“江主席當年說‘忍一時之痛,謀萬世之安’,今天看來,字字千鈞。”
民眾自發地悼念3位烈士
2022年江澤民逝世后,一位網友留言:“1999年,他按住14億人的怒火,卻點燃了一個民族的雄心。”這場危機處理,不僅捍衛了國家尊嚴,更讓世界看到:一個成熟的領導者,既能以雷霆手段維護主權,又能以深遠眼光布局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