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出爐,一系列經濟政策與目標設定,猶如給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規劃了新航線。這些目標的設定,既考慮了國內外復雜形勢,又兼顧了經濟增長潛力和中長期發展目標的銜接。這不僅是對當下經濟形勢的精準把脈,更是為未來發展謀篇布局,極具深意。
報告中,“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以改革開放增強內生動力”的提出,標志著中國政策重心已從“量的追趕”轉向“質的突圍”,這一轉變體現在多個方面。
積極財政政策,真金白銀穩增長。報告提出,2025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赤字規模5.6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9.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2萬億元。如此大幅度提高赤字率,創下歷史新高,彰顯出政府穩經濟的決心。
從過往經驗看,2020年疫情沖擊下,赤字率提升至3.7%,有力地穩定了經濟大盤。如今再度大幅提高赤字率,就是要在當下復雜的經濟環境里,通過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刺激總需求。這種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有助于擴大內需,還能為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供有力支持。
新增的財政資金將流向何處?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于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
投資建設能直接拉動上下游產業,創造就業崗位;收購存量商品房有助于優化房地產市場供需結構,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則能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增強企業活力,尤其是對民營、小微企業意義重大。這些領域的投資,既能有效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又能解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一些痛點和難點問題。
貨幣政策上,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降準能釋放銀行體系的資金,增加市場流動性,降息則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刺激投資與消費。
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的支持。例如,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等工具,引導資金流向國家重點扶持的領域,讓金融“活水”精準灌溉實體經濟。當前樓市、股市的穩定對經濟信心的恢復至關重要,合理的貨幣政策能為其營造良好的資金環境,促進資產價格合理穩定,增強投資者信心。
聚焦民生與消費,夯實經濟發展根基。經濟政策著力點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過去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如今強調消費的作用,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一步。
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定的就業才能帶來穩定的收入,居民有錢且敢消費,經濟循環才能暢通。
政府通過減稅降費、提供消費補貼等方式,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增加可支配收入,激發消費潛力。比如,安排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落實和優化休假制度,釋放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潛力,將進一步激發居民的消費意愿。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質生產力成為一大亮點。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
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發展新興產業是我國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產業不僅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還能帶動一系列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這些前沿科技領域的布局,是著眼于未來幾十年的經濟競爭,提前搶占科技制高點,為經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要實現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并非坦途。外部環境復雜多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我國出口形成一定壓力。內部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成為政府工作報告關注的重點。
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面,報告提出堅持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完善和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動態調整債務高風險地區名單,按照科學分類、精準置換的原則,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工作。這一系列措施將有助于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確保財政的可持續性。
在金融風險方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將成為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強金融監管,規范金融市場秩序,防止金融風險的發生和擴散,保障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
對于外部沖擊,如貿易保護主義、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等,政府將通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來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維護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特別強調了“三重平衡”:短期穩增長與長期調結構的平衡、政策擴張力度與風險防控的平衡、市場活力激發與民生兜底的平衡。這種平衡術的實施,體現了政府在復雜經濟環境中的高超駕馭能力。例如,3000億元消費券與“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的聯動,既刺激了短期需求,又推動了制造業升級,實現了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雙贏。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經濟政策,是一套全面、系統且極具針對性的“組合拳”,它既著眼當下,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現實問題,又立足長遠,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這有望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