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美國政商界被一則消息攪得天翻地覆,《紐約時報》突然甩出重磅炸彈:美國國防部要給馬斯克作簡報,專門講解"美對華戰爭計劃"!這場絕密會議,據說要展示20-30張PPT,從中國威脅評估到精確打擊目標。
要知道,五角大樓的戰爭預案可是最高機密,按慣例只有總統、防長和戰區司令才有權知曉全部細節。可這次名單上居然出現個"局外人"——身兼SpaceX、特斯拉CEO的馬斯克,他既沒有軍籍也不是政府要員,手里卻攥著星鏈衛星和腦機接口這些顛覆性技術,儼然成了特朗普政府的“編外人員”。
更魔幻的是,白宮和五角大樓卻因為這則假消息而忙壞了,特朗普在當天也緊急公關辟謠,稱這是個假消息,他在社交平臺暴怒:"荒唐!可恥!假新聞!"。之后又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不想和中國發生任何潛在戰爭。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更是在記者會上急得冒汗:"我們只是聊了聊怎么提高政府效率!"當事人馬斯克直接發飆,揚言要揪出泄密者送上法庭。
深挖這場鬧劇的根源,其實是美國軍工復合體的集體焦慮。
馬斯克放話"星艦單次發射成本最終降到200萬美元",相當于成本砍到了1/10,洛馬、波音這些公司急得直跺腳。
更讓軍火商們睡不著覺的是,中國軍工的爆發式成長。殲-20年產量突破三位數,055大驅下餃子般下水,高超音速導彈領先部署......
這些實打實的進展,逼得美國不得不重新評估戰爭計劃。于是才有美國媒體報道的荒誕一幕:號稱世界最強的美軍,居然要請民間企業家來參謀怎么對付中國。
說到這,不得不提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目前5500多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理論上能支持美軍實施"分布式作戰"計劃。
但中國也有自己的應對之法,我們的"鴻雁星座"和"虹云工程"也不遜色。去年珠海航展亮相的"巡天"望遠鏡,號稱能實時監控近地軌道,這分明是在星鏈頭頂裝了個全天候監控探頭。
這場太空暗戰,再一次凸顯出中美軍事實力的對比。美國想用星鏈打造"太空高速公路",中國就研發激光反衛星武器;五角大樓要搞"馬賽克戰爭",解放軍就祭出"體系破擊戰"。
在這件事情背后,更黑色幽默的是,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剛說完"沒有針對中國的秘密計劃",五角大樓轉頭就被扒出2022年《國防戰略評估報告》,白紙黑字寫著要同時應對中俄威脅。
可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美國一直把中俄當做最緊要的對手,中俄只要還在不斷進步,美國政府就一日不得安寢。
這其中暴露的深層矛盾值得警惕:當科技創新打破傳統軍事壁壘,當商業利益與國家戰略深度綁定,新時代的大國競爭早已超越單純軍備競賽。
美國政壇鬧得雞飛狗跳時,再次印證了我方外長王毅此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撂下的重話:"中美要是開戰,結局只有世界遭殃!"
看看數據就知道:中美貿易額2024年達6882億美元,雙方在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深度交織。真打起來,全球股市怕是要遭受毀滅性打擊。
我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大校也把話挑明了:"美方這是在以自身霸權思維鏡像中國,其用意不過是為擴充自身軍力找借口!"
一句話直接點破美國軍工復合體的把戲。美國去年8860多億美元的軍費還嫌不夠,非要渲染"中國威脅"來騙國會撥款。
中國顯然看透了美國,而為了打破美國對中國的層層封鎖,中國多年來一邊通過RCEP深化亞太經濟整合,一邊用"一帶一路"拓展戰略空間。
反觀美國,多屆政府輪番上演對華遏制連續劇,結果華為Mate60用國產7nm芯片殺回5G戰場,C919客機拿下千架訂單,新能源車出口量首超日本,福建艦下水獲得全國關注,六代機讓美國直呼“熱愛和平”,055深入澳洲海域時,美核潛艇不敢近前一步......
這些實打實的突破,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有說服力。
說到底,21世紀的大國角力,拼的是誰能把科技突破轉化為產業優勢,誰能將經濟實力轉化為戰略實力,而不是靠戰爭來較量誰強誰弱,畢竟一旦開戰,就不會有贏家,只有幸存者。
當美國政客還在為"要不要給馬斯克看作戰PPT"吵得面紅耳赤時,中國科技企業已在量子計算、可控核聚變、6G通信等前沿領域悄然布局。這場關乎國運的馬拉松,笑到最后的,注定是那個能保持戰略清醒,和在捍衛自身主權的時候,也能維護世界和平,從不搞“霸權主義”的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