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益達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將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主題為“構想煥發生機的未來社會”。中國館是大阪世博會用地面積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為主題。圍繞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線展開一幅時光畫卷,通過“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個展區,展示中國傳統生態智慧,呈現新時代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和成果,展望中國同世界各國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中國館標志(LOGO)和吉祥物正式發布
2月28日上午,中國貿促會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正式發布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標志(LOGO)和吉祥物。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楊帆介紹,大阪世博會中國館標志選擇以篆書石鼓文字體作為表現主體,向世界展現濃厚的中國韻味。石鼓文被譽為“中國石刻文字的始祖”,它字體方正、古樸端莊、清朗典雅,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價值。標志整體以石鼓文字體為基礎,結合當代設計語言,呈現印章效果,形成具有東方韻味的對稱均衡之美。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的吉祥物是一只名叫悠悠的大熊貓。楊帆表示,作為中國的國寶,大熊貓始終是中國在重大國際盛事上的友好使者。它嬌萌可愛、溫和敦厚,是親仁善鄰、講信修睦的中國文化符號,也是善良友好情感的生動化身。她強調:“希望借助它這一顯著特質,傳達中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全球各國一道共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的美好愿景。”
中國館將呈現二十四節氣作品
在中國館“天人合一”展區,一幅和二十四節氣有關的中國傳統紋樣藝術品將通過大型多媒體裝置呈現在世界面前。“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根據天地運行和氣候變化規律創造的時間制度,千百年來指導著人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體現出中國人民順應天時、勤勞耕耘、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這幅作品出自94歲高齡的敦煌藝術圖案研究和設計應用重要推廣者、中國著名工藝美術家常沙娜之手,并由中影集團制作動畫。常沙娜先生被譽為“敦煌女兒”,不僅深耕敦煌藝術,更將這份古老的美學智慧融入現代設計,使之煥發新生。
據悉,三星堆青銅神樹、青銅面具和青銅獸首冠人像這3件文物的復制品也將亮相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三星堆文物件件都是國寶重器,尤其青銅神樹早就是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如何亮相世博會?三星堆博物館為此特別制定了3件文物的詳盡復制方案,在確保文物絕對安全的前提下,方案獲得國家文物局批準。去年12月,文物復制工作正式開始,最終耗時兩個多月完成了復制品制作。
目前,三件文物的復制品已從四川廣漢出發運往日本。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余健介紹,負責中國館布置的中國貿促會相關部門首先圈定了三星堆鎮館之寶青銅神樹。“因為神樹代表了人類早期對天地自然的認知體系及趨同化的神話宇宙觀,而三星堆神樹是中國眾多神樹中偉大的實物標本,可以視作上古先民人神互通神話意識的形象化寫照,是古蜀人神話宇宙觀具象化的物質載體,恰好和世博會中國館的主題契合。”
中國館接受現場督導驗收
3月2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開展建筑施工和展陳布展現場督導驗收。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中國駐大阪總領館總領事薛劍、駐日本大使館公使羅曉梅,中國建研院黨委書記、董事長許杰峰參加現場督導驗收。在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建設工地現場,任鴻斌詳細查看中國館建筑施工、內部裝修和展陳布展進度,認真聽取各參建單位情況匯報,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要求各參建單位繼續凝心聚力、團結協作,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完成中國館最后階段的各項籌辦工作,確保中國館如期精彩亮相。
據介紹,中國館的展陳由中國頂級策展團隊策劃,采用先進展示手段,注重沉浸式互動式體驗。目前各方正加快推進最后的調試完善,以確保中國館的展陳能夠實現最佳展示效果,讓世界看到美麗真實可愛的中國。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表示,大阪世博會將為世界各國民眾提供了解中國的難得機會,期待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游客走進中國館,全方位、全景式體驗新時代中國魅力,感受5000年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據介紹,中國貿促會將充分用好大阪世博會平臺,展示中國式現代化成就和風貌,講好中國故事,增進民心相通,促進中日各領域務實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