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計劃對全球貿易伙伴實施“對等關稅”措施。被特朗普稱為“解放日”的4月2日即將到來之際,美國政府率先公布了對華貿易評估報告。
這場被特朗普稱為“重塑美國經濟主權”的行動,實則是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的又一次升級,不僅將加劇全球貿易體系的撕裂,更可能成為美國經濟衰退的導火索。
特朗普政府將“對等關稅”定義為“消除貿易不公平”的核心手段,聲稱要通過稅率匹配迫使其他國家降低關稅。根據(jù)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解釋,“對等關稅”不僅涉及傳統(tǒng)關稅,還將納入稅收政策、補貼和匯率等非關稅因素,導致單一商品可能面臨數(shù)百種差異化稅率。
特朗普
這種復雜的計算方式,不僅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更讓全球供應鏈陷入混亂。以汽車產業(yè)為例,特朗普政府計劃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直接沖擊德國、日本等國的車企。德國大眾警告稱,這一政策將導致全球汽車產業(yè)鏈成本激增,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受挫。
在所謂的“解放日”前夕,美國公布的對華貿易評估報告則成為焦點。報告聲稱中國未履行2019年第一階段貿易協(xié)議中,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和服務的承諾,試圖將貿易逆差歸咎于中方。同時為其實施“對等關稅”措施提供彈藥。
中美關系
然而,事實與美方指控大相徑庭。根據(jù)中國商務部數(shù)據(jù),協(xié)議擱置的關鍵原因在于美國持續(xù)對華加征關稅、升級科技戰(zhàn),違背了協(xié)議中“取消關稅”的核心條款。此外,美方長期對華實施嚴格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僅2019年就導致其喪失約三分之一的對華出口機會。
中美貿易逆差事實是兩國經濟結構差異的結果,美國以服務業(yè)為主導,儲蓄率低、消費需求旺盛,長期依賴進口滿足國內市場;而中國作為制造業(yè)大國,承接了東亞產業(yè)鏈轉移的順差。根據(jù)牛津研究院測算,美國自中國進口低價商品每年為其降低通脹1%到1.5%,惠及中低收入群體。特朗普政府刻意忽視這些互利性,將貿易問題政治化,實為遏制中國發(fā)展的戰(zhàn)略手段。
特朗普的“解放日”并不會位美國帶來福音:一方面,進口成本上升推高通脹,預計2025年底美國核心PCE物價指數(shù)將達3.5%,遠超美聯(lián)儲2%的目標;另一方面,企業(yè)投資意愿下降,供應鏈中斷加劇。
更值得警惕的是,低收入群體遭受的影響將尤為嚴重,他們在消費支出中,諸如服裝、食品等受關稅影響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所占比例較高。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測算,關稅政策將導致底層家庭可支配收入減少2.5%,而富裕家庭僅減少0.9%。
面對美國的貿易霸凌,中國、歐盟、加拿大等經濟體已采取反制措施。中國對美部分農產品加征10%到15%的關稅,直指特朗普的票倉;歐盟計劃對280億美元美國商品征稅,加拿大則對鋼鐵、鋁制品實施報復性關稅。國際社會對美國單邊主義的批評聲浪高漲。WTO總干事伊維拉指出,美國是全球貿易體系的最大受益者,卻試圖破壞規(guī)則。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警告,美國若一意孤行,可能被孤立于國際貿易體系之外。
特朗普的“解放日”,本質是美國霸權思維的一次瘋狂反撲。歷史證明,貿易保護主義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只會加劇全球經濟失衡。當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時,其自身正陷入通脹高企、增長乏力的泥沼,而世界也在加速擺脫對美元體系的依賴。未來,唯有回歸多邊合作與互利共贏,才能真正實現(xiàn)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