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海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開學,483個教學點位共開設1552門課程,招收學員3.5萬人。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今年的課堂上,新增考證積分班,也多了銀發族的身影。
放松身心的“心靈補給站”,也正成為市民的“能量補給站”
夜幕降臨,上海徐匯區房地產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以下簡稱徐房學校)愈發熱鬧起來。夜校春季班,徐匯區開出了111門課程,不僅數量位居全市第一,還創新“技能認證+”美育新范式,首開先河推出了語言類、生活技能類、食品技能類、師資培訓類四大類五個考證積分班,在徐房學校開課的收納整理師班便是其中之一。這意味著,被許多人看作放松身心的“心靈補給站”的夜校,也正成為市民的“能量補給站”。
“現在天氣暖和了,你們在家里整理換季衣物需要幾個人幾小時搞定?”負責授課的專業整理師邢曉梅一上來并不急著科普收納整理的工作內容,而是以一個問題開啟了第一堂課。課堂的氛圍瞬間熱起來,大家七嘴八舌說開來,有人說1小時就能解決,有人回答3個小時……“如果我們去給客戶做一個換季整理的話,常規一個長1.5米到2米的衣櫥,需要兩個人至少5到8小時的服務。”老師緊接著說:“你們或許會覺得怎么要這么久,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時間,整理收納有一套標準的服務流程去展開,與日常歸置不一樣:首先是徹底清空,把柜體里的東西全部拿出來,將衣柜恢復到初見它時的模樣。接下來是規劃空間,依據季節和穿著頻率對衣物進行分類,搭建收納系統。”累計服務客戶超過300家的她表示,收納分道術器三個層面,關鍵是根據客戶生活習慣提供個性化定制方案。
“這正是我報名這個課程的原因,我想用系統的、科學的思維來管理我的家庭空間。”家住田林街道的學員樊女士說,以前覺得家里亂,是因為房子太小了,現在住房面積大了,但是東西也是越堆越多,“現在明白是沒有建立適合自家的收納邏輯。”
記者注意到,25位學員中,有5位是男性,占比五分之一。“老婆讓我來學這個,因為家里面主要是我負責整理。”在國企上班的黃青從中山北路下班后,騎車半個小時趕來上課的另一個原因,是想多學一項技能,拓展一下職業途徑。“在國內,收納師這個職業剛剛興起,持有證書的人還不是很多,就業市場相對來說還是藍海,可以作為兼職的備選。”
“如今人們對自我提升和豐富業余生活有著強烈渴望,加入夜校大家庭,能有效發揮學校社會服務功能,提高場地、師資利用率,助力更多人的職業發展。”徐房學校教務主管黃晴春提醒,考證積分班是學習的第一步,如果要考收納師,還需要補上48個課時,學校將給予夜校學員學費上的優惠。
“市民的需求在不斷變化,我們的課程也在適時調整。從‘秒殺’的火熱程度可以看出這種‘重技能’‘進階型’的課程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總校市群藝館館長吳鵬宏透露,為了激勵學員,夜校從今年春季班開始與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合作。市民藝術夜校結業證書將存儲到學分銀行中,轉化為一定的學習積分,成為個人學習成長的證明,也可以用于兌換大師課、文化場館門票等。接下來,還將積極推進長三角學分互認工作,實現一地學習、多地受益。
首次面向56歲至70歲的人群招生,為銀發族搭建實現藝術夢想的舞臺
而在課程體系、類型擴容的同時,原先學員年齡范圍為18歲至55歲的夜校今年春季班也首次推出中老年班,面向56歲至70歲的人群招生,開設了20多門針對銀發族的課程。“我一直對聲樂情有獨鐘,但苦于沒有系統學習的機會。”趕來寶山上聲樂基礎課的吳阿姨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現在,市民藝術夜校上課讓我有機會圓年輕時的音樂夢,在這里還可以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活到老、學到老,這份快樂是任何物質無法替代的。”音樂的旋律如同魔法,為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編織起一道堅實的防護網,讓他們在悠揚的歌聲中重拾青春的活力與激情。業內人士指出,此次開設的中老年班不僅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舉措,更是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創新實踐。它不僅僅滿足了中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為他們搭建了一個展現自我、實現藝術夢想的璀璨舞臺。在這里,每一個音符都跳躍著生命的活力,每一首歌都唱出了中老年人的風采與自信。
今春,寶山區在往屆的基礎上,課程總量再次升級,教學點位全面鋪開,56門課和22個教學點位中,17門課和4個教學點位為新增。
值得一提的是,寶山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首次聯合中國建設銀行寶鋼寶山支行、中國農業銀行寶山支行、寶山區工人文化活動中心與北郊未來產業園區共同打造了融合物質與精神雙重關懷的6門定制課程,包括八段錦養生、拳力燃脂、中國舞入門等,意在為員工們提供平臺,讓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寧靜與激情。這一創新實踐,不僅是對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精準回應,更是寶山“北轉型”戰略中“人文賦能”理念的生動詮釋。通過政銀企多方協同,將健康養生、活力運動與藝術美學深度融合,為區域產業人才量身定制“充電站”與“加油站”,在提升員工身體素質與藝術修養的同時,從人才培育、產業升級、消費激活、綠色轉型等多維度服務“北轉型”。
“蠶絲為肉,銅絲為骨,絲絲入扣,榮華千年。絨花的諧音是榮華。”講臺上,老師娓娓道來,介紹非遺絨花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以及制作工藝。臺下,學員們面前擺放著制作絨花所需的材料:柔軟的蠶絲、堅韌的銅絲、各式各樣的彩綢以及精巧的工具。他們神情專注,眼神中透露出對這門古老技藝的好奇與敬畏。伴隨著學員們輕輕的交談聲和偶爾傳來的金屬絲摩擦的細微聲響中,第一節課圓滿結束,但學員們對絨花的探索和熱愛才剛剛開始。除了非遺絨花制作,寶山市民藝術夜校還新增了國風盤扣制作、吳式太極拳入門等多個非遺課程,讓學員們能夠親身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未來,我們將通過專業的師資團隊、豐富的課程內容以及靈活的教學方式,將更多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讓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徜徉藝術海洋、享受文化生活。”寶山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