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舉行。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曹淑敏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
值得一提的是,曹淑敏在講話中對2024年的網絡視聽精品創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精品創作豐富多元,大屏小屏協同傳播,讓正能量獲得了大流量。
其中,講話重點提到了《我的阿勒泰》《中國網絡視聽盛典》《閃耀吧!大運河》《布達拉宮》《家里家外》《聲生不息·寶島季》等6部作品,認為作品贏得了高熱度和好口碑。
(一)
講話在寥寥數語中,將國家廣電總局2024年在推出更多網絡視聽精品、實現更廣傳播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成效進行了總結。
首先,講話以具體數據傳遞了重要信號,那就是實現更廣傳播將是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的中心任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推出更多網絡視聽精品節目將是重要前提。
講話在總結中談到,2024年大以來,國家廣電總局統籌大屏小屏,全年在總臺和省級衛視共有26部網絡劇、30余部微短劇播出,“網臺同播”劇更是達到80部。
以上數據充分表明了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愈發成為新時代文藝發展的生力軍,這是管理機構、直播平臺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適應新時代文藝創作趨勢的重要體現。
其次,講話談到國家廣電總局積極開展“微短劇+”行動,實施“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等創作計劃,微短劇創作活力迸發、有效賦能千行百業。
顯然,從當前眾多創作主體均投入到微短劇賽道來看,已經不能用火熱來形容,其火爆程度超出想象。以此回頭再看,這何嘗不是長期以來廣電總局與各省局堅持抓創作與抓環境相貫通,堅持繁榮發展和規范管理并重政策指引的結果。
在此背景下,廣電總局適時開展“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等創作計劃,并延展至“微短劇+”行動,可以說是強化管理職能重要體現,亦是推動行業繁榮發展的典型案例。
講話同時提到網絡視聽文藝首次納入中宣部 “五個一工程獎”評獎,網絡劇首次納入“飛天獎”評獎等,再次印證了網絡視聽具有強有力的發展潛力和深度。
(二)
如此重要場合,6部網絡視聽節目被點名,自然有其重要指向。6部作品中包括1部網絡劇,3部網絡綜藝,1部網絡紀錄片和1部微短劇,含括了網絡視聽系列的主要節目類型。
這些作品何以被點名?
源于這些作品有著鮮明的主題、豐富的內涵,以高標準的視聽語言和故事化敘事,觀照時代旋律、緊跟社會熱點、深耕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成為網絡視聽作品中的標桿之作。
比如,《我的阿勒泰》不僅僅是首度改編自散文集的網絡劇,更是以真實呈現阿勒泰的自然風光和真實風貌,讓觀眾大開眼界。該劇采用4K超高清拍攝、HDR監看控制畫面曝光與色彩,森林、草原、湖泊等的真實呈現,讓該劇有了身臨其境之感。同時,該劇在人物和故事中找到平衡點,詩化般地表現了很多終極的哲理思考與人生主題,讓觀眾融入到草原多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再如,《閃耀吧!大運河》以大運河為引,以“聽、看、行”為徑,既有漫談、夜聊等形式的娓娓道來,以多維視角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帶領觀眾觸摸歷史、對話古今,也有沿中國大運河從南至北行走杭州、寧波、紹興、蘇州、天津和北京等13個重要運河城市,讓觀眾在沉浸式的體驗中走進大運河,感悟運河之美。而通過AI復原古代場景、數字人、高清拍攝與制作、阿里巴巴達摩院遙感技術等多種科技的表現形式,更是節目的重要亮點之一,幫助觀眾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大運河這一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并在鮮活的故事中傳遞特別的情感和溫度。
《布達拉宮》作為首部全景式展現布達拉宮歷史的紀錄片,以布達拉宮的創建與維護歷程為核心線索,兼顧宏大敘事與小人物的細節,生動講述了民族文化從創造、傳承到守望的鮮活故事。難能可貴的是,作品從歷史、建筑、文物、藝術、人文民俗、自然環保、現代生活等多方視角,近距離深入布達拉宮的建筑內部、文物表里,全景式呈現了布達拉宮的歷史脈絡、建筑奇觀、珍貴文物、藝術瑰寶、人文民俗、自然環境保護以及現代生活變遷等多個維度,成為近年來網絡視聽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
《中國網絡視聽盛典》與《聲生不息·寶島季》是兩部網絡綜藝精品創作的典范。
其中,《和合之家·2025中國網絡視聽盛典》以篇章結構展現網絡視聽行業在“和合文化”滋養下,將個人微光匯聚成時代光華的新氣象,凝聚起對美好生活的信心與力量,充分展現網絡視聽平臺的集體性主題創作和文藝創新成果。
盛典融合國家重大事件和時代主題,推出一系列形態多樣、時代特色鮮明的創新節目,并以鮮明的青春屬性,掀起一波波代表著熱血、奮斗、夢想的青春悸動;同時盛典以多元表現手法,呈現了青春氣息與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并賦予“藝術+技術”的創新表達,可以說是網絡視聽行業團結合作、凝聚力量共創精品之作的全新樣本。
而《聲生不息·寶島季》以臺灣地區的時代金曲為載體,開啟兩岸的音樂文化交流,喚醒觀眾的臺灣地區音樂記憶。作品以音樂破題,呈現了一段長達50年的寶島流行音樂發展史,賦予了觀眾深厚的情感記憶,更賦予兩岸人民深厚的文化記憶。
《家里家外》則是當前最為火爆的微短劇之一,作為觀看量突破15億次的現象級作品,強有力地證明了,微短劇當然可以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精品迭出,微短劇的精品之路并不遙遠。
這部以四川方言為主要特色的年代劇,既有當代中國的現實面貌,也有家長里短中關于家庭倫理親情的反思,既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又有面對困難、困境的豁達與樂觀,既有正能量的主題表達,同時傳遞出情感的溫暖,生活的質感讓這部劇有著強烈的煙火氣。
6部作品勝在真實,有著濃厚的現實主義創作印記,有著清晰的創作導向,是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工程中涌現出來的佼佼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