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我聽說你家拆遷的事有眉目了?"
周老太抬頭看了看屋外,只見那株她栽了幾十年的石榴樹在陽光下投下斑駁的影子,默默點了點頭。
她不知道,這個拆遷決定將如何改變她和子女們的命運,也不曾想到,六十歲生日那天,她會因為一個意外發現而徹底愣在原地。
01
周淑蘭站在老屋前,目光掃過這座她生活了近四十年的院子。
青磚灰瓦,一間正屋兩間廂房,還有那口年年都要清理的老水井。
每一磚一瓦都藏著她與已故丈夫王德明的記憶,甚至連墻角那處被孩子們踢出的缺口,也讓她舍不得修補。
"老周家的,想啥呢?"鄰居趙大嬸挎著竹籃走過來,"剛從鎮上回來,聽說咱們村真要拆遷了,政府已經發通知了。"
周淑蘭的心一顫,雖然村里關于拆遷的傳言已經流傳了好幾個月,但真正聽到確切消息,她還是感到一陣恍惚。
"聽說咱這片補償挺高的,你家這宅基地和房子加起來,怎么也得三百多萬。"趙大嬸壓低聲音,眼睛瞪得溜圓,"你可得想好怎么處理這筆錢,可別讓人給騙了。"
"三百多萬?"周淑蘭喃喃重復著這個數字,她一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錢,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媽,在做什么呢?"一個溫柔的女聲傳來,周淑蘭的女兒王麗從小路上走來,身旁跟著女婿孫志強。
王麗今年三十六歲,在鎮上的中學教書,嫁給了同校的體育老師孫志強。兩人雖然工作穩定,但工資不高,加上縣城的房價一直在漲,至今還住在學校分配的老舊宿舍里。
"麗麗啊,你們今天怎么有空回來了?"周淑蘭臉上露出笑容,趕緊迎上去。
"今天下午沒課,就想著回來看看您。"王麗挽著母親的胳膊,臉上帶著孝順的微笑。
三人進到屋里,趙大嬸也跟了進來,迫不及待地宣布:"麗麗,你們家要發財了!村里要拆遷,你媽這房子能賠三百多萬呢!"
孫志強聽到這個數字,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頓,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王麗則驚訝地看著母親:"媽,是真的嗎?"
周淑蘭點點頭:"剛聽趙嬸說的,具體數還不確定。"
趙大嬸見話題被引出來了,找了個理由離開,留下一家人繼續討論。
"媽,如果真拿到這筆錢,您有什么打算?"王麗小心翼翼地問道。
周淑蘭沉默片刻,目光落在墻上那張全家福上。照片里,已故的丈夫站在中間,她和兒子王剛、女兒王麗分列兩側。王剛是家里的小兒子,比王麗小兩歲,在縣城一家建材公司做銷售。
"我想著,要不都給你弟弟吧。"周淑蘭終于開口,"他現在還沒成家,在縣城買房壓力大。有了這筆錢,他就能買套好房子,找個好媳婦了。"
屋內一時寂靜。孫志強的眼神閃爍了一下,嘴唇抿得很緊,但最終沒有說話。
王麗輕聲道:"媽,這么多錢,您不留一些給自己養老嗎?"
"我?我有什么用錢的地方,"周淑蘭擺擺手,"再說了,以后你們不是會照顧我嗎?尤其是小剛,他是兒子,將來肯定會贍養我的。"
孫志強終于忍不住了:"媽,不是我說,這么多錢全給小剛,是不是......"
王麗急忙拉了拉丈夫的袖子,示意他不要說下去。孫志強看了妻子一眼,嘆了口氣,沒有繼續。
就在這時,院子里傳來了腳步聲,王剛推門而入。他西裝革履,頭發用發膠固定得一絲不茍,一看就是城里人的打扮。
"媽,姐,姐夫,你們都在啊。"王剛笑著打招呼,隨手放下一袋水果,"剛好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們。"
"什么好消息?"周淑蘭眼睛一亮。
"我談女朋友了,叫張美玲,縣醫院的護士長。"王剛得意地宣布,"人家條件挺好的,家里要求我必須在縣城有房子才能結婚。"
周淑蘭一聽,立刻興奮起來:"好好好!媽正好有個好消息告訴你。村里要拆遷了,咱家能拿到三百多萬補償款。媽都給你,你買房子結婚用!"
王剛聞言大喜,一把抱住母親:"媽,您太好了!有了這筆錢,我就能在縣城買套像樣的房子了!"
王麗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這一幕,臉上的表情有些復雜。孫志強則起身走到窗前,背對著屋內的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傍晚,王麗和孫志強準備回鎮上。臨走前,王麗單獨找到母親。
"媽,您真決定了?全部給小剛?"
周淑蘭拍拍女兒的手:"麗麗,你已經嫁人了,按咱們老家的規矩,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再說,你和志強都有工作,日子也過得去。小剛不一樣,他要成家立業,需要這筆錢。"
王麗望著母親堅定的眼神,終于點了點頭:"媽,我尊重您的決定。只是希望您也為自己考慮一下,留些錢養老。"
"傻孩子,"周淑蘭笑了,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媽有你們,還怕沒人養老嗎?"
王麗沒再說什么,但在回去的路上,她和孫志強之間的氣氛有些凝重。
"三百多萬啊,"孫志強終于忍不住說道,"咱們辛苦攢了這么多年,也才存了二十萬。"
王麗輕聲道:"媽心里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該干涉。"
"我知道,"孫志強嘆了口氣,"只是我總覺得這事不太對勁。算了,不說了。"
他握住妻子的手,兩人默默地走在鄉間小路上,夕陽的余暉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02
拆遷的事情進展得比預期快。三個月后的一個下午,拆遷辦的工作人員帶著協議來到了周淑蘭家。
"周大姐,經過評估,您家的補償款總額是三百二十萬。"工作人員張主任推了推眼鏡,"您看一下協議,沒問題的話就簽字按手印。"
坐在一旁的王剛聽到這個數字,眼睛頓時亮了起來。"比預計的還多啊!"
周淑蘭沒等孩子們發表意見,直接在協議上簽了字,又按了手印。
"好,補償款會在一周內打到您提供的銀行賬戶上。"張主任收好協議,起身告辭。
王剛送走張主任后,興奮地搓著手:"媽,這下真是發財了!縣城中心的房子都買得起了!"
周淑蘭看著兒子興奮的樣子,心里涌起一陣滿足感。她從未想過,自己這一生還能為兒子做這么大的貢獻。
一周后,補償款如期到賬。周淑蘭拿著銀行卡,直接交給了王剛。
"小剛,這是咱家的拆遷款,一共三百二十萬,媽都給你。"
王剛接過卡,卻突然問道:"媽,要不要給姐姐一部分?畢竟這么多錢..."
周淑蘭搖搖頭:"不用,你姐早就嫁人了,這是咱們家的財產,歸你。再說你姐姐也沒說要錢啊。"
王剛點點頭,沒再多說。他小心地把銀行卡放進錢包,仿佛那是一張易碎的寶貝。
"對了,媽,您老了以后,還是得有個養老錢。我先給您留二十萬吧。"王剛提議道。
周淑蘭連忙擺手:"不用不用,媽現在身體好著呢,再說以后不是有你嗎?你先把房子的事解決了,等你娶了媳婦,生了孩子,媽以后就跟你們住。"
王剛聽了,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猶豫,但很快又恢復了笑容:"好,那就這么定了。"
送走兒子后,周淑蘭坐在老屋的門檻上,望著遠處的田野。心里卻涌起一絲不安。自己是不是做錯了?麗麗那么懂事,卻一分錢也沒給她。但轉念一想,女兒已經出嫁,不應該再分家里的財產,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啊。
她安慰自己:等小剛有出息了,肯定會照顧姐姐的。再說了,麗麗從小就懂事,她不會在意這些。
周末,王麗和孫志強回來看望母親。得知拆遷款已經全部給了弟弟,王麗的表情有一瞬間的凝固,但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媽,您做得對。小剛確實需要這筆錢。"王麗真誠地說道,眼神里沒有一絲嫉妒或不滿。
周淑蘭看著女兒,心中涌起一陣感動和愧疚。她伸出手,輕輕撫摸著女兒的臉:"麗麗,媽知道你最懂事。等你弟弟安頓好了,媽一定讓他好好謝謝你。"
王麗笑了笑,沒有多說什么。她幫母親收拾屋子,打掃庭院,就像往常一樣,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
孫志強在一旁看著妻子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妻子心里一定不好受,但她就是這樣一個人,永遠把家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能讓妻子因為沒有分到拆遷款而在生活上受委屈。
當天晚上回去的路上,孫志強終于忍不住問道:"你真的不在意嗎?"
王麗沉默了一會兒,輕聲說:"在意又有什么用呢?那是媽的決定,我們做子女的,應該尊重。再說了,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小剛需要這筆錢安家立業,我們現在雖然不富裕,但也不至于揭不開鍋。"
孫志強緊緊握住妻子的手,心中涌起一陣愛意和心疼:"麗麗,你真是太好了。我保證,以后一定會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
王麗靠在丈夫肩上,輕輕地笑了。月光下,她的眼角有一滴晶瑩的淚光,不知是因為感動,還是因為隱藏在心底的那一絲失落。
03
有了拆遷款的加持,王剛很快在縣城最繁華的地段買了一套一百四十平米的大房子,還購置了全新的家具和電器。
六個月后,他和張美玲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婚禮當天,周淑蘭穿著兒子兒媳專門為她買的新衣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看著臺上神采奕奕的兒子,心中無比驕傲。這一刻,她覺得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對的。把錢給兒子,看他娶了這么好的媳婦,將來肯定會孝順自己的。
王麗和孫志強也來參加了婚禮,還送了一筆不菲的禮金。王麗全程照顧著母親,生怕她在喧鬧的婚禮現場感到不適。
"媽,您看小剛多精神,這下您可以放心了。"王麗笑著對母親說道。
周淑蘭點點頭,眼睛一直追隨著兒子的身影:"是啊,看著他結婚,我心里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
張美玲的父母對這場婚事也非常滿意。婚宴上,張父主動敬酒,稱贊道:"周大姐,您把小剛培養得真好,我們家美玲嫁給他,我們也很放心。"
周淑蘭紅著臉連聲道謝,心里美滋滋的。
婚禮過后,王剛和張美玲開始了新婚生活。起初,他們還時常回村看望周淑蘭,但漸漸地,這樣的探訪變得越來越少。王剛總是以工作忙為由推脫,而張美玲則幾乎不再露面。
周淑蘭雖然有些失落,但也理解年輕人工作的不容易。她常常安慰自己:"小剛現在要努力工作,將來生活好了,自然會有時間陪我。"
反倒是王麗和孫志強,每個月都會抽時間回來看望她,幫她收拾屋子,陪她聊天。自從村子拆遷后,周淑蘭暫時住在村委會安排的過渡房里,條件并不好,她一直期待能搬進兒子的新房子住。
一年過去了,周淑蘭終于忍不住,給王剛打了電話。
"小剛啊,媽想去你們那住幾天,可以嗎?"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后傳來王剛略顯尷尬的聲音:"媽,這個...現在不太方便。美玲懷孕了,醫生說需要靜養,不能受打擾。"
"那真是好事啊!"周淑蘭立刻高興起來,"我去了正好可以照顧她啊。"
"不用了,媽。美玲媽媽已經來了,屋子里住不下那么多人。等美玲生完孩子,身體恢復了,我再接您過來。"
周淑蘭的笑容僵在臉上,但她很快調整好情緒:"那好吧,你們要好好照顧自己。有什么需要媽幫忙的,隨時說。"
掛了電話,周淑蘭坐在院子里,看著天空飄過的白云,心里泛起一陣酸楚。她回想起當初把全部拆遷款給兒子時的場景,想起兒子信誓旦旦要孝順她的承諾,不禁有些失落。
就在這時,院門被推開,王麗和孫志強走了進來。
"媽,我們來看您了,還帶了您愛吃的糖醋排骨。"王麗笑著舉起手中的保溫盒。
看到女兒,周淑蘭的眼眶一下子紅了。她強忍著淚水,笑著說:"麗麗來了,快進來坐。"
吃飯時,周淑蘭不經意地提起了想去王剛家住的事,以及被拒絕的經過。
王麗和孫志強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心疼。
"媽,要不您跟我們住吧?"王麗提議道,"雖然我們的房子不大,但絕對能住下您。"
周淑蘭搖搖頭:"不用了,我知道你們宿舍小,再說我住在這里,習慣了。"
孫志強聽出了丈母娘話中的落寞,正色道:"媽,其實我和麗麗一直有個想法,準備在鎮上買套房子,這樣以后照顧您也方便。我們已經看了幾套,很快就能定下來。"
"真的嗎?"周淑蘭驚訝地看著女婿,"你們哪來的錢買房子?"
王麗笑了:"媽,我和志強這些年一直在存錢。再說學校最近搞了個政策,教職工買房有補貼,我們能負擔得起。"
周淑蘭注視著女兒和女婿,心中涌起一陣暖流。她突然明白,真正的孝順不是財富的多少,而是那份牽掛和關愛。
夜深了,王麗和孫志強離開前,王麗緊緊抱住母親:"媽,您別多想,小剛可能是真的忙。等他們安頓好了,一定會來看您的。"
周淑蘭點點頭,目送女兒和女婿離去,心里卻清楚,女兒這是在安慰她。
她回到屋里,看著墻上那張全家福,默默嘆了口氣。照片里,王剛笑得那么燦爛,那么真誠,她怎么也想不到,給了兒子全部家產后,卻換來了這樣的疏遠。
04
拆遷工作繼續推進,終于,周淑蘭分到了一套七十平米的安置房。雖然比不上王剛在縣城買的大房子,但對于一直住在破舊平房里的周淑蘭來說,已經是極大的改善。
搬家那天,王麗和孫志強一大早就趕來幫忙。他們租了一輛小貨車,將母親的家具和日常用品一件件搬上車。那些老舊的家具在嶄新的安置房里顯得格格不入,孫志強提議去家具城看看。
"媽,您這些家具太舊了,咱們買些新的吧。"孫志強說。
周淑蘭猶豫了:"太貴了吧?我這老婆子住什么新家具。"
"怎么會貴呢?"王麗笑著說,"再說了,您住得舒服,我們才放心。"
就這樣,王麗和孫志強帶著周淑蘭去了縣城的家具城,為她挑選了一套新沙發和一張新床,還有一臺大屏幕電視。付款時,周淑蘭心疼地看著價簽上的數字,但王麗堅持要為母親買最好的。
"媽,這是我和志強的一點心意。您別嫌棄。"王麗溫柔地說。
回到安置房,王麗和孫志強忙前忙后,將新家布置得溫馨舒適。他們還特意在陽臺上擺放了幾盆綠植,讓整個空間更加生機勃勃。
"媽,您看滿意嗎?"王麗問道。
周淑蘭環顧四周,眼眶濕潤了:"太好了,比我想象的還要好。"
這時,門鈴響了。王麗去開門,發現是弟弟王剛。
"小剛來了!"王麗高興地喊道。
王剛西裝革履地走進來,手里提著一個精美的禮盒。看到煥然一新的安置房,他有些詫異:"喲,媽,您這房子布置得不錯啊。"
周淑蘭見到兒子,眼睛一亮:"小剛,你來了!快坐,我給你倒茶。"
王剛將禮盒遞給母親:"媽,這是美玲托我帶給您的補品,說是對您身體好。"
周淑蘭接過禮盒,有些失落地問:"美玲怎么樣了?她懷孕還順利嗎?"
"挺好的,已經五個月了,醫生說是個男孩。"王剛有些心不在焉地回答,不時看表,"對了媽,我今天來是想告訴您,美玲下個月要做個重要檢查,她媽媽要回老家一趟,您能不能去我們那住幾天,幫忙照顧她?"
周淑蘭眼睛一亮:"當然可以!我隨時都可以去。"
"那就這么定了,下個月初我來接您。"王剛站起身,"抱歉,媽,我還有個會要開,先走了。"
說完,他匆匆離開,整個過程不超過二十分鐘。
王麗和孫志強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無奈。周淑蘭則站在門口,久久望著兒子離去的背影,心里五味雜陳。
晚上,王麗和孫志強留下來陪母親住了一晚。臨睡前,周淑蘭拉著女兒的手,欲言又止。
"媽,有什么事您就直說。"王麗溫柔地問道。
周淑蘭嘆了口氣:"麗麗,媽是不是做錯了?當初把錢全給了你弟弟..."
王麗急忙安慰道:"媽,您別多想。錢財都是身外之物,您做什么決定都是為了我們好。"
周淑蘭搖搖頭:"可我現在總覺得對不起你。小剛有了錢,買了房,結了婚,反倒很少來看我。你和志強雖然沒得到家里一分錢,卻一直這么孝順。"
王麗緊握母親的手:"媽,您養育了我們,這輩子我們都報答不完。我和志強照顧您,是應該的,不是為了錢。"
周淑蘭眼中含淚,感動地看著女兒:"麗麗,媽有個想法。這套安置房,以后就留給你和志強。"
王麗堅決地搖頭:"不行,媽,這是您的房子,您好不容易才有了自己的房產。再說,我和志強馬上就能買上自己的房子了。"
周淑蘭還想說什么,但看到女兒堅定的眼神,終于點了點頭。
那晚,躺在新床上,周淑蘭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她回想起自己一生的選擇,尤其是把拆遷款全給兒子的決定,心中充滿了疑惑和后悔。傳統觀念告訴她,兒子是根,是傳宗接代的希望,理應得到更多的家產。但現實卻給了她當頭一棒,讓她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些傳統觀念。
次日一早,周淑蘭起床后,發現王麗已經在廚房忙碌,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早餐。
"媽,快來吃飯。"王麗笑著招呼道。
吃早飯時,周淑蘭突然問道:"麗麗,你們真的要在鎮上買房子?"
王麗點點頭:"是啊,都看好了,就等這個月發了工資,就去付首付。"
"首付要多少錢?"周淑蘭追問。
"大概二十萬吧。"王麗輕描淡寫地說,"我們這些年存了一些,再加上單位的補貼,應該夠了。"
周淑蘭沉默了一會兒,下定決心般地說:"麗麗,媽這里還有一些積蓄,大概十萬塊錢,你拿去添補一下首付。"
王麗驚訝地看著母親:"媽,您哪來的錢?不是都給小剛了嗎?"
"這是我這些年攢下的,原本是準備養老用的。"周淑蘭解釋道,"現在我有了安置房,也不需要那么多錢了。你們買房子更重要。"
王麗眼眶濕潤,搖搖頭:"不行,媽,那是您的養老錢,我們不能要。"
"麗麗,就當媽補償你。"周淑蘭堅持道,"當初把拆遷款全給了你弟弟,媽心里一直過意不去。這些年,我每次看到你們這么辛苦還要照顧我,心里就像壓了塊石頭。"
王麗紅了眼眶,伸手握住母親粗糙的手:"媽,您別這么說。我和志強生活雖然不富裕,但也不缺錢用。您的錢還是留著自己花吧。"
孫志強也在一旁勸道:"是啊,媽。我和麗麗現在工作都穩定,能攢得起首付。您的錢還是自己留著,將來萬一生病了用得上。"
周淑蘭搖搖頭,眼里閃著堅定的光芒:"我意已決。這錢你們必須拿著。要不是有你們常來照顧我,我這老太婆哪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
最終,在周淑蘭的堅持下,王麗和孫志強勉強收下了這筆錢。臨走時,王麗再三叮囑母親要保重身體,有事就打電話,別自己硬扛。
送走女兒和女婿后,周淑蘭站在門口,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復雜的情感。她開始思考,這么多年來,自己一直堅守的"兒子是根"的觀念是否真的正確。
為什么給了兒子所有的錢財,卻換不來他的陪伴和關心?而女兒雖然沒有得到家里的財產,卻始終不離不棄?
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她心頭,直到一個月后,王剛如約來接她去縣城住。
05
時光飛逝,一眨眼兩年過去了。周淑蘭的安置房已經住得格外順心,墻上掛滿了王麗和孫志強為她拍的照片。每個月,女兒都會按時回來看她,有時還會帶著學生們自制的小禮物。王剛的兒子也出生了,取名王小虎,周淑蘭去看過幾次,但每次都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從未在兒子家過夜。
那次去兒子家照顧張美玲的經歷,至今讓周淑蘭記憶猶新。她本以為會住上一段時間,好好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卻只待了三天就被送回來了。原因是張美玲覺得她做的飯"不合口味",還嫌她把房子收拾得"不夠干凈"。
最讓周淑蘭心寒的是,當她準備離開時,無意中聽到兒媳婦對兒子說:"好不容易才買了這么好的房子,可不能讓老太太住習慣了,以后賴著不走。"
更讓她震驚的是,兒子竟然沒有反駁,只是訕笑著應和。那一刻,周淑蘭仿佛一下子老了十歲。
不過,這些不快很快被一個好消息沖淡了。王麗和孫志強如愿買了新房子,還特意空出一個朝陽的房間,說是留給她住的。雖然周淑蘭沒有去過,但光是聽描述,她就能想象出那是一個多么溫馨的家。
轉眼間,周淑蘭的六十大壽就要到了。在中國傳統里,六十歲是一個重要的年齡,意味著一個甲子的輪回。按理說,子女應該為父母操辦一場熱鬧的壽宴,以示孝順。
壽辰前一周,周淑蘭接到了王剛的電話。
"媽,我有個不好的消息要告訴您。"王剛的聲音透過電話傳來,聽起來有些歉疚,"我下周要去省城參加一個重要的培訓,可能趕不回來給您過生日了。"
周淑蘭的心一沉,強作鎮定地說:"沒事,工作要緊。你在外面注意安全就好。"
"我已經讓美玲準備了一份禮物,到時候會送過去的。"王剛補充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敷衍。
掛了電話,周淑蘭坐在沙發上,久久不能平靜。她知道,兒子的借口很可能是假的。畢竟,六十大壽的日子是早就定好的,如果他真的在乎,完全可以提前安排好工作。
就在她沉浸在失落中時,王麗打來了電話。
"媽,您的大壽我們肯定會回來的。志強已經請好了假,我們打算好好給您慶祝一下。"
周淑蘭聽了,心里一暖:"不用太鋪張,你們能回來陪我吃頓飯就行。"
"那怎么行!六十大壽是大事,我們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王麗的聲音充滿了興奮,"到時候,您就等著享福吧!"
掛了電話,周淑蘭心里既感動又愧疚。女兒一直這么孝順,而自己當年卻把全部家產給了兒子,這公平嗎?
壽辰前一天晚上,周淑蘭接到村里幾個老姐妹的電話,都說明天會來給她祝壽。
周淑蘭有些意外,她原本以為只會是簡單的家庭聚餐,沒想到女兒竟然還邀請了這么多人。
夜深了,周淑蘭躺在床上,思緒萬千。
她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從年輕時嫁給王德明,到生兒育女,再到丈夫去世后獨自支撐這個家。她付出了那么多,最終卻只能在女兒身上找到慰藉。想到這里,一滴眼淚悄然滑落。
第二天一早,周淑蘭正坐在桌前發呆,突然聽到了敲門聲。一開門就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