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恐怕要頂不住認慫了。
最近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對媒體表示,特朗普說只要中國愿意表態達成協議,他將會非常慷慨,有錢是在農業方面。緊接著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表示:不要以人民幣貶值來應對新的關稅,并稱此舉將“對世界其他國家征稅”。貝森特敦促中國不要采取這一舉措,而應坐下來進行談判。這句話聽著像是一句警告,但結合當前的情況,我覺得更像是認輸。
很顯然,在當前中美已經徹底甩開膀子開干的時候,他非常希望中國能找他談判,從而達成一個新的中美貿易協議。現在他表現得越急,越強調中美談判,越不擇手段施壓,越證明他現在已經撐不住了。現在他的訴求已經從全面干掉中國經濟,變成了至少別讓中國對著美國農業出手。
美國試圖通過關稅填補35萬億美元國債的財政窟窿,但這一招他們不是沒用過,2018年的時候就是這么玩的,只不過當時那場貿易戰直接導致美國家庭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如今的104%關稅則是將推高美國CPI至少2.1%,通脹反噬遠超當時。蘋果、特斯拉等企業股價暴跌,550萬就業崗位流失風險加劇了美國社會動蕩。
至于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工業回流和供應鏈重組也崩盤了。特朗普強迫制造業回流的策略遭遇現實打擊。越南、墨西哥等替代國仍需從中國進口60%以上中間品,美國反而陷入“越制裁越依賴”的悖論。
老百姓可能不懂政治,但是他們懂什么對自己好,特朗普的“鐵銹地帶”選民可以為關稅歡呼,因為特朗普曾經承諾加稅后能讓民眾就業率提高。甚至密歇根一州的支持率就因為關稅承諾被提升了5個百分點。但是當農民因大豆出口暴跌、制造業工人因成本上升失業的時候,這種“政治真人秀”。也就到了結束的時候了。
目前不管是特朗普還是美國,都根本耗不起。
先說特朗普,2026年中期選舉迫近,若中國堅持不妥協,特朗普無法兌現“制造業回流”承諾,將面臨選民信任危機。美國財政部測算,關稅戰每持續一年,美國家庭稅負增加1.8萬美元,這種民生壓力將成為選票毒藥。
然后就是美國,美國國債利息支出突破1萬億美元/年,關稅收入僅能填補部分缺口。貝森特希望中國“不要貶值人民幣”,本質上就是擔憂美元霸權進一步瓦解,削弱美國轉嫁危機的能力。
與此同時,中國的兩大反制,也決定了美國不存在反擊的機會。首先是中國自己的防御力太強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7.1萬億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半導體自給率從15%提升至35%,C919客機、比亞迪電動車等突破封鎖,削弱了美國技術訛詐的籌碼。
然后就是中國的反擊還很有攻擊力,我國對美國加征的關稅,重點打擊了農業,能源,高科技這些美國經濟命脈,同時通過RCEP、數字人民幣、CIPS系統構建“去美國化”新秩序。
特朗普的“談判乞求”并非真誠妥協,而是舊霸權體系崩塌前的掙扎。其核心訴求已從“迫使中國讓步”降級為“避免美國崩盤”。或者說得再直白一點,他的想法是至少希望中國暫緩對美農產品的反制,為中期選舉爭取喘息空間。等選舉結束后,他還會繼續卷土重來。所以不應該對特朗普抱有任何幻想與期待。
特朗普的104%關稅如同1840年英國艦隊的炮火恐嚇,但2025年的中國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從“一帶一路”的供應鏈重構到數字人民幣的金融突圍,中國正在定義21世紀經濟秩序的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