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伊即將談判前表示,他已設定最后期限,在此之前伊朗必須與美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如果伊朗不放棄核武器計劃,以色列可能會帶頭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
4月10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一名政治顧問說,如果外部威脅持續,伊朗可能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合作。
伊朗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9日上午出席伊朗國家核工業成就展,并為伊朗原子能組織推出的6項新技術成果揭幕。他表示,伊朗將在有尊嚴和有必要保證的情況下與美國間接談判。伊朗“不尋求核武器”,伊方需要核科學與核能技術,這方面的需求長久存在。“敵人的壓力越大,我們的實力就越強;威脅越大,我們的抵抗就越有力。”伊朗支持和平,但不會投降。
在此之前,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8日證實,伊美雙方將于12日在阿曼啟動間接高層談判。他同時否認“首輪談判為間接談判,隨后將轉為直接談判”的說法。
特朗普在9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已為伊核協議設定最后期限,但未透露具體細節。當被問及若伊朗未與美方達成協議是否將采取軍事行動時,特朗普直言“絕對會”,“顯而易見,以色列將深度參與,成為其中的領導者”。他強調,美國不會讓伊朗擁有核武器,伊朗“明白這一點”。
以色列方面也加入表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8日發表聲明說,只有摧毀和拆除伊朗核設施,有關伊朗核問題的協議才會奏效。
內塔尼亞胡表示,他與特朗普總統一致同意“伊朗不會擁有核武器”,并稱伊朗的核設施應當在美國的監督下炸毀。內塔尼亞胡還表示,伊核問題還有第二種可能性,那就是伊朗拖延談判,最終只得訴諸軍事手段。據悉,他已就此與特朗普進行了深入討論。
特朗普多次威脅對伊朗動武。本月7日,他在白宮會見來訪的內塔尼亞胡后表示,美伊正就伊核問題展開“直接”談判。美方絕不能讓伊朗擁有核武器。并警告稱,如果談判不成功,伊朗將面臨“巨大危險”。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6日就曾表示,伊朗尋求就其核計劃進行談判,但“不會不惜代價”。他重申,伊朗的核計劃只用于和平目的,“伊朗不尋求戰爭、動亂和核彈”。
美雙航母打擊群部署中東
就在特朗普發表最新涉伊表態同一天,有美國官員透露,美軍近日已在位于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的軍事基地部署6架B-2隱形轟炸機。同時,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已下令“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打擊群部署至中東地區,從而使美軍在這一地區形成雙航母打擊群。
正在巴拿馬訪問的赫格塞思在回應媒體關于上述部署是否旨在向伊朗施壓的問題時表示,B-2轟炸機是美國重要軍事裝備,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伊朗不應有核彈”。赫格塞思同時說,希望美伊談判能和平解決伊核問題。
有分析指出,美空軍僅有20架B-2轟炸機,通常情況下都“省著用”。此次部署6架是個“大動作”。B-2轟炸機可攜帶核彈和美國威力最大的常規炸彈——GBU-57重型鉆地炸彈。有軍事專家認為,這可以用來打擊伊朗地下核設施和軍事設施。
除軍力部署外,美國財政部同日宣布針對伊朗核計劃采取最新制裁措施,涉及伊朗原子能組織等實體和個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一份聲明中稱,美財政部將“繼續阻止伊朗推進其核計劃及其更廣泛的破壞穩定議程的任何企圖”。
另外,美軍多架C-17運輸機和KC-135加油機近期抵達迪戈加西亞基地,為轟炸機遠程部署提供保障。這些不同尋常的跡象表明,美軍似在醞釀大規模遠程打擊。
近年來,伊朗建設了中東地區最大的導彈和無人機裝備庫,發展出高超音速導彈等先進武器,擁有一定對美以非對稱作戰能力。一旦談判破裂,美國將陷入兩難境地,外交勝利敘事勢必破裂,實施軍事行動顛覆政權成本極高,有限空襲后建立長期有效威懾、完全避免其在地區軍事基地和以色列遭伊朗報復的可能性較小。
原標題:《特朗普對美伊會談設最后期限,伊朗或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
欄目主編:劉暢 文字編輯:劉佳雯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文匯報駐德黑蘭記者 孔知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