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為真實案件;
來源:央視網《離奇“復活” 的丈夫》。
2008年,江蘇出了這么一樁“奇案”。一名男子在1988年春節期間離奇“失蹤”,沒有只言片語,只留下一雙孤兒寡母,和巨額的債務。
二十年后,妻子含辛茹苦,將兒子撫養長大,還一邊打工一邊種田,還清了丈夫欠下的債務,生活終于眼看著開始走上正軌。
就在這個時候,那個失蹤了二十年,原本被認為已經死亡的丈夫,居然回到了老家,并且還向妻子提出了離婚。
面對這個已經分開二十年、感情早就消磨得差不多,甚至連怨恨都已經淡忘的丈夫,妻子當然同意離婚。
可沒想到丈夫又提出了另一個無恥的要求。于是妻子毫不猶豫地把他告上了法庭,就連親生兒子也氣得差點拿凳子砸死他。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上文所說的男子名叫顧學慶,江蘇無錫太湖鎮人,而妻子名叫朱賽仙,是顧學慶鄰村人。1976年,當時26歲的朱賽仙經人介紹,嫁給了比她大兩歲的顧學慶。婚后不久,他們就有了一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取名叫做顧海明。
后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全國都掀起了一股“下海風”,本身家境就不太好的顧學慶窮則思變,在鄉下開了一家裁縫店,生意竟然還不錯,經常還需要賽仙到店里幫忙。
小兩口一邊一起經營著店,一邊還種著地,讓這個家的情況逐漸好了起來,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做了幾年裁縫鋪后,顧學慶自然想把這份“事業”做大,當時他們一家誰都沒想到,這竟然就是家庭分崩離析的轉折點。
1987年,顧學慶拿出自己積攢的錢,又從親戚朋友還有妻子朱賽仙娘家那里借了一圈,東拼西湊了十幾萬塊錢,一口氣購買了10臺電動縫紉機,說要南下開廠。
其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顧學慶當時經濟情況還是很不錯的,十幾萬在現在看來不少,在當年更是一筆巨款。
其實因為顧學慶的這個決定,兩口子還發生了第一次爭吵,在朱賽仙看來,家里的裁縫店已經很好了,何必再好高騖遠去開什么廠。
特別是丈夫還是要去上海開廠,朱賽仙勸顧學慶說他學歷不高,字都認識不了幾個,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很容易吃虧。
但顧學慶卻鐵了心要南下,還說認識的很多人都是這樣,賺了錢再拿出去投資。朱賽仙拗不過丈夫,雖然心里總是覺得不踏實,但只能任由顧學慶帶著十臺機器出去闖蕩。
結果最讓朱賽仙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1988年春節,外出一年的顧學慶回到了老家,朱賽仙非常開心,張羅著一家人拍一張合影。
但慢慢地,她發現回家過年的顧學慶情緒非常低落,照全家福的當天,顧學慶卻沒待在家里,到處找不到人,最后只拍了一張朱賽仙和兒子的照片。
因為這件事,當天晚上夫妻大吵了一架,朱賽仙在憤怒中質問道:你去上海開的廠呢?你帶去的機器呢?顧學慶愣了一會,喃喃回答:都賣了。
朱賽仙又問他賣的錢去哪了,誰知這時顧學慶竟然不知為何也發起火來,大聲沖著朱賽仙吼叫,讓她不要管這些事。
一年沒見的夫妻二人,從這天起開始冷戰。本來朱賽仙還體諒顧學慶在外的辛苦,想著怎么緩和一下氣氛。誰知道過了沒幾天,顧學慶竟然不告而別,而且誰都不知道他去了哪。
一開始,朱賽仙還以為丈夫是又回去做生意了,誰知后來發現包括公婆、小姑子在內的人,都聯系不上他。這才驚覺,丈夫竟然就扔下了自己和兒子不管了!
而除此之外,顧學慶留下的還有包括朱賽仙哥哥、姐姐在內的一大堆外債,這讓她們孤兒寡母簡直不敢想象日子該怎么過下去。
兒子顧海明到現在都還記得,那些年他和媽媽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過年。每到年關,討債的人就會頻繁上門,母子倆就像見不得人一樣,只有到大年夜晚上,夜深人靜才敢開門,家中根本沒有一點喜慶的氣氛。
02
顧學慶這一走就是二十年,后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朱賽仙回憶說,剛開始那些年,她深刻體會到了什么叫度日如年。
頭幾年,她還想著找回丈夫,四處打聽顧學慶的消息,但卻一點收獲都沒有。那時兒子顧海明只看到了母親的堅強,卻不知道,朱賽仙承受著多大的壓力,不知多少次徘徊在村里的小河邊,在那里她哭過,也期盼過,盼著丈夫能早日歸來,甚至想過一死了之。
那些年,如果不是顧慮著兒子無人照顧,可能朱賽仙怎么也堅持不下來。后來,村里人實在不忍心看到這母子生活得如此艱難,便介紹朱賽仙到一家工廠上班。
后來的十七八年,她便一直在這個廠子里做工,生活雖然依然艱苦,但日子好歹還能勉強過下去,而且朱賽仙在上班期間也沒有荒廢自家的農田,一個人承擔了所有農活。
就這樣,朱賽仙像不要命一般地干活,陸續把丈夫欠下的外債都還清了,也把兒子撫養成人。
其實雖然如此辛苦,但朱賽仙一直沒有放棄尋找丈夫——她至少要弄清楚顧學慶是死是活。直到后來的一封信,讓朱賽仙徹底絕望。
信是1992年收到的,也就是顧學慶離家出走后的第4年,而且并不是顧學慶寫給朱賽仙,而是丈夫在上海租房時,房東寄給顧學慶和朱賽仙所在大隊支部書記的。
對方寫信來的原因竟然是告狀,說顧學慶要超生。那封信中提到,顧學慶和老婆已經有了一個孩子,但又懷孕了,這違反了當時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
但對方所提到的顧學慶“老婆”卻顯然不是朱賽仙,而是在上海與顧學慶同居的女子,姓秦,身高大概1.55米,臉上有一大塊紅色的胎記。
信直接由大隊支書轉交給了朱賽仙——丈夫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這對朱賽仙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她決定找顧學慶要個說法,于是朱賽仙帶著兒子按照信上提到的地址,找了過去。在那里,她先找到了寫信的房東。
房東得知情況后,不愿意摻和,告訴朱賽仙那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希望雙方不要發生爭執。
就這樣,雖然朱賽仙河兒子看到了那個臉上有一塊紅胎記的女子,但因為房東的勸告,就帶著兒子坐在那里等顧學慶的出面。
但一直等到凌晨4點,顧學慶沒出來,兒子卻吵著要睡覺了。沒辦法,朱賽仙只能先把兒子送到了上海的親戚家,可等她哄完兒子回來的時候——房東告訴她,顧學慶不知什么時候已經搬走了!
要知道朱賽仙僅僅離開了3個小時,她萬萬想不到,就是這三小時,竟然讓一直偷偷觀察的顧學慶,找到了“逃跑”的機會。那之后,朱賽仙就再也沒有得到過丈夫的消息了——直到二十年后。
2008年,顧學慶回到了老家。但他見到了自己的妻兒卻并沒有久別重逢的喜悅,甚至連兒媳抱著一歲多的孩子走到他面前,身為爺爺的顧學慶也還是裝作沒看見。反而對朱賽仙提出了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