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鞋、補衣服、扦褲邊、市集義賣……占地不大的天津市濱海新區泰達街道華納社區便民服務驛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必不可少的居家服務在這“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內都能得到滿足。在日前舉行的“納愛同行”周末市集中,華納社區特別設置“讓愛無‘礙’”殘疾人義賣板塊。因肢體殘疾長期居家的居民李彬,通過社區組織的義賣活動首次擔任攤主,售賣自制手工藝品。李彬說:“沒想到自己還能走出家門靠手藝賺錢,這項活動不僅用義賣改善了我的家庭經濟狀況,而且讓我增添了對生活的信心。”
天津市濱海新區泰達街道華納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紅霞介紹,天津正在加快建設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一刻鐘范圍內的生活圈,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泰達街道華納社區常住人口超過7000人,大部分是在附近工作的新天津人,有些雙職工家庭,孩子無人照看。華納社區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空間換服務,引進托育中心、便民驛站、中西部扶貧產品館等優質資源,提供孩子托育、物品修補、法律咨詢、健康義診等服務,居民還可以參與志愿服務兌換積分,用于兌換扶貧產品。
“我通過泰YOU愛小程序累計為社區服務超過20個小時,用積分兌換了甘肅扶貧牛奶,既助力鄉村振興,又享受實惠。另外,還可以通過泰便利、泰YOU愛小程序預訂體育場館,換取藝術季、音樂節、文藝演出門票,在線預約垃圾分類上門收取,社區管理智能化切實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效率和品質。”華納社區居民朱玉國說。
除了在新城區新建社區驛站,天津對老城區基礎設施的升級也在不斷加強。在天津市南開區,天開高教科創園(天開園)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劃定了清晰的服務范圍,覆蓋周邊7個社區,將近2.95萬名居民。北至中南道、航海道,東至白堤路,南至津河與保山道,這個區域中的便民設施融入了現代科技與人性化設計,致力于解決居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天拖菜市場位于天開園周邊,是覆蓋7個社區的核心生活配套設施。改造前,該市場設施陳舊、業態單一、布局雜亂,購物體驗較差,居民常需輾轉多個地點才能滿足日常需求。2024年,隨著南開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規劃的推進,天拖菜市場被列為重點改造對象。改造后的市場面積擴大至3200平方米,增設了超市業態,將傳統農貿市場的鮮活農產品與超市的標準化管理相結合。
天拖菜市場商販李英介紹,市場內引入了連鎖品牌超市的運營模式,設立生鮮區、糧油區、日用品區等標準化分區,同時保留自產自銷專區,為周邊農戶免費提供攤位。這種農超結合的模式既保障了商品質量,又通過集中采購降低了價格。改造后商戶入駐率和日均客流量明顯提升,年營業額也明顯增加。
“中國農業銀行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支行針對天拖菜市場農超結合的特色,延伸服務鏈條,為上游農戶提供便捷的供應鏈融資,為超市運營商配套流動資金支持,既保障了商品供應穩定,又讓居民享受到優質平價的農產品。2024年成功助力天拖菜市場引入智慧菜場系統,整合電子支付,開通聚合碼14個,運用靈活的資金結算工具緩解農戶資金壓力,市場運營更加規范,消費者體驗感顯著提升,真正讓市場活起來,功能更豐富。”中國農業銀行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支行副行長金迪說。
天津市商務局等多個部門日前發布的《天津市進一步提升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水平工作方案》,從進一步健全生活服務體系、提升消費業態服務水平、豐富生活服務場景、營造利商興商的環境氛圍等方面提出重點任務,明確要打造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場景,推動便民商圈與養老服務圈、文化休閑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務圈、快遞服務圈等和融共促。
天津市商務局局長孫劍楠介紹,2024年,天津“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穩步推進,列入民心工程的10個高質量“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6個標準化菜市場項目均已全部完成。截至2024年底,天津市已建成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190個,覆蓋977個社區,服務周邊居民近580萬人。(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