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成貿易戰最大贏家?印度還購買整合對大國最具針對性的武器
邵旭峰
這場貿易戰,如果要說最大贏家,可能首先是美利堅,最終會讓其對全球的控制升級到2.0版——之前美國主要靠控制全球貨幣金融、能源與糧食等基礎性貿易環節、以及主要高科,一方面享受相對廉價商品(幾乎所有貿易國都對美國保持順差)、一方面薅羊毛維持其經濟高速增長(主要通過高科和服貿等獲取高附加利潤),但同時也掏空其制造業基礎,并讓政府債臺高筑。
特朗普的經貿戰略,核心是揚長避短,在國內夯實自己制造業、稀釋和轉嫁政府債務,釋放并刺激經濟和人力的最大化發展與整合,在國際利用自己的力量和控制、改變之前相對幾乎所有貿易國較低的稅收(幾乎所有貿易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都高于美國征收自己的)——也就是讓美國經濟更加夯實和強勁發展,同時對全球的控制更加深入和拓展。
目前來看,態勢基本按照特朗普的預期在發展,其目的應該會很大程度實現,成為最大贏家。
如果要說誰會成為第二贏家,應該是印度:
一、貿易戰和印度機遇:
針對特朗普政府掀起的貿易戰,印度在“搶抓機遇”,前幾天,印度商工部長戈亞爾在孟買舉行的一場論壇上稱,由于中美的貿易戰,印度得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認為即將到來的全球貿易變化不僅將為供應鏈帶來公平,而且對印度有利。
戈亞爾還宣稱,今天面臨的混亂可以追溯到21世紀初中國被接納為世貿組織成員的時候,他說中國的增長是以“(犧牲)公平貿易為代價的”。
蘋果和三星等制造巨頭正在考慮將其大部分的產能移往印度,從而逐漸減少對大國和東南亞國家生產線的依賴——之前蘋果在印度大幅投資,三星在越南大幅投資。
由于人口眾多、且青壯年比例高、加上經濟高速增長,印度似乎可以承接從大國和越南等轉移出來的海量的“勞動密集型出口”的業務。
由于沒有壟斷、也放任藥品“仿制”,藥效相同和接近,印度提供了美國近一半的仿制藥,這些低成本仿制藥占美國處方藥總量的90%,所以預計印度藥品出口美國的額度還會上漲。
· 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將刺激印度和發達國家的貿易整合——過去幾年,印度一直致力于和歐盟、英國、以色列、西太的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的自由貿易談判,由于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將刺激印度和美國自由貿易加快和升級發展,也刺激整個發達陣營與印度的自由貿易整合。
去年,印度和歐盟簽署一項1000億美元額度的自貿協議。
印度還和英國、西太的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北美的加拿大等加速自貿談判。
受貿易戰刺激,印度高層和業界代表認為,必須足夠重視和對待這次史無前例的“機遇”,“從根本上重新評估貿易戰略”,“想要充分利用這次(特朗普關稅)帶來的機遇,印度必須提高經商便利度,投資物流和基礎設施,并保持政策穩定,他們認為如果滿足這些條件,印度將在未來幾年成為全球最為重要的制造業和出口中心。”
非常好的一點是,印度越南墨西哥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等等,都在竭力改善營商環境、最大化提供便利和減負、最大化吸引外資和刺激本國經濟和人力人才發展與整合,而···的一幫··在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刁難、盤剝、折磨····一個門前的招牌就翻過來翻過去折騰···這些民企和非吃公家飯的蒼頭真是趕上了最好的······
印度和美國的貿易談判,可能在秋季前落地,之前,美國就已經成為印度最大出口對象。
客觀而言,印度確實迎來了人類史上罕見的歷史機遇,其上下也想要緊緊抓住,以圖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和出口中心,但印度顯然不想僅僅成為這個,其還想綜合發展,就是形成中低端制造業和中高端制造、高科綜合發展的良性生態。
印度會在發達陣營之間左右加碼,實現這點——拿到盡可能多的訂單和投資、同時獲得盡可能多的高科,讓自己經濟盡可能生態化良性發展。
額外要說的,是新的全球化,和之前有極大不同,一個是制造業中心向印度轉移,這個不談了,在另外的文章談。
另一個,是制造基地,不僅是印度,還會有越南、印尼(人口接近2.8億),孟加拉(這個之前極其骯臟的國家,前兩年就成為僅次于大國的服裝出口大國,其人口接近1.7億),巴基斯坦(去年巴基斯坦開始全面私有化改革,其人口2.4億),墨西哥(人口1.3億),巴西(2.1億)等。
未來世界,南亞(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人口接近20億)是全球第一制造業和出口基地,其次是東南亞,再其次,是南美。之前就談過這些。
另一個,是全球發達陣營不會像以前一樣,把制造業全部放在新興發展中國家,而是會竭盡全力夯實本土制造業——特朗普上一個任期開了這個先河,現在更是刺激這種趨勢。
未來世界,各國會盡可能讓自己的經濟形成生態,借助外力也會盡可能可靠長久——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會如此。
我們下一篇專門談這個。
二、印度武器采購,看其來自萬國,但宗旨只有一個,就是最能針對大g的:
印度之前采購法國36架陣風戰機、大多數到貨,現在又采購26架,似乎準備簽署114架的大單:
印度與德國簽訂常規潛艇協議,德國之前給以色列建造海豚潛艇——這是全球最先進的常規潛艇之一,和日本大鯨級相當,技術遠超俄羅斯基洛級。
地面陸軍重型武器方面,印度從韓國采購大量K-9自行榴彈炮、以及K-21輕型山地坦克:
印度從以色列采購多達8000枚長釘反坦克導彈(目前全球最先進的便攜式反坦克導彈之一,最大射程在30公里以上)、以及LORA彈道導彈(可陸基、海基、空中發射),這個導彈非常先進:
再就是從美國采購阿帕奇直升機、全球霸王運輸機、死神無人機、全球鷹無人偵察機、p-8反潛機等:
印度更大的軍購還沒有開始,可能從美國采購F-15EX、甚至F-35A作為空軍主力戰機,再就是更大的驅逐艦和核潛艇計劃,還有下一代航母計劃——印度將來有美國和英國協助建造航母、搭載F-35戰機的可能,或者美英協助建造核潛艇,或者兼而有之的可能。
就如上已經采購的武器而言,如果你足夠仔細,你就會發現前面說的,雖然印度在萬國采購,但宗旨只有一個,就是針對大g進行:
首先是陣風戰機,這個戰機和英國臺風相當、稍領先于美國超級大黃蜂,屬于聯合戰機,且是雙發,其一大特點是對起降機場要求不高、所需跑道較短——可在法國4萬噸的戴高樂航母起降、超級大黃蜂就不太行,但航程和載彈量都不小,機動性和過載非常大,空戰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都非常強悍:
為了配套陣風戰機,印度還購買了射程達70公里的“米卡”中程空對空導彈和射程達到150公里的“流行”遠程空空導彈,以及配套的激光制導炸彈。請留意“流星”導彈的進氣口等:
印度為何要采購陣風,顯然就是一方面方便其兩艘航母搭載,一方面在在多個簡易機場部署、尤其靠近喜馬拉雅山脈的機場,能一方面在空戰中占優、一方面又可最大化發動對地攻擊。
下圖是印度之前拉出來的雙航母群:
印度應該要在陣風上搭載空對地巡航導彈、尤其是以色列的LORA彈道導彈。這樣的話,其對地和對空的威力就非常強悍了。
再比如采購韓國K-9火炮和K-21坦克,K-9火炮,可算全球火炮一陣,韓國火炮、火箭炮(天舞)、坦克(K-2),都在全球一陣,確實強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印度認為韓國陸軍重武器是全球對蘇系和大g系武器最具針對性的,所以其采購大量K-9火炮。
K-21則是輕型山地坦克——如果印度和大g陸軍在喜馬拉雅山區作戰,這可能是全球最好的坦克。
再比如以色列長釘反坦克導彈,一方面是足夠先進、射程足夠遠,還有就是以色列多年和中東拿著蘇系武器的國家交戰,印度認為反蘇系坦克的話,全球沒有國家的便攜反坦克導彈有以色列長釘更好,實戰基礎可能超過美國便攜式反坦克導彈,以色列之前和敘利亞等多次大規模坦克作戰。
至于采購以色列LORA彈道導彈,一方面是其足夠先進,一方面是極大的通用性,戰機搭載可使得常規對地攻擊最大化,還可地面發射與海上發射。其先進程度是超過俄羅斯空射匕首導彈的。
至于運輸機、無人機、偵察機、反潛機、直升機,全球現役也似乎沒有再比美國全球霸王、死神、全球鷹、P-8、阿帕奇更好的了——下圖是阿帕奇看那指哪的30毫米口徑機炮,這堪稱蘇系坦克的最大噩夢。
由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關系已經極度緩和,巴基斯坦也要盡可能搞市場經濟,所以印度后面更大宗的武器采購,應該還是這個宗旨,就是遴選對大g作戰最好的——對印度而言,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單個點針對性會最強,壞處是整體很難形成無縫連接的體系,大g可在這方面多動些腦筋。
· 最后,還是那句話,這些事情,相對于AI正在和即將對人類的沖擊而言,都是浮云,其它一切都是浮云,一切。
具體可留意拙作,可點擊或者復制搜索下文,相關都在其中:
今年AGI會出現,人類剩余歲月開始、自救最后期限是2032年
這應該是全球第一本系統解析推論AI最新發展態勢及對人類的沖擊、相關后果、大概時間表、人類應如何應對及依據、最終結果如何等的書籍。
總之一句話,AI最終會送走人類、最遲2100年,但人類在此之前不應該等s、或者急著s,應該做些什么,一方面盡可能延長存續、一方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在于此。
AI最早終結人類的時間應該到不了世紀中期、大概2040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