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空襲烏克蘭蘇梅市,德國問罪俄羅斯,與此同時,澤連斯基喊話特朗普,他具體都說了什么?俄烏沖突和平的曙光又在哪里?
在剛過去的周末,俄軍對烏克蘭蘇梅市發動空襲,兩枚俄制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直接砸向市中心。第一枚導彈擊中了蘇梅國立大學附近的十字路口,街道瞬間被火球吞沒,一個小時后,第二枚導彈瞄向了同一區域,這次空襲直接造成了3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不少的平民。為什么俄軍突然發起這場空襲?按照俄羅斯國防部給出的說法,當天烏克蘭國土防衛第117旅正在進行周年授勛儀式,根據衛星圖顯示,爆炸點附近停著三輛印有“117旅三角徽章”的軍車,街道橫幅還寫著“紀念成立一周年”。空襲發生后,德國候任總理默茨率先站出來向俄羅斯問罪,指責俄羅斯這一舉動犯下嚴重的戰爭罪行,是蓄意且有預謀的行為。另外,聯合國秘書長對俄軍襲擊蘇梅市表示深切震驚和不安,并再次呼吁俄烏實現持久停火。
為什么對于俄軍的這次襲擊,外界反應會這么強烈?主要是因為烏克蘭總統辦公室聲稱,俄軍的這次空襲使用了集束炸彈,其火力覆蓋范圍足足有4個足球場大小。而國際上是明確禁止使用集束炸彈的,這也就成了西方輿論攻擊俄羅斯的重要一點。但事實上,自俄烏沖突發生后,戰場上出現集束炸彈并非首次,在這之前,在西方國家援助烏克蘭的武器彈藥中,就有集束炸彈。從這一點上其實就不難看出,西方國家的“雙標”程度,他們在用集束炸彈的時候悶聲不吭,輪到俄軍使用了,他們各種指責的聲音又是最大的。就在俄軍空襲烏克蘭蘇梅市的當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再次公開向特朗普喊話,呼吁特朗普訪問烏克蘭,以更好地了解俄羅斯“入侵”所造成的破壞。他認為,特朗普在做出任何決定,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之前,應該到烏克蘭看看,然后再決定要不要信任俄羅斯。在這之前,澤連斯基本人就曾去過醫院,慰問了在俄軍空襲中的受傷患者。
眼下,雖然俄烏雙方在特朗普政府的調解下,曾公開承諾“30天內不會攻擊對方的能源設施”,這也算是達成了一份“臨時停火”協議,但實際情況是,俄烏雙方之間的沖突并沒有任何停止的跡象。之前有外媒消息還指出,俄軍一天內共計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地區進行了13次襲擊,一系列設施被摧毀,郊區也陷入火海。日前,烏軍還直接攻入了俄羅斯本土,這次可不是庫爾斯克地區,而是與庫爾斯克地區毗鄰的別爾哥羅德州。俄軍則是指責烏軍撕毀承諾,襲擊了俄羅斯本土的發電站,導致多個村莊停電。而澤連斯基的解釋是,烏軍的行動是為了緩解前線其他地區的壓力,盡可能保護烏克蘭在蘇梅和哈爾科夫地區的土地和社區。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為未來可能到來的和談增添談判籌碼。
就在俄烏雙方沖突持續的同時,4月11號,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圣彼得堡會見到訪的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雙方就烏克蘭局勢相關議題進行了磋商,內容涉及解決烏克蘭問題的諸多方面。美國白宮認為,威特科夫與普京直接接觸是美俄朝著解決烏克蘭問題邁出的又一步。在這次美俄會談后,澤連斯基對俄烏和談又有了新的表態,他認為,俄烏沖突終將通過外交談判的方式結束,并且談判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既有三邊談判,也會有雙邊談判。
之所以他會做出這樣的表態,那是因為在他看來,俄羅斯無法通過軍事手段讓烏克蘭徹底屈服,俄軍無法實現對整個烏克蘭的占領,而烏克蘭自身也缺乏完全解除俄方占領的實力,在這一現實情況下,外交途徑就成了解決沖突的必然選擇。不過,就目前俄烏局勢來看,即便是雙方真的進入到談判階段,那談判的過程也必然是十分艱難的,如果談判陷入僵持狀態,那雙方還是要在戰場上見真章。這也就意味著,這場俄烏沖突在短時間內想要實現停火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