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城新局呼喚擔當,時代答卷需以領航之智書寫。奉賢區融媒體中心各平臺近期刊登了“振奮精神、向新圖強”系列評論文章,剖析當前黨員干部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在全區上下引起熱烈反響,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時代命題已至,今日之奉賢,需要領導干部既做運籌帷幄的執棋者,更當躬身入局的燃燈者,以“頭雁之姿”破浪領航,讓思想“破冰”,讓能力“破繭”,用行動“破題”。在深入學習“振奮精神、向新圖強”系列評論文章后,奉賢領導干部從中汲取了怎樣的奮進力量?讓我們一同傾聽他們的破題之策與奮進之聲。
點擊閱讀系列文章
破題發力啟新程
青村鎮黨委書記 劉偉
近年來,青村鎮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步伐堅實、敢于爭先,但思想藩籬、作風頑疾、認知局限仍是發展的關鍵制約。如何在新階段實現更大突破?如何在復雜環境中保持奮發姿態?如何滿足群眾日益多元的美好生活需求?這些問題始終是我思考的重點。而破題之首要想清楚,橫亙在我們面前的,到底是客觀原因還是主觀原因?是能力問題還是作風問題?是方法技巧還是態度精神?系列評論已經給出了答案,這就是我們反思現狀、破題突圍的鏡子,也是指引未來發展的精準指南。
要力戒“鼯鼠之技”,打破“均線”標準。什么都會一點,就是什么都不精;事事都還好,就是事事都不行;長板不夠長,就處處是短板。只有跳出“就事論事”的均線局限,才能找到精準的定位和真正的突破口。我們結合工作標準、自身短板和群眾需求,制定“三張清單”,逐一明確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確保方向清晰、路徑明確。盯牢本質目標和終極標準,對標先進地區,查找差距、調整思路,比學趕超、勇于創新,快速打破“均線”思維,不設及格線、縮短沖刺線、拔高終點線,推動各項工作從“跟跑”向“領跑”轉變。
要倚靠“宥坐之器”,破除“自滿”局限。滿則倒,空則斜。自我評價下的自我滿足,罔視評價下的自我迷失,是突破發展的最大障礙。要建立更精確的評價體系,在更廣泛的空間、更嚴苛的標準、更立體的尺度下讓結果亮相、讓群眾點評、讓實踐考核。我們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心聲,精準查找問題短板,要不要干、怎么干、干得怎么樣,群眾說了算。在用人機制上,我們要打破“好人主義”,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導向,激勵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鍛煉,形成敢于挑戰、追求卓越的用人氛圍。通過典型示范引領,引導干部對標先進、破除“小成即滿”的思想局限,激發奮發進取的內生動力。
要用盡“洪荒之力”,突破“極點”束縛。要數量也要質量、要數字也要結構、要分數也要排名。唯有堅持再堅持,突破“極點”才能超越極限。面對重點項目和關鍵領域,我們要敢于接“燙山芋”、啃“硬骨頭”。在產業轉型發展上,要抓存量、促增量、求變量,快速增長和科技引領并重;在鄉村振興上,要聚焦“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高質量推進“五好兩宜”建設;在城鄉社區治理上,要以黨建引領“多格合一”為抓手,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切實解決民生所盼突出問題。
高質量發展沒有終點,唯有持續破題、精準發力,才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青村鎮將以“破均線、破自滿、破極點”為抓手,以系列評論為鏡,明確目標、精準發力,以實干為筆、以擔當為墨,重振“三特兩敢”的青村精神,奮力書寫青村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自我革新煥精神,接續奮斗譜新篇
海灣鎮黨委書記 盛群華
靜心研讀“振奮精神、向新圖強”系列評論文章,系列評論層層深入,精準剖析城市發展的脈絡,澎湃著一座城市在時代浪潮中,直擊痛點的自我叩問、對標先進的自我對照、破舊立新的自我革新,盡顯勇毅領航、托舉未來的擔當。在收官“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節點,身處街鎮一線,面對發展新形勢、新要求,我將以系列評論為鏡,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奮進姿態,堅持以海灣高質量發展服務奉賢全局發展,鼓足干勁、破局謀新。
緊緊抓牢改革創新“一個關鍵”。努力將國家戰略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健全完善新片區服務保障聯勤聯動機制,強化與在地市屬、區屬國企的協同聯動,積極打造發展共同體,全力承接新片區溢出效應。聚力構建“1+2+3+N”科創體系,聯動海灣大學城,與優秀市場主體合作,在藍灣中心等樓宇布局科創孵化基地,建設海灣鎮大學科創中心、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園,積極打造初創項目、高新企業、高端人才的集聚高地。狠抓作風建設,制定出臺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實施細則,優化內部考核機制,堅持容錯激勵并重,推行重點工作?“三色亮燈”督查機制?,營造比學趕超生動局面。
持續擦亮運動休閑和綠色低碳“兩張名片”。圍繞奉賢建設“國際戶外運動之城”,服務保障好MXGP,大力發展水上運動項目和森林有氧項目,積極對接引進Challenge鐵三、強悍泥人挑戰賽等國際賽事,提升辦賽層級和影響力,不斷構建戶外運動大格局。系統實施《全面推進美麗海灣建設 打造上海南部濱海生態之城的行動方案》,力爭今年年內創成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做好上海市低碳發展實踐區創建中期評估,辦好2025海灣低碳發展促進大會,建設海灣綠色低碳發展實踐中心,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實踐區創建,努力打造全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海灣樣板”。
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韌勁深入推進“三大戰略”。深化“東融西聯”,銜接新片區2035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聯動“三區兩鎮”融合發展,高起點推進海灣單元規劃編制,著力構建“生產集約高效、生態藍綠交織、生活宜居宜游”的復合空間。統籌推進“四區聯創”,以建設國際生態商務區、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綠色低碳發展實踐區、現代農業創新集成示范區為關鍵著力點,激發全域發展新動能,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幸福海灣”,實施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布局更加優質均衡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建立健全多格合一、多元共治的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機制,持續鞏固上海首批、奉賢首家法治建設示范街鎮創建成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向未來,我堅信,只要我們堅決破除“小成即滿”的短視思想,徹底杜絕“和尚撞鐘”的敷衍態度,努力跳出“坐井觀天”的狹隘認知,勇敢擺脫“新瓶舊酒”的思維桎梏,全力化解“城長煩惱”的發展梗阻,將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融入每一項工作、每一次抉擇,就一定能在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開辟出屬于我們的廣闊天地。
承壓聚力啟新程,乘風破浪建新功
金海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 朱崇江
展卷奉賢發展的六篇宏論,恰似黃鐘大呂叩擊心靈,激蕩起一場穿越時空的思想對話。字里行間既浮現著先輩肩挑手扛、開挖河道的創業史詩,亦映照出部分干部沉醉成績簿的困頓圖景。從“小成即滿”的思維桎梏到“城長煩惱”的現實羈絆,從“和尚撞鐘”的作風沉疴到“篳路藍縷”的精神傳承,六篇雄文猶如明鏡照見發展癥結,更似戰鼓催征時代征程,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響中,奏響破繭成蝶的壯麗序章。
金海街道作為美谷之核、新城之心,正以“上士聞道,起而行之”的擔當,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努力成為未來之城的新典范。
破局之章,以創新浪潮重塑經濟筋骨。目前金海街道推進經濟發展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吃勁階段,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嚴峻而又復雜,我們將錨定高質量發展核心任務,以樓宇經濟與科創載體雙擎共振開辟增長新路徑。依托轄區內商辦樓宇集群優勢,出臺制定《金海街道產業服務體系提升規劃(2025-2030)》,通過深化政企協同,加速構建“樓宇招商共同體”創新平臺,培育樓宇經濟生態圈。加快“星海創立方”2.0版本升級,聚焦數字賽道企業孵化,創新“科創孵化器+品牌加工廠”生態模式,讓創新種子在產業鏈沃土中破土參天。
立城之篇,以匠心營城鑄就品質豐碑。作為奉賢新城核心引擎,金海街道肩負著“新城樣板”的建設使命。我們始終以民生溫度丈量城市高度,系統推進三大維度建設:戰略層面深度融入新城發展大局,全力保障軌交15號線南延伸段、南楓線等重大工程,推動城市能級躍升。功能層面精塑“15分鐘社區生活圈”,加速社區文體綜合服務中心、環衛設施二期等民生項目建設,讓城市溫度浸潤街巷肌理。宜居層面實施城市更新計劃,統籌推進河道治理、雨污分流改造、既有住宅加梯、高墜隱患整治等多項民心工程,以精細化治理織就美好生活圖景。
新治之曲,以多元共治繪就治理畫卷。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立足社會治理現代化要求,我們堅持以系統性思維謀全局、以整體性思維破藩籬,重塑基層治理體系。全域推進“美好社區·先鋒行動”,構建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治理新范式。聚焦青年友好型街區建設,謀劃成立社會組織創新中心,孵化培育各類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隊,以“項目化運作+品牌化培育”深耕社區沃土。持續深化“星海造夢計劃”,發掘治理達人與團隊,培育自治生態。創新“多格合一”治理體系,重構網格框架、強化力量配置,實現資源整合無壁壘、溝通協調無障礙、協同聯動無縫隙,讓治理效能如春潮涌動。
三軍思奮,斗必十倍。今日之金海,既有弄潮兒向濤頭立的勇毅,更懷弄墨客繪江山卷的從容。我們必將以破竹之勢劈開困局,以凌云之志擘畫壯美藍圖,讓每一棟樓宇都激蕩創新的潮音,讓每一條街巷都升騰幸福的煙火,讓每一寸土地都綻放文明的光彩,在長三角的壯闊版圖上鐫刻屬于金海的璀璨坐標。
以“健康守護者”之姿 答好新時代“奉賢答卷”
奉賢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副書記、區衛生健康委主任 謝興潛
“振奮精神、向新圖強”系列評論如激越號角,鼓動著衛生健康系統的奮進之心。作為守護群眾健康的答卷人,我們以系列評論為鏡,始終錨定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破思想之繭、尋動力之源、筑服務之基,全力繪就“新片區西部門戶、南上海城市中心、長三角活力新城”健康底色。
破認知壁壘,黨建引領聚合力。評論直指“小成即滿”的思想藩籬,促使我們以“人民健康”為初心,重構發展坐標系。創新構建“1+6+X”黨建聯建體系,依托“行走的健康吧”品牌矩陣,將健康服務精準送進宅基、企業、網格,“點單式”“直通車”模式讓優質資源從“零星散落”聚成“系統星河”。實施“聚英項目”,柔性引才100余名,帶來60余項新技術,推動多家醫療機構學科建設實現“彎道超車”,以“黨建紅”引領“健康綠”。
破發展瓶頸,醫聯合作增動能。突破“坐井觀天”的認知繭房,奉賢區以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為重要抓手,區政府與市六醫院簽署第六輪委托經營管理協議,全面推進區中心醫院提能升級,持續集聚優質專家資源。區奉城醫院、中醫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均與市級醫院建立合作關系,有效提升區域醫療服務水平。同時,著力深化10個專科聯盟建設,打造健康聯合體,推動健康服務模式從醫療“小天井”向“大健康”格局轉型。
破路徑依賴,深耕基層暖民心。評論中“破舊立新、勇往直前、擔當作為”的要求,與我們“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的追求不謀而合。目前,奉賢已完成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代化標準化建設,以硬環境改善推動全區基本醫療服務能力提升。1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高級以上職稱專家門診全覆蓋,讓“小病在社區、康復回基層”成常態。我們正以“將心比心”情懷辦好“關鍵小事”,把“民生清單”寫成“幸福賬單”。
破時代之考,篳路藍縷筑防線。系列評論的深刻之問,是對“初心是否堅守”的現實檢驗。當血透患者告別“市區奔波”、在“家門口”接上“生命線”,當居民手寫感謝信點贊“郊區也有好醫療”,我們更加懂得:初心是“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創造什么”的主動作為。面對健康需求升級的挑戰,我們正以“趕考”姿態筑牢公共衛生防線,新啟用的區公共衛生中心全面提升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水平;與東方美谷共建“功能護膚品研究院”,共同打造自主研發化妝品品牌“科美卿”;創新開展十大科普專項,讓健康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潮起賢城,奮楫者先。衛生健康系統將以評論為指引,把“敢為、敢闖、敢首創”融入“健康奉賢”建設。我們堅信,唯有以“頭雁”姿態領航,以“釘釘子”精神落實,才能讓健康成果更有溫度,為奉賢高質量發展筑牢健康基石。
記者:陸思婕 陳嘉安 傅瀟瑤 龔志斌 王東 錢子欣
視頻編輯:鐘子佳
編輯:何海丹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