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你真的要挖那些酒了?二十年前埋的,現在還能喝嗎?”
老李一臉狐疑地問道。
“那當然,我可是按照古法密封的,肯定比現在市面上那些所謂的陳年老酒香多了!”
王明拍著胸脯保證,眼神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忐忑.
“到時候你就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藏品了。”
01
1999年末的一個周末,王明參加了一場小型拍賣會。
那時他剛滿三十歲,是一家國企的中層管理人員。
工作穩定,收入不錯,對生活充滿期待。
拍賣會上,一批特殊年份的五糧液和茅臺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批酒是某酒廠為迎接新千年特別定制的限量版。
包裝精美,酒質上乘,全國限量發行僅2000箱。
王明當即下定決心要拍下其中的幾箱。
經過一番激烈競價,他最終以高出底價兩倍的價格拿下了四箱。
“你真有眼光啊,老弟!”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拍著王明的肩膀說道。
這位老者是當地有名的酒道專家,姓張,大家都尊稱他為張老。
“謝謝張老夸獎,我也是一時沖動。”王明謙虛地回應。
“知道嗎?我年輕時聽我爺爺說過,真正好的白酒埋在地下陳化,會有別樣的風味。”張老神秘地說。
王明來了興趣,連忙追問詳情。
張老告訴他,在古代,一些酒匠會將特制的酒埋在地下,等待多年后取出。
土壤的溫度和濕度條件,會讓酒的風味更加醇厚。
“不過現在很少有人這么做了,都講究科學儲存。”張老補充道。
王明卻被這個想法深深吸引了。
他想起自己農村老家那塊祖輩留下的宅基地。
房子雖然老舊,但后院的土地一直保持著原生態。
“要不然,我也試試?”王明心想。
回家后,他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李芳。
“你瘋了吧?那么貴的酒埋地下,萬一壞了怎么辦?”李芳不以為然。
“不會的,我會做好防護措施。”王明信心十足。
妻子見他主意已定,也不再多言。
王明開始認真研究起埋酒的各種注意事項。
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咨詢了多位酒業專家。
最終,他設計了一套嚴密的保存方案。
首先,他定制了四個優質木箱,每個箱子都經過特殊處理,能夠抵御濕氣。
然后,他在木箱外層包裹了三層防水材料。
最外層,他還特意涂上了一層天然樹脂,以增強密封效果。
準備工作完成后,王明選擇了一個周末,獨自驅車回到了老家。
老宅已經多年無人居住,院子里雜草叢生。
王明仔細勘察了后院的地形,最終選定了一塊向陽、排水良好的位置。
他挖了一個兩米深的大坑,確保地下水不會滲入。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將四箱酒放入坑中。
在填土前,他又在箱子四周鋪上了一層碎石,以助排水。
填完土后,他還在地面上做了標記,用特殊的方式記錄了埋酒的準確位置。
完成這一切后,王明站在夕陽下,看著被重新平整的土地,心中充滿期待。
“二十年后,這些酒該有多珍貴啊!”他暗自思忖。
他計劃在女兒婚嫁時,將這批埋藏多年的珍品作為嫁妝送給她。
那時候,這批酒一定身價倍增,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
帶著這樣的美好愿景,王明踏上了回城的路途。
02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
這二十年里,王明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3年,國企改制,王明成為下崗職工之一。
失業的打擊讓他一度陷入低谷。
但很快,他調整心態,決定自主創業。
憑借多年積累的人脈和經驗,他開了一家酒業貿易公司。
創業初期,困難重重,幾次險些倒閉。
李芳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著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2008年,他的公司終于站穩了腳跟。
隨后幾年,公司業務蒸蒸日上,王明也成了小有名氣的企業家。
他的酒業收藏也越來越豐富,從最初的幾箱擴展到了一個專業酒窖。
這個酒窖里存放著各個年代、各個產地的名貴白酒。
每當有朋友來訪,王明總愛炫耀他的收藏。
然而,關于那四箱埋在老家的白酒,他卻很少提起。
一方面是因為生活變化太大,他已經很少回老家。
另一方面,隨著對酒業知識的深入了解,他也漸漸意識到當初埋酒的做法可能并不科學。
但這個想法只是偶爾閃現,他并未真正放在心上。
他始終相信,自己當初的密封工作做得足夠好。
時間繼續流逝,王明的事業蒸蒸日上。
他的女兒王小雨也從當年的小姑娘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小雨在國外讀完大學后,回國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2019年底,小雨帶回了自己的男朋友,兩人已經談婚論嫁。
這讓王明想起了當年埋酒的初衷。
“是時候把那些酒挖出來了。”一個周末的晚上,王明對妻子說道。
李芳愣了一下,隨即恍然大悟:“你說的是埋在老家的那幾箱酒?”
“對,都二十年了,按理說現在應該是最好的品嘗時機。”王明點點頭。
“你確定還記得埋在哪里嗎?”李芳有些擔憂。
“當然記得,我做了標記的。”王明信心滿滿。
然而,當他聯系老家村委會打聽老宅的情況時,卻得知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原來,兩年前村里進行了土地整合,他們家的老宅連同周圍幾戶的地塊一起,被一家房地產公司買下了。
目前正在進行前期規劃,準備開發成一個高端住宅小區。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王明頓時慌了神。
他立即聯系了那家房地產公司,希望能夠在開發前取回自己埋藏的白酒。
經過一番周折,他終于聯系上了負責該項目的項目經理劉強。
“劉經理,我有個特殊請求...”王明將埋酒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對方。
出乎意料的是,劉強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王總,您的故事太有意思了!”劉強興奮地說,“我有個提議,不知道您是否愿意考慮。”
劉強建議,將挖掘白酒的過程做成一次公開活動。
邀請媒體記者和當地居民共同見證,為即將開發的樓盤做一次別開生面的宣傳。
“想想看,'塵封二十載,品味歲月滄桑',這樣的主題多吸引人啊!”劉強滿懷熱情地說。
王明稍作思考,便同意了這個提議。
畢竟,這樣不僅能順利取回自己的酒,還能為自己的收藏增添一段佳話。
雙方很快達成協議,定在一個月后的周末舉行挖掘活動。
臨近挖掘的日子,王明越發緊張起來。
他開始擔心,經過二十年的埋藏,那些酒是否還完好無損。
夜深人靜時,他甚至會做夢,夢見自己打開箱子,里面的酒瓶全都破碎了。
每次從這樣的噩夢中驚醒,他都會冷汗淋漓。
但白天,他又會說服自己:以當年的密封工藝,應該不會出問題。
就這樣,在忐忑與期待中,挖掘的日子終于到來了。
03
挖掘儀式定在周六上午十點開始。
為了這一天,劉強做了充分準備。
他派人在老宅的院子里搭建了臨時看臺。
還專門聘請了一位考古專家,全程指導挖掘工作。
現場的安全措施也做得十分到位。
宣傳方面,劉強更是下足了功夫。
他邀請了當地的幾家媒體記者,包括電視臺和報社。
消息發布后,還引來了不少自媒體博主的關注。
“二十年前埋下的頂級白酒,今朝重見天日”的消息在當地傳開。
許多人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心。
挖掘當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
王明一大早就和妻子、女兒一起抵達了現場。
看到熟悉而又陌生的老宅,王明心中百感交集。
這里承載著他太多的童年記憶。
如今,它即將消失在城市化的浪潮中。
而他埋下的那幾箱酒,將成為這段往事最后的見證。
“爸,你當年真的在這兒埋了那么多好酒啊?”王小雨好奇地問。
“那當然,都是限量版的珍品,現在市面上已經買不到了。”王明驕傲地說。
“到時候可以給我一瓶嘗嘗嗎?”小雨撒嬌道。
王明笑著刮了刮女兒的鼻子:“當年埋下這些酒,就是打算將來給你做嫁妝的。”
小雨聞言,眼睛頓時亮了起來:“真的嗎?那我可得好好珍藏。”
“嗯,如果它們還保存得好的話。”王明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擔憂。
九點半左右,賓客陸續到達。
王明的幾位酒友也專程趕來,想見證這一特殊時刻。
他們中有人同樣是收藏家,對埋藏多年的白酒充滿好奇。
也有人持懷疑態度,認為白酒不同于紅酒,不適合長時間埋藏。
“老王,你這么多年不挖,倒是給足了懸念啊!”老李打趣道。
“這不是想讓它們充分陳化嘛。”王明笑著回應。
十點整,活動正式開始。
劉強致簡短的歡迎詞,介紹了這次活動的背景和意義。
然后,他請王明上臺,分享當年埋酒的初衷和過程。
王明站在眾人面前,回憶起二十年前的決定。
“當時我剛接觸收藏不久,對很多事情還不夠了解。”他坦誠地說。
“但我相信,一個人做事,貴在有恒心、有毅力。”
“二十年前埋下的不僅僅是酒,還有一份對未來的期許和堅持。”
他的一番話,引起了在場觀眾的共鳴和掌聲。
接著,考古專家上前,簡要講解了挖掘的注意事項。
“雖然不是文物,但我們也要用專業的方法進行挖掘。”專家強調道。
“以免損壞里面的物品。”
隨后,幾名工人在王明的指引下,開始了挖掘工作。
王明記得,當年他埋酒的地方是在老宅后院的東南角。
那里有一棵老槐樹,他就是以樹為參照物確定的位置。
然而,當他來到后院時,發現那棵老槐樹已經不在了。
“樹呢?那棵老槐樹呢?”王明焦急地問道。
“去年臺風過境,那棵樹被刮倒了,我們就清理掉了。”村里的老張回答。
這下可難住了王明。
沒有了關鍵的參照物,他一時無法確定準確位置。
在場的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尷尬。
眼看著記者們開始竊竊私語,劉強的表情也不太好看。
這時,王明靈機一動,想起了另一個標記。
當年在埋酒的同時,他還特意在院墻上刻了一個不起眼的記號。
如果院墻還在,他就能找到準確位置。
幸運的是,老宅雖然破敗,但院墻還基本完好。
王明沿著院墻仔細找尋,終于在一個角落發現了那個模糊的記號。
根據記號和他的記憶,他重新確定了埋酒的位置。
“就是這里了!”王明信心滿滿地說。
工人們按照他的指示,重新開始挖掘。
04
挖掘工作正式開始。
兩名工人手持鐵鍬,小心翼翼地挖掘著軟土。
周圍的人們屏息凝視,生怕錯過任何細節。
王明站在最前排,雙手微微顫抖。
二十年的等待,即將迎來結果。
他的內心充滿了復雜的情緒。
期待、緊張、擔憂,各種感覺交織在一起。
李芳悄悄握住了他的手,給予他無聲的支持。
挖掘進行得很慢,為了不損壞可能的發現物。
工人們每挖一鏟土,都要仔細查看有無異常。
大約半小時后,坑已經挖到了一米多深。
然而,還沒有任何發現。
現場的氣氛開始有些沉悶。
一些圍觀的村民開始懷疑是否真的有埋藏的酒。
“會不會記錯地方了?”有人小聲嘀咕。
“說不定早就被人挖走了。”另一個人猜測道。
這些議論聲傳入王明的耳中,讓他更加焦慮。
“肯定就是這個位置,不會錯的。”他堅定地對劉強說。
劉強點點頭,示意工人繼續挖掘。
又過了二十分鐘,其中一個工人的鐵鍬突然碰到了硬物。
“有東西!”工人大聲喊道。
現場頓時沸騰起來。
所有人都圍攏過來,想一睹究竟。
工人放下鐵鍬,用手小心地撥開周圍的泥土。
漸漸地,一個木箱的輪廓顯現出來。
“真的有!”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驚嘆聲。
王明的心跳加速,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二十年的等待,終于有了結果。
工人們繼續挖掘,很快就露出了整個木箱的表面。
從外觀上看,木箱保存得相當完好。
表面的防水層雖有些老化,但基本完整。
這一發現讓王明松了一口氣。
至少從外表看,他的密封工作是成功的。
在考古專家的指導下,工人們小心地將木箱四周的土全部清理干凈。
然后,用繩子將箱子固定,準備吊出地面。
“慢點,慢點,別碰壞了里面的東西。”王明緊張地喊道。
在眾人的注視下,第一個木箱終于被吊出了地面。
緊接著,工人們繼續挖掘,又陸續發現了其余三個木箱。
四個木箱并排放在地上,引來一片驚嘆聲。
“看起來保存得不錯啊,王總!”劉強拍著王明的肩膀說。
王明微微點頭,但內心仍有些忐忑。
外表完好,不代表內容物也安然無恙。
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
在眾人的期待中,工人們用工具小心地撬開第一個木箱的蓋子。
隨著“咔嚓”一聲,塵封二十年的木箱終于被打開了。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伸長脖子想看清箱子里的內容。
05
當第一個木箱的蓋子完全打開時,現場頓時一片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