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全球政治經(jīng)濟格局變化得太快,中美之間的競爭幾乎成了全世界關注的頭等大事。在這個背景下,一個法國軍事專家拋出了一句挺炸裂的話:“連馬來西亞都看明白了,美國沒有任何機會了。”這話聽著有點聳人聽聞,但細想又覺得有點道理。馬來西亞,一個東南亞的中等國家,怎么就成了國際局勢的“風向標”?美國到底在亞太地區(qū)碰上了啥麻煩?中國崛起又給世界帶來了啥變化?
一、馬來西亞的外交政策轉(zhuǎn)變
馬來西亞在東南亞不算大國,但位置關鍵,扼守馬六甲海峽,經(jīng)濟也不差,算得上是個有分量的玩家。過去幾十年,馬來西亞外交一直走中立路線,在各大國之間左右逢源,不站隊、不惹事。但最近幾年,情況變了,尤其是在中美博弈越來越激烈的時候,馬來西亞的態(tài)度和選擇開始有點不一樣了。
先說跟中國的關系。中馬建交是1974年的事,那時候關系還挺冷淡,但到了21世紀,尤其是中國經(jīng)濟起飛后,兩國關系熱得不行。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出來后,中馬合作一下子上了好幾個臺階。
2023年,中國海關數(shù)據(jù)顯示,中馬雙邊貿(mào)易額達到1902.4億美元,中國連續(xù)15年穩(wěn)坐馬來西亞最大貿(mào)易伙伴的位子。這數(shù)字說明啥?說明馬來西亞的經(jīng)濟跟中國綁得越來越緊,中國市場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
除了錢上的合作,政治和安全領域的互動也多了起來。2023年,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公開說:“中國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這話不是隨便說說的,背后是實打?qū)嵉男袆印1热纾R來西亞參與了不少“一帶一路”項目,像東海岸鐵路這種大工程,都是中國投資的重點。這幾年,中馬高層互訪也挺頻繁,關系可以說進入了“蜜月期”。
再看看跟美國的關系。美國一直是馬來西亞的大客戶,貿(mào)易額不小,安全上也有合作。但最近幾年,美國搞了個“印太戰(zhàn)略”,想拉著盟友一起對付中國,馬來西亞卻沒完全買賬。2024年,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在一次國際會議上說了:“我們不選邊站隊,一切從自身利益出發(fā)。”這話聽著挺硬氣,意思很明白:美國你別指望我當你的馬前卒。
為啥會有這種態(tài)度?一方面,馬來西亞不想卷進大國沖突,怕站錯隊吃虧;另一方面,美國在亞太的控制力確實不如以前了,馬來西亞自然得重新盤算自己的位置。比起跟著美國“硬剛”中國,馬來西亞明顯更愿意跟中國做生意,畢竟經(jīng)濟利益擺在那兒。
二、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困境
美國在亞太混了幾十年,靠著強大的軍事和盟友體系,一直是“老大”。但現(xiàn)在情況變了,中國崛起、盟友不齊心,美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法國軍事專家那句“美國沒機會了”,可能就是沖著這點來的。
先說軍事。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基地不少,像日本、韓國、關島都有重兵。但這幾年,美國自己國內(nèi)問題一大堆,經(jīng)濟壓力、政治撕裂,國防預算都開始縮水。反過來,中國軍事實力蹭蹭往上漲,尤其是海軍。2024年美國國防部的報告說了,中國海軍艦艇數(shù)量已經(jīng)超美國,成了全球最大。這可不是小事,意味著亞太的軍事平衡正在變,美國的“震懾力”大不如前。
再加上中國自己的武器進步很快,像東風導彈、航母這些硬家伙,讓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行動自由度變小。以前美國航母在南海晃一圈,大家都得掂量掂量,現(xiàn)在中國有了反制手段,美國的威風自然打折扣。
除了軍事,美國的盟友體系也開始松動。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這些國家,過去都是鐵桿跟班,但現(xiàn)在情況復雜了。以日本為例,表面上跟著美國喊“對抗中國”,但經(jīng)濟上離不開中國。2023年,日本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省的數(shù)據(jù)顯示,日本對華出口占總出口的20%以上。中國要是生氣了,日本企業(yè)日子不好過。所以,日本在對華政策上經(jīng)常“嘴硬心軟”,不敢真跟中國翻臉。
澳大利亞也差不多。前幾年因為跟美國站隊,澳中關系搞得很僵,鐵礦石、葡萄酒這些出口全受影響。后來澳大利亞自己也扛不住了,開始緩和跟中國的關系。盟友這種“腳踩兩只船”的態(tài)度,讓美國的“印太戰(zhàn)略”執(zhí)行起來困難重重。
三、中國崛起對全球格局的影響
中國這幾十年的變化,簡直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從經(jīng)濟到國際影響力,中國都成了繞不開的大玩家。在中美博弈里,中國不光守住了自己的地盤,還在全球舞臺上越來越有話語權(quán)。
先說經(jīng)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jīng)濟一直在高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5年中國GDP能到22萬億美元,占全球的20%以上。這啥概念?就是說全球五分之一的經(jīng)濟活動跟中國有關。中國不光是“世界工廠”,還在科技、基建上甩開很多人。比如高鐵,中國的高鐵網(wǎng)已經(jīng)全球最牛,里程數(shù)甩第二名好幾條街。
經(jīng)濟強了,底氣就足。中國現(xiàn)在不光自己賺錢,還帶著其他國家一起發(fā)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很多都是中國幫著建的,這讓中國在發(fā)展中國家里特別有號召力。
經(jīng)濟強了,國際影響力自然也上去了。中國這幾年在全球治理上很活躍,像“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理念,提出來就得到了不少國家支持。據(jù)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到2024年,已經(jīng)有150多個國家和組織加入“一帶一路”,項目遍布亞洲、非洲、歐洲。這不光是經(jīng)濟合作,還拉近了政治關系。
在聯(lián)合國、世貿(mào)組織這些地方,中國的聲音也越來越響。過去都是美國說了算,現(xiàn)在中國能跟美國掰掰腕子,甚至在一些問題上占上風。這讓全球秩序開始有點“多極化”的味道,美國一家獨大的日子不好過了。
馬來西亞在中美博弈里的表現(xiàn),其實挺值得琢磨。作為一個中小國家,它沒啥硬實力跟大國硬碰硬,但通過靈活的外交,愣是在夾縫里活得挺滋潤。法國軍事專家說“馬來西亞都看明白了”,可能就是指它這種“識時務”的態(tài)度。
馬來西亞外交有個特點,就是獨立自主。美國拉它入伙,它不完全聽;中國靠攏它,它也不全倒過去。2024年東盟峰會,馬來西亞就說了:“我們不做任何人的棋子,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這話聽著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
比如南海問題,馬來西亞跟中國有爭議,但沒撕破臉。雙方通過談判把分歧控制住,既保住了自己的權(quán)益,又沒把關系搞僵。這種“和氣生財”的做法,挺符合中小國家的生存之道。
除了自己玩得轉(zhuǎn),馬來西亞還很會抱團取暖。東盟是它的主場,2024年當東盟輪值主席國時,馬來西亞推了不少合作項目,把東盟內(nèi)部捏得更緊。這不光是給自己加分,也讓東盟在國際上有更大聲音。跟亞太經(jīng)合組織(APEC)這些平臺合作,也讓馬來西亞不至于在大國博弈里太孤單。
四、為啥說“美國沒機會了”?
回到法國軍事專家那句話,“連馬來西亞都看明白了,美國沒有任何機會了”,這話不是隨便瞎說的。馬來西亞的轉(zhuǎn)變,其實是全球格局變遷的一個縮影。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下降,不光是軍事和盟友的問題,更深層的是它沒跟上世界變化的節(jié)奏。
中國崛起、新興國家抬頭,全球不再是美國說了算的單極世界。馬來西亞這種國家,能看清這點,調(diào)整自己的策略,自然就站到了更有利的位置。美國要是還想著靠老辦法壓人,估計真會越來越吃力。
未來咋走?美國要想翻盤,得正視現(xiàn)實,別老想著單打獨斗。跟中國、跟其他國家合作,搞個大家都接受的新秩序,可能還有點戲。不然,光靠喊口號、拉盟友,怕是真沒啥機會了。
總的來說,法國軍事專家這句“連馬來西亞都看明白了,美國沒有任何機會了”,背后是大國博弈和全球變遷的真實寫照。馬來西亞用自己的選擇,告訴我們世界正在變,美國的霸權(quán)不是鐵板一塊,中國的影響力也不是虛的。
未來幾年,中美之間的較量肯定還會有新故事,咱們普通人就擦亮眼睛,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會變成啥樣。你覺得呢?中美博弈下一步會咋走?歡迎留言聊聊,咱們一起琢磨這個大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