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馮老師,您真的不能再考慮一下嗎?”桑寧的眼睛里含著淚水。
“我已經決定了,有些路,走過了就回不去了。”馮境然輕聲回答,目光溫和卻堅定。
“但是您走了,我們怎么辦?那些流言蜚語就這樣勝利了嗎?”桑寧緊握雙拳。
“真相終會浮出水面,只是需要時間。”馮境然整理著桌上的教案。
“那您至少告訴我,為什么不為自己辯解?”桑寧的聲音有些顫抖。
“有些事,辯解反而是對自己尊嚴的褻瀆。”馮境然站起身,輕輕拍了拍桑寧的肩膀,“記住,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堅持做真實的自己。”
1
馮境然站在講臺上,目光掃過教室里的四十三張面孔。
他的眼神溫和,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堅定。
時鐘指向下午四點三十分,陽光透過窗戶斜斜地灑在幾排課桌上。
這是他作為班主任的第五個年頭,是帶領學生們沖刺高考的關鍵一年。
“今天我們班上轉來一位新同學,”馮境然向門口示意,“桑寧同學,請進來自我介紹一下。”
一個身材瘦小的女孩走進教室,眼神中帶著些許不安。
她的聲音不大,自我介紹簡短得幾乎只有姓名和原來的學校。
馮境然注意到角落里幾個學生交換的眼神,他們正無聲地評判著這個半途插班的同學。
“桑寧同學成績穩定,特別是語文有獨到見解,希望大家能幫助她盡快適應新環境。”
桑寧坐在教室中間靠窗的位置,陽光照在她略顯單薄的背影上。
馮境然在心里對自己說,這個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注。
三周后的晚自習,馮境然批改完作業發現桑寧的作文異常出彩。
那是一篇關于“等待”的議論文,思路清晰卻又不落俗套。
放學鈴響后,他叫住了正準備離開的桑寧。
“你的文章寫得很好,有自己的思考,”馮境然翻開作業本,“但是在論證部分還可以再豐富一些。”
桑寧有些驚訝,她不習慣被老師單獨表揚。
“我只是寫了自己的想法,可能不太符合高考要求。”
馮境然搖搖頭,“高考不是模板的復制,而是思維的展示。”
“你有文學天賦,應該更自信一些。”
從那天起,馮境然開始給桑寧額外的寫作指導。
他會在批改作業時寫下詳細的評語,有時甚至整頁的建議。
他推薦給桑寧一些名家散文和經典小說,鼓勵她拓寬閱讀面。
在馮境然的鼓勵下,桑寧開始參加學校的讀書會,偶爾發表自己的見解。
她的眼神中逐漸有了光彩,發言也不再怯懦。
那些細微的變化,馮境然都看在眼里,像是看著一朵花慢慢綻放。
同時,班上的其他學生也得到馮境然的悉心照顧。
他為成績優異的藍馨瑜設計了更有挑戰性的閱讀清單。
對理科強、語文弱的李明辰,他制定了針對性的作文訓練計劃。
每天晚上,教學樓熄燈時,馮境然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后一個熄滅。
他的辦公桌上常常堆滿學生的作業和自己手寫的批注。
這樣的付出,是每一位認真的老師的日常。
馮境然從不覺得這有什么特別,對他而言,這只是職責所在。
2
春天來臨時,桑寧的一篇文章在省級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
這是學校近三年來在該比賽中的最好成績。
校長在周一的升旗儀式上表揚了桑寧和指導老師馮境然。
桑寧站在國旗下,臉頰微紅,目光中是難以掩飾的喜悅和感激。
馮境然站在人群中,為這個曾經不自信的女孩感到由衷的高興。
然而就在同一天下午,班級微信群里的氣氛有了微妙的變化。
藍馨瑜的母親許婉琪發了一條看似普通的問候:“老師們辛苦了,希望能一視同仁地關注每一位學生。”
這句話像一顆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激起了一圈漣漪。
另一位家長跟進:“確實,孩子們都在沖刺階段,都需要老師的指導。”
還有人直接問:“馮老師,您覺得我們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樣?需要額外輔導嗎?”
馮境然看到這些信息時,正在備課。
他回復得很平靜:“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我會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當指導。”
“如果家長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來校交流。”
這個回應看似平息了討論,實則暗流涌動。
許婉琪是當地一家知名企業的高管,在家長群中頗有影響力。
她的女兒藍馨瑜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尖子生,語文成績尤為出色。
然而最近一次月考,藍馨瑜的語文成績卻意外地下滑了幾分。
許婉琪將這歸因于馮境然對桑寧的“特殊關注”。
她開始在私下場合向其他家長暗示:“有些老師喜歡培養'潛力股',反而忽視了原有的好學生。”
這種說法在一些家長中引起共鳴,特別是那些孩子成績一直不錯的家長。
他們開始私下討論,質疑馮境然的教學方法和精力分配。
周三的晚自習,馮境然講評完一篇模擬試題后,留下桑寧和幾個作文需要修改的學生。
恰好藍馨瑜也在其中,她坐在教室前排,表情有些冷淡。
“老師,您為什么總是表揚桑寧的文章?”藍馨瑜突然問道,聲音里帶著不滿。
馮境然看了她一眼,平靜地說:“因為她的進步很大,而且文章確實有獨到之處。”
“那我的呢?我以前不是一直都是班上作文最好的嗎?”
“你的文章結構嚴謹,論證有力,但最近有些過于公式化,”馮境然指出,“如果能加入更多個人思考,會更有說服力。”
藍馨瑜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一言不發地低頭修改作文。
放學后,馮境然在走廊遇到專程來接女兒的許婉琪。
許婉琪穿著職業套裝,舉止優雅但眼神銳利:“馮老師,能占用您幾分鐘時間嗎?”
馮境然點點頭,帶她去了辦公室。
許婉琪開門見山:“馨瑜最近語文成績下滑,我想了解一下原因。”
“可能是備考壓力造成的暫時波動,”馮境然解釋,“馨瑜的基礎很好,只是最近的作文有些程式化。”
“是嗎?我聽說您最近很關注那個轉校生,甚至親自指導她參加比賽?”許婉琪的語氣中帶著質疑。
馮境然直視著她的眼睛:“我關注每一個學生,會根據他們的不同需求給予指導。”
“桑寧在寫作上有天賦,所以我鼓勵她參賽;同樣,我也為馨瑜制定了適合她的閱讀計劃。”
許婉琪的表情緩和了一些,但眼神依然不信任:“希望您能更多地關注那些一直表現優秀的學生,畢竟他們是學校的招牌。”
馮境然送走許婉琪后,站在窗前深深地嘆了口氣。
他沒有想到,自己盡職盡責的教學工作,竟然會被誤解成“偏心”。
3
事情的發展比馮境然預想的要糟糕得多。
期中考試成績公布后,藍馨瑜的語文成績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又下降了兩分。
這在平時或許不算什么,但在高考備考的關鍵階段,每一分都牽動人心。
許婉琪再也無法保持冷靜,直接找到了學校教務主任。
她聲稱馮境然“教學不力”,“偏心特定學生”,甚至暗示他與桑寧的關系“過于親密”。
這些話語一出,如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教務主任雖然了解馮境然的為人,但面對許婉琪的施壓,只能表示“會關注情況”。
消息很快在家長群里傳開,一些平時不太發言的家長也開始站隊。
“聽說馮老師經常單獨輔導那個轉校生?”
“我家孩子說,馮老師下課后總是和桑寧聊很久。”
“現在的師生關系確實需要注意分寸...”
這些話語雖然不指名道姓,卻足以讓人聯想翩翩。
馮境然被學校叫去談話的那天,恰好是個陰雨天。
雨水打在窗戶上,像是無數細小的嘆息。
校長辦公室里,坐著校長、教務主任和年級組長。
“境然啊,最近有些家長反映...”校長欲言又止。
“我知道了,”馮境然平靜地打斷他,“關于我偏心桑寧,忽視其他學生的傳言。”
校長點點頭,有些尷尬:“我們都知道你的為人,但是...”
“但是許婉琪女士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是嗎?”馮境然的聲音依然平靜,但帶著苦澀。
“不僅僅是她,已經有十幾位家長聯名要求調查,”教務主任補充道,“雖然我們相信你,但必須有所表態。”
馮境然沒有爭辯,只是從包里拿出一個筆記本。
“這是我對每個學生的教學記錄,包括輔導時間、內容和進步情況,”他翻開筆記本,“大家可以看看,我是否真的'偏心'。”
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批注詳盡,日期清晰。
藍馨瑜的頁面上同樣有大量筆記,甚至比其他同學還要多。
校長翻閱后,長嘆一口氣:“這些家長太過分了,完全是無中生有。”
“我會在下次家長會上澄清的,”校長拍拍馮境然的肩膀,“你安心教學,不要受影響。”
馮境然點點頭,但心里明白,一旦信任被打破,很難再完全修復。
走出辦公室時,他在走廊遇到了桑寧,女孩的眼睛紅紅的,顯然哭過。
“馮老師,對不起,都是因為我...”
馮境然搖搖頭:“這不是你的錯,每個人都有追求進步的權利。”
“但是那些流言...”
“流言止于智者,”馮境然微笑著說,“繼續努力,不要辜負自己的天賦。”
桑寧的父母是普通工人,在得知事情后,專門請假來到學校。
“馮老師,我們知道您是真心幫助寧寧的,”桑寧父親誠懇地說,“如果需要,我們可以站出來說明情況。”
馮境然感動于這份信任,卻也明白這可能會讓桑寧成為更多流言的目標。
“謝謝你們的支持,但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寧寧安心學習,”他說,“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
隨后幾天,馮境然依然堅持正常教學,仿佛什么都沒發生過。
但每當他走進辦公室,總能感受到同事們欲言又止的目光。
每次走進教室,都能察覺到學生們微妙的情緒變化。
藍馨瑜開始刻意回避與他的眼神接觸,而其他一些學生則時不時交頭接耳。
只有桑寧和幾個相信他的學生,依然如常地請教問題、交流想法。
馮境然明白,自己的教學環境已經被無形地污染了。
4
半個月后的家長會,是壓垮馮境然的最后一根稻草。
會議室里座無虛席,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息。
馮境然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班級情況和備考計劃,然后問道:“家長們有什么問題想要交流的嗎?”
一陣沉默后,許婉琪站了起來。
她穿著得體的套裝,聲音平和卻帶著不容忽視的銳利:“馮老師,我想問一下,您是如何平衡對不同學生的關注度的?”
馮境然早已預料到這個問題:“我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個性化指導,確保每個人都能得到應有的關注。”
“是嗎?”許婉琪輕笑一聲,“那為什么有些學生能得到您的'特別指導',而其他人卻在成績下滑時得不到足夠重視?”
教室里的氛圍瞬間凝固。
馮境然深吸一口氣,走向講臺旁的投影儀。
他插入U盤,屏幕上顯示出一張表格:“這是我對每個學生的輔導記錄,包括時間、內容和頻率。”
表格清晰地顯示,馮境然確實給予了班上每個學生適當的關注。
藍馨瑜的輔導時間甚至比桑寧還多,只是內容和方式有所不同。
“我從不偏心任何學生,”馮境然的聲音堅定而平靜,“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
許婉琪顯然沒有預料到這一手,一時語塞。
桑寧的父親趁機站起來:“我女兒從轉學來到現在,多虧了馮老師的幫助才有這么大進步,我們全家都非常感謝。”
另一位家長也附和:“我兒子說馮老師經常犧牲休息時間批改作業、答疑解惑,真的很負責任。”
氣氛似乎開始轉變,但許婉琪并不打算輕易放棄。
“數據可以造假,”她冷冷地說,“關鍵是看結果,為什么有的學生成績在下滑?”
“高考備考是一個過程,成績有波動是正常的,”馮境然回應道,“關鍵是找到問題所在,共同解決。”
“馨瑜的作文最近確實有些程式化,我們已經制定了針對性的訓練計劃,相信很快會有改善。”
許婉琪還想說什么,但校長適時站起來結束了討論:“各位家長,我們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幫助孩子們考出好成績。”
“有什么問題可以會后私下交流,不要占用大家的時間。”
家長會結束后,馮境然獨自留在空蕩蕩的教室里。
窗外的天空陰沉沉的,像是他此刻的心情。
第二天一早,馮境然敲開了校長辦公室的門。
他手里拿著一份打印整齊的辭職報告。
“你是認真的嗎?”校長難以置信地問。
馮境然點點頭:“在互不信任的環境中,我無法有效地教學。”
“那些都只是誤會,會澄清的,”校長試圖挽留,“再說現在換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
“正因為考慮到學生,我才決定離開,”馮境然平靜地說,“現在的氛圍已經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我已經聯系了姜晴老師,她教學經驗豐富,可以接替我的工作。”
校長知道馮境然的性格,一旦決定的事情很難改變。
最終,他無奈地接受了辭職報告:“至少等到下周一交接完畢再離開吧。”
馮境然同意了這個安排,開始整理自己的教案和資料。
消息很快傳開,學生們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馮老師,您不能走啊,”李明辰急切地說,“還有不到半年就高考了。”
“姜老師會比我做得更好的,”馮境然微笑著安慰他們,“我會把每個人的學習情況都詳細記錄下來交給她。”
桑寧站在教室后門,眼睛紅紅的,卻沒有上前。
她知道,馮老師的離開,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己。
最后一節課上,馮境然沒有講新內容,而是分享了自己對學習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知識不僅僅是為了應試,而是塑造你們看世界的方式,”他說,“希望你們不僅能考出好成績,更能成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下課鈴響起時,教室里出奇地安靜。
馮境然收拾好講臺上的書本,向學生們鞠了一躬:“謝謝你們,這段時間我很開心。”
然后,他轉身走出教室,沒有回頭。
5
馮境然離開后的第一周,學校安排姜晴接任班主任。
姜晴是一位教齡十五年的資深教師,曾帶出多屆高分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