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希伯來書》第十三章第七節寫道:“你們要記住那些引導過你們的人,他們曾把神的道理傳講給你們。”
每當清明時節來臨,眾多基督徒家庭便會遇到一個棘手的難題:身為基督徒,究竟能否參與祭祖的活動呢?
有人堅稱這是拜偶像的行為,而有人則認為這是盡孝道的表現。
面對這一令人左右為難的問題,一位年邁的牧師,憑借著圣經中的三句箴言,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解答。
那么,究竟是哪三句經文呢?它們又能如何指引我們找到答案呢?
陳牧師剛結束周日的禮拜,教會大廳里似乎還回響著詩班那悠揚的歌聲。這時,一個身材瘦削的年輕人急匆匆地走到他面前,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陳牧師,我是小董,能占用您一點時間嗎?”
陳牧師認出了他,是去年受洗的新信徒。他溫和地示意小董坐下,并遞給他一杯溫水。
小董緊握著水杯,眼眶有些發紅:“牧師,清明節快到了,我媽非要我回老家祭祖。我跟她說我現在是基督徒,不能參加這種活動??伤f我要是不回去,就和我斷絕關系……”
陳牧師輕輕嘆了口氣,他知道每年清明前后,總會有信徒來咨詢類似的問題。他問道:“你媽媽為什么這么堅持呢?”
小董苦著臉說:“她說我信了洋教就不要祖宗了,成了忘恩負義的人。我跟她解釋說基督教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但她就是不聽。”
陳牧師站起身,走到書架前拿出一本圣經,然后對小董說:“今天下午我陪你去趟你家吧。”
小董愣住了,有些不敢相信地說:“牧師,這太麻煩您了。再說我媽對基督教有偏見,您去了……”
“沒關系,”陳牧師微笑著打斷了他,“有時候,我們需要用行動來化解誤會。”
當天下午,陳牧師和小董來到了一個老舊的小區。小董的母親楊阿姨正在陽臺上晾衣服,看到兒子帶著一個陌生人回來,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媽,這是我們教會的陳牧師?!毙《÷暤亟榻B道。
楊阿姨沒吭聲,轉身進了屋。陳牧師并不在意,跟著小董進了客廳。屋子收拾得很干凈,墻上掛著一張全家福,照片上的一家三口笑得十分溫暖。
“阿姨,打擾了。”陳牧師禮貌地說,“我今天來,是想和您聊聊關于清明節的事。”
“有什么好聊的?”楊阿姨端著一壺茶走出來,語氣有些沖,“你們教會不是不讓拜祖先嗎?”
“請問您知道為什么要在清明節祭祖嗎?”陳牧師接過茶杯,語氣平和地問道。
楊阿姨愣了一下,然后說:“這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嗎?慎終追遠,緬懷祖先?!?/p>
“對,”陳牧師點點頭,“您說得很對。那您覺得,一個人信了基督教,就一定要否定這種美德嗎?”
楊阿姨放下茶壺,眉頭緊皺:“可你們不是說這是拜偶像嗎?”
陳牧師從圣經中翻開一頁:“阿姨,讓我給您讀三段經文。這三段經文,可能會讓您對基督教有不一樣的認識?!?/p>
他的手指輕輕滑過書頁,目光溫和地說:“第一段經文是出埃及記第20章第12節:‘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p>
“這是圣經里的話?”楊阿姨的語氣明顯緩和了一些。
“是的,這是上帝給我們的十條誡命之一。在基督教里,孝道是極其重要的。”陳牧師繼續說,“您知道嗎?這條誡命在十誡中排第五,是所有與人相關的誡命中的第一條?!?/p>
小董坐在一旁,眼睛里閃爍著光芒,他從未從這個角度思考過這個問題。
“第二段經文在提摩太前書第5章第8節?!标惸翈煼叫录s部分,“‘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p>
楊阿姨端起茶杯的手微微顫抖了一下。
“阿姨,您知道為什么我要念這兩段經文嗎?”陳牧師輕聲問道。
楊阿姨搖搖頭,但她的表情已經不像開始時那么抗拒了。
“因為這些經文告訴我們,對父母和祖先的孝敬與尊重,不僅不違背信仰,反而是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标惸翈煼畔率ソ洠暗赡軙枺@和清明祭祖有什么關系呢?”
“是啊,”楊阿姨終于開口了,“你們不是說這是迷信嗎?”
陳牧師微笑著說:“這就要說到第三段經文了。這段經文可能會讓您對整個問題有個全新的認識?!?/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