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地球已存在46億年。與之相比,自1970年興起并確立下來的世界地球日,放在地質年代的衡量尺度上,存在的時間不過須臾。但就是在這樣一段相對短暫的時間之中,人類卻已經深深地重新理解與地球的共生關系。一切研究地球的科學也匯聚形成一大類專門的學科:地球科學。
地球科學(earth science,又名geoscience)是以地球系統(包括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間)的過程與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為研究對象的基礎學科,涵蓋地質學、地理學及其衍生學科。
地球科學也是一門跨越時空維度的學科,其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中深層的聯結——從板塊運動塑造大陸的軌跡,到季風循環影響生態的韻律,地球系統的每一次脈動都在編織萬物共生的網絡。
今天正值第56個世界地球日,我們希望借此契機推薦7本關于地球的書籍給大家。
暢想20億年前,在深海熱液噴口處的涌動之中,古菌與細菌正在發生一次不可思議的結合。
當有人拾起一塊紋路粗糙的礦石,當目光掃過地圖上的等高線,當雨水裹挾著古老的記憶穿過千千萬萬年——我們正共感著地球的呼吸。
確立地球日的意義,在于不斷提示大家意識到,所有生命都是地球系統的組成部分。每一份對地球運行規律的理解,每一次地質思維的散發,都在為未來的可持續性積累可能。
世界礦物圖鑒
[丹]奧勒·約翰森 / 著
劉銜宇 /譯
2025 年4月
→ 給礦物迷的實用尋寶手冊
△方解石,產自英國德比郡。
是否還記得,什么時候第一次接觸到「地質」這個概念?
大概是從一塊石頭開始。
本書是丹麥哥本哈根地質博物館前策展人奧勒·約翰森(Ole Johnsen)基于博物館中珍貴的礦物藏品和他的私人藏品編寫的一本介紹礦物的圖鑒。
本書主要面向熱心的業余礦物收藏家和愛好者,不僅限于專業的礦物學家。所以對于那些在學術上具有重要意義但對私人收藏吸引力較小的礦物,如部分黏土礦物,書中采用略微簡化的介紹方式,但不失精準,同時便于理解。
《世界礦物圖鑒》以此為標準收錄了500余種礦物,配以詳細介紹。不僅展示了礦物的浩瀚多樣,也通過顯微與宏觀的雙重視角,向讀者呈現了礦物內部有序結構所帶出來的奧妙。
圖鑒部分以600余幅極具代表性的礦物標本及其晶體結構高清彩圖搭配對礦物性質的文字描述,綜合介紹了每種礦物的名稱和品種、結晶學特征、物理和化學性質、鑒定特征及產地等關鍵信息。
本書附表整合了礦物的基本信息,適用于快速查詢檢索。全書全彩印刷,小開本更方便外出攜帶,是一本適合應用于野外礦物觀察與識別的地質圖鑒,可作為對礦物和寶石感興趣的大眾讀者的野外使用指南。
太陽、地球、生命的起源
[法]米里埃爾·加爾戈 、埃爾韋·馬丁、普里菲卡西翁·洛佩-加西亞 等 / 著
冷偉、梁鵬、林巍 等 / 譯
2025年3月
→ 重構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歷史
△X 射線波段下的太陽
我們是宇宙中孤獨的存在嗎?為什么是地球上孕育出了生命?
太陽如何誕生?地球又如何形成?地球怎么演變成今天的模樣?
如何定義“生命”?
最早的生命形式又是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出現的?
這本書將解答以上所有問題。
本書改編自特刊書《從太陽到生命:地球生命起源編年史》,由二十多位國際專家合著,國內權威學者團隊合譯,是目前國內外天體生物學領域的經典之作。
從45.7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之初至5.4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將地球起源和地球生命起源串在一條時間軸上,涵蓋包括太陽誕生、地球形成、晚期重轟擊、最早生命形式的出現等14個重大事件,搭配300余幅圖片和20多個特色專欄,讓時間長河變得清晰可見。
14個關鍵瞬間、300張珍貴圖片,跨越40億年的地球起源和地球生命誕生的故事,搭配全彩印刷與精致裝幀。無論你是科學愛好者,還是專業學者,都能在這里找到奇妙的「人類史前瞬間」。
垂向時間
[美]馬西婭?比約內魯德 / 著
林葳 / 譯
2024年7月
→新鮮出爐! 2025年第二十屆文津圖書-科普類提名圖書
→ 時間無處不在,過往并未消逝
夷平喜馬拉雅山脈需要多長時間?
極地鉆取出遠古冰雪,封存其中的氣泡如何揭示大氣演化?
萬物皆變,無物消逝。身處時刻變化的環境中,我們如何理解無處不在的時間?又如何理解人類出現之前的悠久過往與沒有人類參與的未來?
就像顯微鏡和望遠鏡擴展了人類的視野,地質學也是一種鏡頭、一種思維模式,讓我們能夠以一種超越人類經驗限制的方式見證時間。
像地質學家一樣思考,意味著培養能將空間與時間收放自如的想象力,感受深時中地理景觀之間的距離遠近,洞悉眾多地球過程逐漸進行并緊密結合的節奏,在此基礎上理解人類與地球歷史的深層根源和密切關系,進而更明智地面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
「地質學指出了一條折中之道,介于人類對自身重要性的自戀式驕傲,與人類對自身的渺小所萌生的存在主義絕望之間?!?/strong>
動物去哪里
[英]詹姆斯·切希爾、奧利弗·烏貝蒂 / 著
譚羚迪 / 譯
2021年11月
→ 第十七屆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
→ 以現代科技追蹤野生動物軌跡的偵探故事
△“從地理視角看英國鳥類遷徙”
用GPS跟蹤器在非洲追蹤被盜獵威脅的大象,用記錄磁場強度的項圈揭示獾在地下洞穴中的活動軌跡,讓粘上傳感器的海豹代勞傳回南半球海水的溫度和鹽度數據……
每個人的位置都可以通過x,y,z坐標軸來表示,動物的位置也是如此。而隨著衛星、雷達、DNA測序、紅外相機、各類傳感器和手機應用的出現,曾經只留在地上、空中和水里的物理痕跡,已經能通過這些設備傳入計算機的硅基芯片。當野生動物研究者開始和工程師合作,人類對動物運動和去向的好奇心不再仰賴偶然事件和為數不多的人工記錄數據點,而是能收集到數以十億字節計的行為、生理和環境數據,再加以處理和分析。
本書由地理學家詹姆斯·切希爾和設計師奧利弗·烏貝蒂合作,通過可視化數據,帶領讀者見證進入信息時代之后,通信技術的興起和計算機的小型化發展,如何讓我們更近距離、更全面地追尋豹子、斑馬、狒狒、鯊魚、熊蜂和雪鸮等的行蹤,又如何通過動物傳回的數據認識前所未見的自然,并探索如何通過新技術更好地保護地球。
改寫地球歷史的25種石頭
[美]唐納德·R.普羅瑟羅 / 著
周敏 / 譯
2023年9月
→ 地質大發現及其背后的科學故事
每一顆石頭都有自己的故事,它們都是地球歷史的見證者。
本書精心挑選了25種動搖地質學根基、改寫地球演化史的巖石、露頭或地質現象,從經典露頭到月巖再到徹底改變我們對地球運作方式認知的板塊漂移,講述了科學家如何化身“偵探”,透過這些石頭,尋找關于地球歷史的蛛絲馬跡,撥開重重迷霧,偵破“地質謎案”。25個地質發現如同25塊拼圖,拼湊出地質史的全貌,串起地球的演化歷程。
△ 納米比亞的霍巴隕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隕石。它太大了,不能移動,所以人們在其周圍建造了一座紀念館
每個地質發現的背后都凝聚著無數科學家的心血和汗水。作者無疑是講故事的好手,他還為我們述說了老普林尼為了考察火山而不幸身亡,威廉·史密斯坐過牢,魏格納為了證明“大陸偏移”葬身北極……他們傾其一生,執著如一,被質疑、遭誹謗,歷經各種困難,才終于真相大白。
全書以先提出謎題后進行分析的問答形式,帶領讀者追隨科學家的腳步,破解地質學上的重大謎團。
地理學與生活
[ 美] 阿瑟·格蒂斯、朱迪絲·格蒂斯、杰爾姆·D. 費爾曼 / 著
黃潤華、韓慕康、孫穎 / 譯
2017年3月
→ 生活中應知曉的地理學常識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編繪的一幅精確的北大西洋洋底地圖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最初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但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成為一門范圍廣泛的學科。
△ 珠穆朗瑪峰
本書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文化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學科。全書以介紹地理學的發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種系統性傳統為開端,四大傳統獨立成篇。前三篇專門介紹地理學的分支學科,而區域分析傳統作為全書最后一篇,利用前三種傳統和主題,并通過相互參照對其進行綜合。
相對于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別突出了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均有涉及。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極具可讀性,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電閃雷鳴
勞倫·瑞德尼斯 / 著
羅猿寶 / 譯
2022年5月
→用圖像切入日常天氣與氣候議題的非虛構創意之作
這是一本關于天氣的記憶之書,也是一本關于記憶的天氣之書,它用一個個人類故事樣本,通過銅版照相凹版蝕刻和感光樹脂工藝,以馬賽克式的圖文敘事,拼貼出我們與自然時而和諧、時而沖突的漫長拉鋸。
在平穩的庇佑下,不斷新生、發展和消失的天氣可以是人類遐思的鏡像,氣象的更迭通過生物的感官被察覺和體驗,我們的心念與情緒也常常牽動其中。當業已適應的恒常被異常打破,突發狀況加之應對措施的失靈會劇烈地擊打現實。
不安侵蝕著安全的慣性,在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之下,人類要介入自然多深?破碎的精神怎樣重新錨定坐標、整合自身呢?未雨可綢繆,危機之下也有轉機。
簡體中文版特別收錄譯者面對面采訪作者勞倫·瑞德尼斯的番外,聊了聊天氣,也談了談圖像、色彩和版式所能喚起的體驗與想象。
策劃&編輯丨后浪科學
合作請聯系微信號:Myx20000721
-Fin-
更多資訊請點擊
@后浪科學
@后浪科學
@后浪大學堂
@后浪圖書
@后浪書訊
@后浪
@后浪圖書旗艦店
天貓/淘寶搜索進店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