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期待每一個共鳴的你,關注、評論,為學、交友!
盡管里根在這次接觸中傳達的信息是積極的,但這種表態并沒有形成指導美國對華政策的原則。
1981年5月5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前助理國務卿理查德·霍爾布魯克時,就里根的對華政策做出判斷:
“里根政府的對華政策還沒有定型。中美關系現在可能處在一個考驗時期,考驗的題目是臺灣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知道在美國有個論點,就是只要美國對蘇聯強硬,美國不論怎么做,中國人都會吞下去。這是不可能的。…我們還要繼續觀察。對黑格國務卿訪華,就中國方面來說,希望他能早些成行,即使對一些問題考慮不成熟,見見面也好,彼此也可以從新的角度談談問題。雙方領導人能見面探討些問題是有益的。”
無論里根政府的對華政策是否真的尚未定型,只要美國依然傳達出“雙軌”的對華政策思路,中國政府就需要一個施加影響的渠道。
而邀請黑格訪華,就是想同美國的外交當局進行溝通,以便能影響里根的對華政策鄧小平之所以做出這一判斷,是因為在中國的不斷交涉期間,里根不但沒有正式確定對華政策,美臺關系中卻迎來了又一次的軍售,而且美國對臺軍售的走向依然沒有按照中國政府的期待發展。
1、黑格訪華
3月24日,臺灣媒體稱,美國國防部按照規定提前通知國會,美國1982年度對臺軍售總額可能達到5億美元,“包括臺灣方面擬購買的武器,除了有FX戰斗機之外,可能還有F16戰斗機。”眾議院亞洲事務小組委員會隨后準備就此召開聽證會。這意味著新一輪的對臺軍售進程啟動,而FX戰機等先進戰斗機進入擬購清單,意味著中方最為反對的對臺軍售在質量上面臨提升的可能對中國而言,之后的消息都傳達出更加糟糕的發展前景。
5月12日,里根的總統顧問米斯在接見外國記者時宣稱,“美國將全面執行《與臺灣關系法》的條款,包括美國將在它的政府機關接待臺灣在美機構的‘官方來訪者’和向臺灣出售武器。”
但15日,白宮代理新聞秘書說,總統支持米斯的講話,是“標準的美國政策”。美國政府的對臺軍售進程和官方表態,再次引起了中國的警惕和輿論反擊。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就是因為這一問題,推動了中國決策層決心與美國達成一項外交協議,以某種固定的契約形式限制美國的對臺軍售政策。
5月27日,李先念主持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門討論中美關系問題。盡管會議內容尚未解密,但從中美接觸的節奏來看,此次會議應該是研究如何利用美國務卿黑格訪華的時機,開展應對美國對臺軍售的斗爭。
早在5月13日,美國務院就宣布了黑格的訪華計劃。當時中美關系因為臺灣問題正處于冷淡的氛圍中,黑格曾向柴澤民大使表示,擔心訪問能否取得成功。于是6月初,鄧小平給黑格發去電報,希望黑格能盡快訪華,隨便地談談是很好的,無須事先解決一切問題:中國有一些問題,但不會使他難堪。
從美國的訪問準備來看,盡管國務院系統已經意識到黑格訪華無法避開對臺軍售問題,但里根政府還是將中美總體關系和戰略合作放在了首位。6月4日,霍爾德里奇在給黑格的備忘錄中詳述了此次訪華要達成的目的,即鞏固中美間的密切關系,并修復這一關系的動力。
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目標:
(1)告知中國政府,里根總統已經決心恢復美國的實力與領導地位,美國所奉行的政策旨在全面對抗蘇聯及其代理人的擴張,因而將會加強與盟國、朋友的關系;與中國談論和協調關于亞洲地區和第三世界地區的問題。(2)提出中美關系的新概念,即,在戰略聯系的基礎上,建立更加持久的美中關系,在這一關系下,美國視中國為友好的非盟國。(3)在臺灣問題上達成暫時的妥協,這包括美臺非官方關系和對臺軍售的原則,而中國需要承諾只能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從對黑格訪華要達成的目的來看,里根此時似乎還是認為,只要倡導中美間的戰略關系,就可以維持中美關系的穩定和發展。或者說,里根政府還是相信,中美間存在著廣泛的一致和利益,這可以促成中美間更廣泛的合作關系。
而向來重視中美戰略關系的黑格,更是愿意支持這種排序。
值得注意的是,里根政府為黑格訪華設定的對臺政策表態,并沒有超出卡特時期總的原則立場。盡管已經預料到中方會繼續批評美國的對臺政策,也承認中方在建交時曾聲明保留繼續討論美國對臺軍售的權利,但美國顯然沒有對此做出讓步的意愿,而是指示黑格繼續美方之前的表態:里根總統承諾建交公報是中美關系的基礎,在執行《與臺灣關系法》時,將不與建交公報發生抵觸。
2、中國談判的高低方案
中國政府的打算則與美國恰恰相反,是將臺灣問題,尤其是美國對臺軍售問題視作核心的、首要的議題。6月13日,就在黑格訪華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研究中美關系問題,核心議題就是解決美國對臺軍售問題。
鄧小平發言指出:
對美國一定要有最壞情況的打算。不要怕中美關系倒退,更不要怕停滯。對在停滯、倒退的情況下如何同美國交往,要認真準備。中美關系中突出的問題是臺灣問題。對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我們不能含糊其辭。
在具體談判方案上,鄧小平指示:
我們要有底牌,高方案不可能,低方案可以考慮。第一不要超過卡特時期的水平…關鍵是數量照舊,性能不能超過過去的水平。“只要把性能限制住,(臺灣)花再多的錢也沒有用。”二要逐步減少,直至停止。飛機不超過F-5E,絕不能搞潛艇、軍艦。
這里有必要梳理一下鄧小平提到的高低兩個談判方案,因為這將構成中國在對臺軍售談判中的主要意圖和策略安排,也表明了中國政府可以接受的談判底線和可以妥協的空間。
所謂高方案是指要求美國承諾徹底停止售臺武器,逼迫美國政府廢除《與臺灣關系法》。而低方案則是指美國要逐步減少對臺軍售,直至最終停止對臺軍售。在這一過程中,美國的對臺軍售在數量和性能上均不能超過卡特時期的水平。
比較高低兩個方案的差別可以發現,使用高方案要價,是為了盡量保證完全實現低方案的要求。
里根競選期間,鄧小平曾與來訪的副總統候選人布什談道:“要真正加強中美關系,《與臺灣關系法》必須去掉,因為它已成為發展中美關系的障礙。”
之所以不再去竭力促成高方案的設想,很可能是因為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對里根上臺后的對華政策做出了如下判斷:
里根政府的對華政策是,一方面,發展中美關系,一方面又不放棄臺灣,把臺灣作為一個事實上的政治實體,推行一中一臺的方針,因而也就不會輕易廢除《與臺灣關系法》。
訪問尚未開始,中美對黑格訪華的不同期待已經表現出來。6月4日,美國國務院一位高級官員談到,黑格訪華時將討論向中國出售武器問題,同時又說里根政府期望以過去兩年的水平向臺出售武器。
這種表態傳達出兩個信號:
一是美國將把對華軍售作為推動中美關系的戰略籌碼;二是將對華軍售和對臺軍售并列起來,與里根政府一直倡導的“雙軌”對華政策相吻合,里根政府在對華和對臺政策上保持平衡的原則已經開始向軍售領域延伸。
對此,中國也可能是察覺到美方這種表態隱含的交換意圖,因而對此做出了十分警惕的回應。
6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做出聲明:“我們寧愿不買美國武器,也不愿同意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而繼續干涉中國內政。”“如美竟然不顧我一再堅決反對,繼續賣武器給臺灣,我勢必做出強烈反應。”
3、對臺軍售的重視
6月14日至15日,在與黃華的會談中,黑格一開始就把中美戰略關系放在首要位置。他介紹了美國總體的外交政策,針對黃華批評美國對蘇政策混亂的說法做了澄清,還敦促中美在阿富汗和柬埔寨共同對付蘇聯。
此外,黑格還宣布視中國為友好的非結盟國家,放寬對華技術轉讓,邀請副總參謀長劉華清赴美談判軍事采購事宜,還表示有興趣參與中國的核電項目。
但是黃華則把重點放在臺灣問題上,指出:
《與臺灣關系法》侵犯中國的主權,是對中美關系的嚴重威脅,在這一問題上沒有達成諒解之前,中美戰略合作不可能繼續進行下去。對此,黑格回應說,美國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的敏感性,并將十分謹慎克制地對待。美國尚無對臺軍售的決定,更沒有出售戰機的決定,即便來年處理軍售問題時,也會極其謹慎小心。總之他希望中方能夠有所容忍,因為中美戰略合作比臺灣問題更加重要。
6月15日,鄧小平會見黑格時,依然將臺灣問題作為會談的核心議題。
鄧小平尤其指出:
“中美關系確實存在陰影,干擾我們的戰略意圖,干擾我們的戰略目標。就中國方面來說,希望發展兩國的關系。但我們也不回避,不能不想到,假使這個干擾行動太厲害會引起相應的反應,導致中美關系停滯,甚至后退,思想上要有這種準備。我講的這些話不是外交辭令,是把我的真正心里的話都講了。”
從會談交鋒的情況看,盡管雙方的優先目標不同,但都是以戰略關系為籌碼。美國方面試圖以戰略關系說服中國停止圍繞臺灣問題的外交斗爭,而中國方面則試圖用戰略關系逼迫美國收斂其對臺軍售政策。這樣,中美關于對臺軍售的斗爭,實際上就成為考驗雙方戰略耐受力的過程,即中美雙方,誰更能承受戰略關系停滯帶來的損失。
總的來看,黑格訪華并沒有完全達成中方期待的目的,最大的收獲可能是讓黑格以及里根政府意識到臺灣問題在中美關系中的高度敏感性,需要極其謹慎的處理。
但謹慎的程度如何?以何種標準或者原則加以規定?
美國政府都沒有提上日程。黑格認為此次訪問將美方的很多動議變為現實,可以推動中美關系繼續發展,因而訪問是成功的。黑格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果,是由中國此次的應對策略決定的。
在6月13日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鄧小平為照顧黑格這位對華友好派,提出要照顧黑格,不要使他太難堪,但又得把面臨的問題講清楚。
“政治上交換意見可以溫和一點…武器問題我們不能松口,別的問題總要給他帶點東西回去。”
所以,黑格與耿飚和中國總理的會談十分順利,雙方在共同應對蘇聯問題上達成了高度共識;中方同意劉華清訪美商談軍事采購問題,還表達了與美國合作生產軍事裝備的迫切愿望:以中國副總理薄一波和美國財政部長里甘為首的中美經濟混合委員會將舉行第二次會議;中美兩國將成立商業貿易聯合委員會。
這些進展,自然使得重視中美戰略關系的黑格顯得很樂觀。
但是,黑格試圖推進中美關系的努力,馬上就被美國政府內部的分歧打亂。黑格訪華前,里根曾于6月4日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上,就對華政策上做出一系列決定,其中一項明確規定,在劉華清訪美確定采購清單以及美國政府與國會和盟國磋商之后,才能通知中方,美國將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轉而以友好國家的標準,施行逐項審批的方法。
但黑格很可能是為了訪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首次會談中便將這一決定通報了中方,并在記者招待會上公之于眾。這一違規的行為導致里根政府在對外政策協調問題上的被動,立即被同行的國防部、國安會官員報回國內。很快,里根在黑格訪華最后一天召開記者招待會,回調黑格過于親華的姿態。
里根稱:
“我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的一切行動…是要把它擺到其他許多國家同樣的地位上,我們向他們提供某些技術和防御性武器未必就是要結成軍事同盟。”“這是為改善中美關系進程的一部分,是正常的。”“我們有一項法律叫《與臺灣關系法》,這項法律規定向臺灣出售防御性的裝備,還規定了雙方關系的其他問題。”“我打算履行《與臺灣關系法》。”
這種表態很可能是針對黑格過于親華的言論,是要在雙軌的對華政策設想下,在中國和臺灣當局之間取得維系某種平衡的狀態。
里根的記者招待會,再次招致了中國政府的警覺和不滿。就在黑格一行即將登機離京時,副外長章文晉拿著關于里根的新聞記錄,向黑格等人詢問,里根的親臺言論對中國有何影響?如何看待黑格訪華時許下的良好承諾?霍爾德里奇表示,還是要以美國的實際行動為準。
黑格則表示,這是為了回應媒體的需要,希望中方不要太在意。6月19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新華社記者的述評,既批駁美國朝野人士堅持要執行《與臺灣關系法》、繼續對臺軍售的言論,更期望黑格訪華“達成的一致和進展,能夠經得住今后行動的檢驗”。
從這次波折來看,美國政府內部在對華政策的原則和尺度上,仍存在著重大而難以調和的分歧。從此后的情況看,黑格訪華沒能促使里根政府的對華政策擺脫“雙軌”的框架。從中國政府的邏輯來看,“雙軌”的對華政策本就是自相矛盾的,這種矛盾而模糊的特性,使美國朝野在對華政策上發出的信號令人困惑。
4、對美施壓的升級
7月4日,中國外交部向美國駐華使館口頭通報了中國政府的外交政策,警告美方,如果美方實施《與臺灣關系法》,繼續對臺軍售,中國將被迫做出強烈回應,并對戰略形勢產生嚴重的后果。也就在同一天,里根給中國總理寫來信件,其內容很可能是關于邀請中國總理訪問美國的事宜。7月30日,中國總理借回信的機會,再次表達了中國政府的態度。他敦促中美從各自立場出發,協調對蘇聯的行動:中美雙邊關系至關重要,但必須在嚴格遵守中美關系原則和謹慎處理分歧的基礎上,才能得以發展。
8月2日,外長黃華在出席坎昆會議籌備會議時,將該信件轉交給美國國務卿黑格。此外,黃華再次借會晤黑格的機會,敦促美國政府謹慎處理中美雙邊議題,并詢問劉華清訪美時,美方將采取的具體步驟。但到8月22日,訪臺的美國眾院外委會主席扎布洛基表示,里根政府現正在考慮賣給臺灣的防御性武器可能包括FX飛機。
他在訪臺期間與臺灣當局討論了武器出售、臺防御能力以及《與臺灣關系法》的執行情況。這意味著,盡管中國在售臺武器問題上對美國的交涉力度和頻率斗爭增強,但并沒有對美國售臺武器的進程和里根政府的意愿產生影響。這也導致了中方回應的升級。
8月25日,美方通知中方,已經為9月底的劉華清訪美做好了準備,雙方可以商討一大張武器購買清單。但此時中國政府開始決定以戰略合作為籌碼,向美國的對臺軍售政策施壓。9月2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討論了劉華清訪美的問題。
于是,就在美國政府向中國政府發出通知后大概一周,中國政府以委婉的口吻取消了劉華清副總長訪問美國的安排。為了在美國對臺軍售問題上施壓,中國放棄了為防備蘇聯而購買急需武器的機會。黑格訪華后,中國一直在美國對臺軍售問題的交涉上難以取得進展,所以強化對美施壓力度應該是必要的選擇。但從時間的承接上看,扎布洛基發表對臺軍售言論對這一結果具有更直接的刺激作用。
據參與當時中美關系的外交官回憶,黑格訪華后,中國更是開始有意控制去美團組和帶隊人的級別,加強輿論對美抨擊,通過第三國對美施加壓力。
9月初,有消息透露,美國將在年底或者1982年年初向臺灣出售FX戰機。這使得中國政府覺得形勢更加緊迫。據黑格的回憶,臺灣要求購買FX戰機之事屬實,并且屬于機密,但還是泄露出去,被中國方面獲悉。
9月20日和22日,在紐約出席第36屆聯大的副外長章文晉,分別會見了助理國務卿霍爾德里奇和國務卿黑格,商討中美關系、中國總理與里根在坎昆會晤等問題。
他對霍爾德里奇表示,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尤其是F-5G戰機,但霍爾德里奇也發現,中國政府對美臺合作生產F-5E戰機的態度則不那么強硬。在與黑格談到這一問題時,章文晉認為“中美關系籠罩上了陰影”,同時,中國政府開始緊鑼密鼓地做出應對措施。
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了關于大陸和臺灣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從對美斗爭的角度來看,九條方針的發布營造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氛圍,降低了海峽兩岸的對抗烈度,也進一步削弱了美國對臺軍售的借口和理由。
幾乎與章文晉在美國的會見相同步,9月23日,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討論了外交部《關于美向臺灣出售武器問題我方對策的請示》。
中央決定,借10月份各國首腦出席坎昆會議的機會,直接向里根提出售臺武器問題,建議雙方就此舉行正式談判。
按照外事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程序,很可能是這次會議做出了這一決定,上報之后決定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商討與里根會談的問題。
10月3日上午,章文晉專門拜訪副國務卿克拉克,明確表示,盡管中國可以容忍美國目前的對臺武器出售,容忍美臺在臺灣適當地合作生產F5E/F戰機,但如果美國進而向臺灣提供F-5G戰機,中國將被迫做出強烈回應,包括降低中美關系的規格。
這次會見透露了中方在6月13日政治局會議上的部分底線,很可能是為了爭取美國方面主動限制對臺軍售的水平,從而故意透露出中國可以接受的一種選項。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了國務院總理即將與里根會談的問題。
鄧小平指出:
我們最近發表了解決臺灣問題的九條方針政策,處理了荷蘭問題。我們處理荷蘭問題,就是給美國的警告。因為美國對臺灣的做法,實際上就是霸權主義。
因此,在同里根會談時可以說:
我們是從戰略角度考慮中美關系的,雙方都不要玩打牌游戲。打牌是不從政治角度、不從戰略利益考慮的,有時甚至也不從國家利益考慮。如果是打牌,牌就可以隨時換,也可以隨時丟掉。從戰略的角度、政治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有個穩定的政策。
這樣,中國通過在9月、10月間召開的兩次外交決策會議,正式確立了要逼迫美國政府同意就對臺軍售問題開啟外交談判。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