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世紀接連在朝鮮、越南戰場上吃盡苦頭后,美國對于大規模地面戰爭就非常警惕,好不容易借助海灣戰爭重拾了一些信心,又被阿富汗折騰出了心理陰影。如今在特朗普的神操作下,中美關系一落千丈,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高,面對擁有全球第一陸軍的中國,美國肯定不想打地面戰,而是選擇在海上打一場規模有限的局部戰爭。
提起美國海軍,那是公認的全球第一,自從二戰結束以來在海上無往不利,即便是蘇聯海軍也要避其鋒芒。在許多人的印象里,中美一旦爆發海戰,那美國海軍幾乎是穩操勝券,那么現實中真是這樣嗎?
從海軍規模來看,美國毫無疑問是遙遙領先的一方,11艘核動力航母、70多艘伯克級驅逐艦、70多艘核潛艇、9艘兩棲攻擊艦全部出動后,單挑全世界都不在話下。可問題是,美國海軍在戰時能發揮出幾成實力?
美國海軍是美國稱霸全世界的底氣,同時也是美元霸權的根基,美國需要維持一支能夠時刻控制全球主要海上通道的艦隊,這就導致美國海軍很難將力量集中于一點,如果要在亞太地區跟中國爆發一場海戰,那么美國所能動用的主力就是太平洋艦隊。
而太平洋艦隊的實力,則占美國海軍總實力的5-6成,下轄第三艦隊與中國人非常熟悉的第七艦隊,擁有5-6艘航空母艦、超過2000架軍用飛機、大約40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與伯克級導彈驅逐艦、20-30艘核潛艇。
從規模上來看,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依然超過中國3大艦隊的總和。但其實從主力艦數量來看,美國太平洋艦隊并不占優勢,驅逐艦方面,中國海軍的新型驅逐艦總數超過了50艘,多于美國太平洋艦隊,如果再算上054A/B型護衛艦,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劣勢更加明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優勢是核潛艇與航母數量,這一點在遠洋作戰中非常重要,可是在近海作戰,太平洋艦隊的這兩大優勢,會被中國海軍利用常規潛艇與岸基航空基地給抵消掉。這就好比當年的中途島戰役,表面上看日軍在航母數量上擁有4:3的優勢,但美軍手里還有一個中途島,相當于一個不沉航母,真正打起來日本在飛機起降平臺數量方面并無優勢。
艦載機也是同樣的道理,中國2艘航母能夠攜帶大約60架殲-15,5艘美國航母則能夠攜帶240架左右的艦載戰斗機,可中國的岸基航空兵在確保其它方向防御穩固的情況下,也能穩定支援大約200架重型戰斗機,雙方在作戰飛機數量方面并無差距。
而這還只是雙方紙面數據的比較,作戰時要考慮到,中國這邊的軍艦一旦受傷,可以就近返回附近的造船廠進行維修,而美國的大型軍艦一旦受傷,就需要返回珍珠港甚至美國西海岸進行修理,這就意味著美國這邊軍艦的維修周期更長,且軍艦受傷返航途中沉沒的幾率更高。戰事進入焦灼狀態后,中國海軍的軍艦數量優勢將越來越明顯。
在維修效率方面,美國也沒辦法跟中國相提并論。冷戰結束后,美國的造船能力開始直線下滑,曾經為美國海軍造船的13家造船廠已有9家關閉,目前中國的造船能力是每年2320萬噸,而美國只有不到10萬噸。如果雙方打一場耗時數年的戰爭,中國造船廠每年能夠為艦隊補充幾十艘主力艦,而美國造船廠可能只能補充聊聊幾艘主力艦,中國海軍會越打越強,美國海軍則越打越弱。
根據五角大樓的評估,目前中國海軍擁有350艘軍艦,而美國海軍只有293艘。如果按照每年新增60艘的差距來計算,到2035年中國將擁有475艘軍艦,而美國只有317艘。在過去10年,中國海軍新增加了157艘軍艦,總噸位超過110萬噸,而美國海軍則只增加了67艘軍艦,總噸位不到75萬噸。如果從現代軍艦最重要的導彈垂直發射系統(VLS)來計算,中國海軍在過去10年增加了3500個VLS單元,是整個美國海軍新增加數量的2倍。更讓美國海軍感到憂心的是,中國海軍新增加的VLS,有相當一部分是直徑850毫米、深度達到9米的“大坑”,能夠發射高超音速導彈。而美國海軍的MK41的直徑為635毫米,自衛型深度5.2米、戰術型深度6.7米、打擊型深度7.6米,最多只能發射亞音速的“戰斧”型巡航導彈。
前不久,為美國海軍研發的“高超音速空射進攻性反艦武器”(HALO)項目已經被取消,美國空軍的AGM-183A“快速響應武器”(ARRW)項目也已經被叫停,這就意味著中美兩國海軍一旦爆發沖突,中國海軍使用的鷹擊-21之類的高超音速導彈或者鷹擊-12、鷹擊-18這類超音速反艦導彈,而美國海軍只能使用亞音速的“魚叉”、“戰斧”或者AGM-153,雙方的打擊效率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面對中國海軍的進攻,美國海軍既需要準備攔截巡航導彈的標準-2,又要準備攔截彈道導彈的標準-3。而面對攻擊手段較為單一的美國海軍,中國海軍則只需要轉型攔截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魚叉”、“戰斧”和AGM-153。
可以說,就算中國空軍不參戰,僅憑中國海軍就已經有能力在近海跟美國太平洋艦隊掰手腕了,甚至擁有不小的勝算,美國海軍在航母與核潛艇方面的優勢,被近海作戰的中國海軍完全抵消掉了,反觀中國海軍在攻擊手段以及艦艇補充速度方面的優勢,則是美國海軍完全無法企及的。
既然單挑勝算不大,那么美國如果跟其他國家聯手呢?為了在亞太地區對付中國,美國這幾年一直想要在亞太打造一個小北約,那就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峰會,其軍事意圖越來越明顯。如果算是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的艦隊,美日印澳四國海軍有勝算嗎?
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一旦決定參戰,日本需要保留至少2艘具備反導能力的驅逐艦,用于防范朝鮮和俄羅斯的彈道導彈,屆時日本能夠支援給美國的軍艦包括2艘出云級航母、2艘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6艘宙斯盾型驅逐艦以及數量各在10艘以上的護衛艦與常規潛艇。而印度海軍則需要保留至少三分之一的艦隊,用來防范巴基斯坦海軍,能夠支援給美國的是1艘中型航母、6艘驅逐艦、8-10艘護衛艦、8-10艘常規潛艇。至于澳大利亞海軍,在大洋洲沒有能夠威脅到他的軍事力量,假設澳大利亞海軍全力參戰,能夠支援2艘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10艘護衛艦、6艘常規潛艇。
這3個國家所能支援給美國的艦隊,總噸位粗略估計接近40萬噸,艦載機戰斗機數量在60架左右。這樣的規模的確能夠帶給中國海軍一定的壓力,但仍然不足以保證戰勝中國海軍,因為這三國的艦隊只能為美國海軍補充一定的數量,卻無法解決美國海軍打擊手段單一、艦艇補充速度慢的問題。
更何況中國海軍的艦隊規模正以每年10到20萬噸的速度增長,完全超過了美日印澳四國海軍的增長總和。根據美國智庫在2022年的預測,10年內,中國將擁有5艘航空母艦、60多艘現代化巡洋艦與驅逐艦。
10年內,中國海軍將全面淘汰掉較為老舊的驅逐艦,包括2艘052A、4艘現代級、1艘051B,2艘052B與2艘051C也會轉入2線,屆時中國海軍的驅逐艦將全部由052C、052D和055組成,實現了全面“盾艦化”,新服役的054B型護衛艦也將具備不俗的抗飽和攻擊能力。而5艘航空母艦將讓美國太平洋艦隊失去航母數量優勢,雖然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母都是核動力的,但是核動力的優勢在遠洋才能夠發揮出來,中國航母在家門口作戰,常規動力的劣勢完全被掩蓋了。
而整個美國海軍,有超過1半的主力艦艇,服役時間都已經超過30年了,這也就意味著從現在到2045年整整20年時間,都將是美國海軍軍艦退役的高峰期,而美國僅剩的4家造船廠,根本沒能力及時補充退役軍艦數量,美國海軍主力艦數量斷崖式下滑幾乎已經無法避免。
這還是在不打仗的情況下,一旦出現戰損,美國造船廠光是維修軍艦都忙不過來了,更沒辦法及時補充退役與戰沉的軍艦數量。
這樣一來,美國海軍實際上就在面臨太平洋戰爭中后期,日本聯合艦隊的處境。開戰初期,日本聯合艦隊的規模不比美國太平洋艦隊小,甚至在航母數量上還擁有一定優勢,可是隨著戰爭的持續,日本無法及時補充主力艦的劣勢就暴露出來了,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損失了5艘艦隊航母,卻先后補充了大約20艘大型航母、8艘輕型航母、100多艘護航航母,而日本聯合艦隊僅僅在1942年損失了5艘航母,就已經元氣大傷了,再也沒有恢復巔峰實力。海戰比的不僅是紙面實力,更是比拼國家的工業實力,美國空有規模優勢卻無工業實力支撐,注定美國海軍經不起一場持久戰,只能寄希望于一場規模極為有限的局部海戰,雙方以一役定勝負。可美國海軍就算不打大仗,也只能勉強幫自己續命幾年,被中國海軍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