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寫:
鄭堅烽,惠來縣岐石鎮雙湖村雙豐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嘗試實現機械化生產,自己研究安裝自動噴灌設施,堅持生產健康環保的農業產品,帶動周邊農民就近就業近百人。該合作社已成為惠來縣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之一,現代農業模式初具雛形。
谷雨前后,惠來縣岐石鎮雙湖村雙豐種養專業合作社承包的“長壽園”,通過整個冬季的“曬土”,在初升旭日的照耀下,冒著縷縷白煙。合作社的“領頭羊”鄭堅烽開始了一天的勞動,當天他要駕駛一輛中型拖拉機完成數十畝旱園的翻土、平土、培畦。
01
科學種田,路子才能越走越寬
“要放在以前,整理數十畝土地需要10多位農民干兩天左右才能完成,”鄭堅烽嫻熟地駕駛著拖拉機,只見拖拉機所到之處,原本板結的沙質土變得松軟無比,變成一排排平整的田畦,“一輛拖拉機能同時完成翻土、平土、培畦等整理土地環節,農業科技帶給農民的好處多多,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生產成本!”鄭堅烽說。
午后氣溫開始升高,鄭堅烽來到紅蘿卜園的田埂上,擰開一個個水龍頭,鋪設在田地里的塑料軟管頓時流出了一道道細長的水流,紅蘿卜苗在清水的澆灌下更顯嫩綠。“幾年來,我們采用滴灌技術節約了大量水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鄭堅烽說:“科學種植,路子才能越走越寬。”10多年前,在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后,他決心用農科知識改變雙湖村延續數百年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純人力勞動模式,嘗試實現機械化生產,為此每年都會購置一批農業機械。同時,鄭堅烽自己鼓搗出一套自動噴灌設施,既節水又高效。
02
當農民既要懂得種植又要懂得經營
“多虧了堅烽兄眼光獨到,提醒我們不要提前收獲紅蘿卜,現在不僅產量增長了,價格也上漲了。”一位合作社社員告訴記者,春節前他找到鄭堅烽商量,打算提前收獲自家菜園里的紅蘿卜,“堅烽兄耐心地給我解釋,認為此時紅蘿卜長勢不錯,應該‘捂’在地里,推遲收獲。”交流后他半信半疑,勉強接受鄭堅烽的建議。今年元宵節前后,他菜園里的紅蘿卜出現量價齊升的局面,增加了一筆收入,逢人便稱贊鄭堅烽的判斷準確。
“當農民要懂得市場變化。”鄭堅烽十分重視農產品市場信息的收集,根據豐富的經驗判斷市場行情,決定合作社的種植計劃。鄭堅烽認為,應該采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種植與經營策略,才能確保增產增收。所謂“人無我有”,就是要勇于推出新產品;“人有我新”就是要應用現代新技術使新產品更新換代;“人新我特”就是要賦予新產品生態元素與文化內涵。“只要是健康環保的農業產品都不會沒有市場銷路,關鍵是我們如何去開拓。”鄭堅烽說。
03
帶領鄉親致富是我的心愿
鄭堅烽的童年是在田間地頭度過的,一年四季寒來暑往,曬日沐雨,異常艱辛。在那漫長的青少年時期,他和鄉親們日夜勞動的背影,深深地銘刻在他的心里,農民兄弟的艱辛與勞累,激發他決心在農業領域干出一番成績。
“長期以來農村信息閉塞,農民不僅要靠天吃飯,還要因為市場供求的不確定性而憂心,”鄭堅烽心疼地說:“干農活臟苦累,碰上天災顆粒無收,即使增收了遇上市場行情不好也掙不回成本。” 10多年前,在珠三角農產品銷售市場闖蕩了20多年的鄭堅烽毅然回鄉耕地種田。當有人問他為何回鄉種田時,他堅定地回答:“帶領鄉親致富是我的愿望!”鄭堅烽思索良久,認為自己只有成為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新型職業農民,才能帶領村民發展規模化種養,實現他的夙愿。
目前,雙豐種養專業合作社已經吸引不少農戶入股,種養面積500多畝,已經成為惠來縣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之一,并帶動周邊農民就近就業近百人,現代農業模式初具雛形。
來 源:i揭陽(記者:黃健新 通訊員:黃實賢)
供圖:岐石鎮
編輯:“和暢惠來”政務微信編輯部(編輯:西風瘦)
“和暢惠來”政務微信是中共惠來縣委宣傳部(惠來縣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推出的宣傳惠來、了解惠來的新窗口。“和暢惠來”堅持發布權威資訊,服務百姓民生,弘揚本土文化,彰顯惠來特色。
垂詢合作熱線:0663-6681035
聯系郵箱:HCHL336688@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