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消息,近期中英外長通話,英國外長拉米表示,英方對當前雙邊關系良好發展勢頭表示贊賞,愿進一步加強兩國高層及各級別交往,就共同關心的雙多邊議題開展定期對話,共同應對面臨的挑戰。英國始終是開放型國家,堅定支持自由貿易,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英中兩國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負有重要責任,愿就此同中方保持溝通。
據臺海網報道,英國國防部宣布,以“威爾士親王”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航母打擊群出發前往“印太地區”。航母打擊群預計將于夏季停靠日本港口。屆時將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舉行聯合演習。報道稱,這是英國又一次 向“印太地區”派遣航母打擊群。上次發生在2021年,當時派遣了“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前往“印太”。“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將于從英國樸次茅斯出發。航母搭載隱形戰斗機F-35B,并有驅逐艦和補給艦伴航。報道說,在為期8個月的部署期內,將動員海軍2500人、空軍592人、陸軍900人參與行動。
英國(資料圖)
據報道,將有12個國家派遣兵力配合英國此次行動。加拿大國防部宣布,該國海軍將在印太地區執行“地平線行動”任務,其間,“魁北克城”號導彈護衛艦會在特定階段加入英國航母打擊群。挪威國防部宣布,派遣“阿蒙森”號導彈護衛艦全程參與英國航母打擊群聯合部署,并派遣“莫德”號油料補給艦提供階段性海上保障。此外,西班牙海軍宣布,派遣1艘導彈護衛艦加入英國航母打擊群,進行為期4個月的海外部署。瑞典表示,將派遣部分參謀人員參與英國航母打擊群作戰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軍航母啟程前往亞太地區部署之際,最近,英國對華釋放了一些積極信號,而其軍事動向卻顯示出在對華政策方面的矛盾性。換句話說,在美國保護主義肆虐全球的背景下,英國與其他歐洲國家那樣,一方面還想繼續重溫其帝國舊夢,另一方面則需要深化對華合作,增強自身應對美國極端關稅政策的能力,維護自身經濟利益。
英國首相(資料圖)
這次的部署對于英軍來說,確實算得上興師動眾,甚至是英國“本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部署”,而目的更是冠冕堂皇地彰顯英國對“國際秩序”的支持。英國人口中所謂的“國際秩序”,多半是以美國霸權為主導地位的規則,因此在英媒大肆宣揚時,《每日電訊報》還不忘將標題擬為聳人聽聞的《英國航母打擊群指揮官表示,皇家海軍準備在臺灣問題上對抗中國》。
這種觀點,確實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了。你們的正常航行跟我們沒關系,但是如果你們打著所謂的自由航行進行部署的旗號,穿過臺海海峽,那就很有問題了。解放軍在我國周邊的海空力量已經空前提升,別說是區區的一艘6萬噸級的常規動力航母了,就算是美國的超級航空母艦在我國的周邊也占不到任何的便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英國的這種勉強湊起來的中型規模的艦隊真的敢在臺海海峽耀武揚威的話,肯定要遭到解放軍的正面回擊。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
事實上,“威爾士親王”號航母這次東進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英國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蓄謀的。早在2024年8月下旬,英國國防大臣就高調宣布,2025年將向“印太地區”部署這艘航母,作為其“重返全球戰略核心”的一環。而此次“高桅桿25”行動,正是這一部署計劃的具體落實。面對英國這一早有預謀的動作,中方并非毫無準備。早在英方首次對外釋放部署意圖時,中國國防部就明確表態:堅決反對任何域外國家遠渡重洋,在亞太炫耀武力、挑動事端。
進入20世紀,由于大國競爭激烈,英國實力相對下降,英國陷入一種帝國“邊際效益”困境,即越通過維持帝國來增強實力,就越耗費更多的國力,以至于殖民地越發成為帝國的負擔。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非殖民化浪潮中,英國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國無奈接受帝國解體現實,被迫撤回亞洲軍事部署。英國近300年來在亞洲的殖民擴張,并沒有給該地區帶來長久的和平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