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遼市科爾沁區慶和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將露地蔬菜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全鎮種植露地蔬菜總面積連續三年突破6萬畝。今年,慶和鎮在特色種植領域持續發力,成功引入新品種,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與此同時,老品種也在穩步增產,持續煥發生機。
走進慶和鎮太平河村設施農業園區的大棚,一片繁榮景象映入眼簾。工人們手持種苗,仔細丈量著栽植的距離,隨后小心翼翼地將種苗埋到土里。眼下他們正在種植的,就是慶和村今年新引進的品種——“貝貝南瓜”。
慶和鎮慶和村黨支部書記張海林介紹,“我在山東壽光考察了一段時間,發現貝貝南瓜的確適合沙性土壤。我們慶和的土質適合種瓜科類,因為我們林地和荒地是沙性土壤比較多,所以說適合種貝貝南瓜。今年2025年春季,咱們先栽植了13畝地‘紅貝貝’南瓜。”
之前的慶和村主要種植鐵桿大蔥、桔梗等,對于貝貝南瓜的種植經驗很缺乏。張海林說,每一個品種在種植的過程中都有關鍵的注意事項。為確保貝貝南瓜在科爾沁的土地上茁壯成長,張海林多次到山東壽光學習考察,并且聘請專業技術員為貝貝南瓜的種植“保駕護航”。
“它這個周期是三個月90天,溫度好一點兒呢,80天左右就下來了,果子就熟了。在這個期間掐尖、打腕、噴花等很多技術上的活,我們得請專人過來指導。到伸腕兒了,四五十公分長了,就得把技術員請回來了?!睆埡A终f。
由于慶和村沒有適合“紅貝貝”南瓜生長的春棚,慶和鎮政府積極幫助慶和村協調了太平河村設施農業園區的13個春棚。在拓展新品種的過程中,慶和村得到了包括資金等方面的諸多幫助。這也讓第一年種植貝貝南瓜的慶和村信心倍增。
張海林說:“咱們今年是第一年,第一年合作社先引領一部分人先種,有不少村民問我,你們要種成功了,明年我們就跟你干了?!?/p>
不僅慶和村引進了新品種,太平河村今年同樣有新動作??诟泻?、經濟效益高的香瓜和儲存時間長的山東大蔥,贏得了太平河村的青睞。慶和鎮政府也同樣密切關注著太平河村特色種植的發展,并及時為其發展提供支持、“鋪路搭橋”。
慶和鎮太平河村黨支部書記錢立軍說:“我們鎮里支持我們水電,還有協調變壓器,還有井,都給我們配齊了。”
在新品種不斷引入的同時,原有的老品種也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慶和村今年種植大蔥895畝,比去年增加300畝,紅干椒1915畝,比去年增加200畝,圓蔥430畝,比去年增加120畝,西瓜540畝,比去年增加80畝,桔梗800畝,比去年增加500畝。這些老品種在太平河村基本都有種植,而且相較于去年,今年整體上還要再增加2000畝。
“我們2025年太平河村種的蔬菜面積多,大約在5000多畝,有紅干椒和鮮椒,他們這一個就是2000多畝,今年大蔥有1500畝,圓蔥有2500畝,花生有1000多畝,這是我們2025年的綠色種植?!卞X立軍說。
據了解,今年慶和鎮種植新品種“紅貝貝”南瓜13畝,預計露地種植“綠貝貝”南瓜3000畝,此外,老品種紅干鮮椒的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大蔥、圓蔥、白菜等蔬菜的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慶和鎮在特色種植領域,新品種成功“落戶”、老品種穩步增產,為全市“菜籃子”工程提供了堅實保障。
慶和鎮人民政府鎮長崔廣河說:“下一步,我們將依托現有的生產基地優勢和基礎設施儲備,構建‘基地+倉儲+冷鏈運輸’的一體化運營機制,通過注冊‘青耘慶和’農產品品牌、加快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搭建電商銷售平臺,不斷延長蔬菜產業鏈條,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真正讓‘菜籃子’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錢袋子’?!?王穎、魏世軍、林恒)
來源:科爾沁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