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召開干部大會。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喬杰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劉曉光,北大醫療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友剛,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黨委書記梁軍及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全體中層干部參會。會上宣布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北大醫療合作管理委員會、北大醫療黨委執委聯席會的任免決定。
管理經驗與學術積淀賦能國際醫院發展
北大醫療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友剛宣讀干部任命:為進一步深化北京大學醫學部與北大醫療集團全面共建合作,共同引領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突破與創新改革,在北京大學、平安集團充分醞釀基礎上,經北京大學醫學部-北大醫療合作管理委員會、北大醫療集團黨委執委聯席會研究決定,劉曉光任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梁軍任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執行院長。
劉曉光院長:傳承北大基因 融合平安優勢 開創國際醫院發展新局
新任院長劉曉光在干部大會上表示,獲任國際醫院院長深感責任重大,衷心感謝北大醫學部、平安集團及北大醫療的信任與重托。他指出,經過十年發展,國際醫院已成為北大醫學體系與社會資本辦醫融合的典范。
針對未來發展,劉曉光院長提出三大核心方向:
一是雙輪驅動,筑牢發展根基。強調國際醫院需堅守“北大品牌”與“平安優勢”雙輪驅動戰略:一方面傳承北大醫學“厚道” 精神,在醫療技術、學科建設、教學科研中體現北大水平;另一方面融入平安集團“綜合金融 + 醫療養老”生態,服務其2.42億客戶資源與學習高效管理經驗,打造“健康管理 - 診療 - 康復”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實現“人民的醫院為人民”與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度融合。
二是戰略協同,明確發展路徑。提出以國家戰略為指引,將國際醫院發展與“健康中國”戰略緊密結合,依托北大醫學部“臨床醫學 + X”創新布局,重點推進“五大特色”建設 —— 特色學科、特色專家人才、特色差異服務、特色診療技術、特色設備環境,目標成為平安醫療健康生態的旗艦醫院與醫療改革的標桿。
三是團結奮進,夯實管理保障。強調黨建引領與班子協作,提出“以事業為上”的干部人才理念: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注重調研與群眾意見,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搭建人才交流平臺,強化學科帶頭人作用,培育中青年骨干;堅守清廉底線,維護班子團結,以“一年一臺階”的務實舉措,推動國際醫院在醫教研管各領域實現突破。
梁軍書記:團結協作,凝聚發展合力
國際醫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梁軍代表全院對劉曉光院長的加入致以熱烈歡迎,向北大醫學部、北大醫療集團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回顧十一年歷程,梁軍指出:“從奠基到全面運營,我們傳承北大醫學‘厚道’精神,踐行平安‘雙輪驅動’戰略,醫療服務、學科建設等核心指標創歷史新高,這是全體職工拼搏的成果。”
面對新機遇,他提出:
一是要強化政治擔當,以高度政治站位推動國際醫院在新時代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確保管理理念與發展規劃精準落地。
二是要堅持團結協作,打造堅強有力領導集體。與劉曉光院長共同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提升紀律與執行力,推動黨政協同、上下一心,凝聚發展合力。
三是要聚焦務實創新,攻堅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緊扣上級部署,牽頭推進“1033學科工程”,深化醫險協同機制,全面升級國際醫療中心,加速“智慧醫院”建設,努力建成“行業領先、政府放心、群眾滿意”的現代化醫院。
喬杰校長:錨定戰略定位 推動國際醫院高質量發展
喬杰校長充分肯定國際醫院自2014年開診以來的跨越式發展成就,強調醫院作為北大醫學體系與社會資本辦醫的標桿,始終牢記韓啟德老校長“建設國際一流醫院,領跑醫療體制改革”的囑托,在學科建設、服務能力、管理創新等領域成效顯著。
喬杰校長對新領導班子提出三點期望:
一是,堅定政治立場,成為忠誠可靠的“引航者”。要求國際醫院始終將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黨的衛生健康政策融入管理各環節,確保發展方向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二是,勇于擔當作為,勇做干事創業的“實干家”。面對改革深水區挑戰,新班子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謀劃醫院戰略藍圖,直面難題和挑戰,聚焦運營效率提升、強化醫療質量安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尤其要發揮劉曉光院長在醫院管理、應急醫療保障等領域的豐富經驗,突破傳統管理模式,凝聚全員合力。
三是,做北大醫學部和北大醫療戰略部署的“踐行者”。強調國際醫院作為北大醫學 “臨床醫學 + X” 創新體系與平安集團 “綜合金融 + 醫療養老”生態的融合載體,守正創新,持續探索,依托北大醫學部附屬醫院的學科共建資源,結合平安集團在科技金融、醫險協同的優勢,在智慧醫療、全病程管理、跨境醫療等領域探索“北醫 - 平安”特色模式。
最后,喬杰校長表示,相信劉曉光院長到任以后,國際醫院一定能夠緊緊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勇敢迎接各種挑戰,實現新的跨越發展。北大醫學部也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國際醫院的發展,繼續為國際醫院提供全方位的資源支持與政策保障。
繼往開來 共繪國際一流醫院藍圖
北大醫療自2003年成立以來,依托北大醫學部“醫教研管”一體化支持,已形成“管理賦能、學科共建、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四大支柱。此次會議正值國際醫院發展關鍵節點。未來,將在新領導班子帶領下,依托北大醫學部60余年醫教研積淀與平安集團科技金融優勢,以“管理賦能、學科提質、服務升級”為主線,在劉曉光院長的專業引領與全院領導干部、全體醫護的協同配合下,加速推進重點項目落地,持續提升診療能力,深化醫教研管一體化發展,朝著“國際一流醫院”目標穩步邁進,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續寫新的篇章。
劉曉光院長簡介
劉曉光
1966年5月19日出生 中共黨員
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導師
主要從事脊柱退行性骨病、腫瘤、外傷、微創外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自2003年起擔任多項行政任職,從事醫院管理。
現任北京大學黨委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黨委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疼痛醫學中心副主任,北醫三院疼痛中心主任。
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療院長(2006-2012年)、科研院長(2012-2017年),北京市海淀醫院院長(兼任,2013-2015年),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2020-2021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副主任、疼痛科主任。
社會任職
● 國家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委員會委員
● 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委、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微創學組副主任委員
● 中華醫學會理事、骨科分會委員、微創學組副組長,疼痛分會常委、秘書長
●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常委、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北京醫學會常務理事、骨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微創學組組長,北京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
●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委會主任委員、大學附屬醫院學會副主任委員
● 中華預防醫學會衛生應急分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研究性醫院協會移動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多項學術任職
● SPINE雜志中文版編委、中華外科雜志通訊編委、中國骨與關節雜志常務編委、中國微創外科雜志副主編、北京大學學報編委,中華骨科雜志編委,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常務編委等
學術成就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十五攻關”課題、北京市科技計劃、首發基金、首都特色發展基金、中央保健基金和教育部“985青年基金”等多項課題,基金共3000余萬元。已發表SCI和核心期刊論文140余篇,主編、主譯、參與編寫和翻譯專著15部。主持編寫專家共識3項。擁有11項國家新型實用創新專利。培養碩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46名,博士后5名,省部級學科帶頭人14名。
獲獎情況
● 中國醫院協會授予 “優秀醫院管理干部”
● 全國勞動模范、首都勞動獎章,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表彰的全國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 北京奧運會衛生保障先進個人
● 被中組部、人事部選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模范代表參加60周年國慶慶典
● 獲北京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共產黨員標兵
● 北京大學王-楊獎等榮譽稱號
● 70周年國慶被國家衛健委推薦為全國醫生代表登上彩車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
● 中國醫師獎提名獎,入選“中國好醫生”人物
● 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教育部高校科技創新二等獎(兩項)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華夏醫學科技獎
● 北京市優秀中青年醫師“名醫獎”
● 王-楊獎教金
● 北京大學“良師益友”獎
● 中華醫學會中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
● 中華骨科雜志優秀論文一等獎
● 首屆COA國際會議和中國康復醫學會優秀論文獎等
編輯&責編 | 業務拓展部 王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