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事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事關“兩個毫不動搖”的堅持和落實。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數量達到5650.4萬戶,占企業總量的92.3%,對進出口和稅收的貢獻達到五成以上,對城鎮就業的貢獻達到八成以上。同時,我國擁有一大批堅韌不拔、勤奮工作、富有創造力的企業家和產業工人,是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力量。
只有持續推進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協作共進,才能形成共同發展、相得益彰的格局,進一步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只有持續優化發展環境、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各項權益的保護,才能充分鼓勵民企信心和挖掘其發展潛力。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要求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列為重要改革舉措。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
民營經濟促進法回應各方關切,第一次將“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從公平競爭、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權益保護等方面作出規定。這些內容成為法律制度后就具有了穩定性和剛性約束,必將促進民營企業在市場中依法合規經營、依法合規競爭,一心一意謀發展,也將為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一心一意謀發展,所謀的一定是高質量發展。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來不缺直面風險挑戰的信心與勇氣。以高水平法治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保駕護航,民營經濟的創新源泉一定能夠充分涌流,民營經濟的創造活力一定會充分迸發,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
記者:牛瑾
監制:喬申穎
審核:張倩
編輯:梁方圓
(責任編輯:馮虎)
原標題:《夯實法治之基,讓民企一心一意謀發展》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夏徐寅
來源:作者:經濟日報頭條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