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從不向強權下跪,過去不會,未來也不會!”
4月29日,中國外交部發布了一段中英雙語視頻《不跪!》,這不僅是中國對美國極限施壓的強硬回應,更是對全球霸權主義的一記響亮耳光。
與此同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特朗普也坐不住了,緊急簽署了一項行政令減免汽車關稅,將進口汽車關稅從48%砍到25%,汽車零部件關稅直接全免。
這場關稅博弈,中國一句“不跪”,讓特朗普又退一步,這究竟是特朗普真的撐不住了?還是另有打算?
中國發布雙語視頻《不跪》
先說這視頻,短短幾分鐘,信息量卻大得驚人。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1年恢復聯合國席位,再到如今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中流砥柱,中國用歷史和現實告訴世界:面對強權,我們從不低頭。
視頻里那句“NO COMPROMISE(絕不讓步)”,鏗鏘有力,直戳人心,面對特朗普步步緊逼的關稅大棒,中國沒有慌亂,而是用行動和態度表明:你壓得越狠,我站得越穩。
這份底氣從哪來?看看全球產業鏈就明白了,中國制造早已不是簡單的“世界工廠”,而是全球供應鏈的命脈。
拿汽車行業來說,一輛福特F-150皮卡,30%的零部件來自中國,從螺絲到電路板,缺一不可。
特朗普之前強推的“鋼鐵關稅+汽車關稅”組合拳,把美國車企的成本抬高了40%,生產線都快停擺了。
豐田北美負責人曾無奈吐槽,找不到替代供應商,14款車型推遲下線,甚至用過越南、印度產的剎車片,結果因為精度差0.02毫米全報廢。
這就是現實:離開中國制造,美國車企連一輛完整的車都造不出來。
中國的不跪,不僅是為自己爭口氣,更是為全球產業鏈撐腰,視頻發布當天,沖上熱搜的不只是中國的態度,還有世界對這種硬氣的共鳴。
日本、韓國、歐洲的車企,都在暗自松了一口氣——中國不跪,全球供應鏈就不用跟著受罪。
特朗普迫不得已的妥協
再說特朗普這邊,4月29日,他簽下的兩道總統令,看似是大手一揮,其實是迫不得已。
進口汽車關稅從48%降到25%,零部件關稅全免,這對美國車企來說無疑是救命稻草。
過去幾年,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讓美國車企苦不堪言。成本飆升,消費者買單,零售商無貨可賣,怨聲載道。
更扎心的是,美國的盟友也沒站他這邊。加拿大總理卡尼直接怒斥美國“背叛”,日本首相石破茂不緊不慢地表示“不急著簽協議”,韓國更是明確表態不想在中美間選邊站。
特朗普原想用關稅戰“分而治之”,結果盟友離心,自己后院起火,更要命的是國內壓力,美國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因為關稅水漲船高。
亞馬遜上,中國產手機殼漲了2美元,小家電漲了15美元;沃爾瑪的童車貴了28%,年輕人買個耳機得多掏三成錢。
消費者不干了,零售商也急了,沃爾瑪直接要求中國供應商加急發貨,還承諾關稅自己扛,擺明了不想讓供應鏈斷裂。
特朗普政府急得跳腳,指責這些企業“幫中國傷害美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特朗普控制不住局面的表現。
還有個更大的隱患——美債問題,日本最近拋售美債的動作,讓特朗普的財政壓力雪上加霜。
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海外債主之一,雖然還沒出手,但潛在的威脅讓特朗普不敢輕舉妄動。
6月,6萬億美債到期,特朗普得好好想想怎么應對,內外交困之下,他只能選擇退讓。
退讓背后的算計
不過別以為特朗普退一步就是認輸了,他退是退了,但遏華的心思一點沒變,白宮發言人嘴硬地說,這決定是為了“美國工人”,跟中國無關。
可事實呢?美國股市在總統令發布后集體翻紅,車企股票漲得最歡,這不就是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的最好證明?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還在拋“公平協議”的誘餌,他在執政百日集會上喊話,希望和中國達成“公平公正”的貿易協議,還拋出“美國一年虧一萬億美元”的說法。
這話聽起來嚇人,但稍微翻翻數據就知道是胡扯,2023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2630億美元,哪來的“萬億”?
更何況貿易逆差不是“損失”,美國消費者買到便宜好貨,企業靠在華投資賺得盆滿缽滿,這些好處特朗普從不提。
他嘴里的“公平”,其實是要中國接受不對等的條款,比如要求中方定期匯報履約情況,自己卻對開放市場含糊其辭。
這種套路中美第一輪貿易戰就見識過了,結果是協議形同空文,美國還反過來甩鍋中國,這場博弈表面看是特朗普退了一步,實則是中國進了一程。
參考資料: 中方發布《不跪!》視頻傳遞何種信息?外交部回應 澎湃新聞
特朗普簽署公告將對汽車零部件關稅提供補償 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